陈暮十二月从洛阳出发,在路上的时候就遇到了撤回来的曹
和鲍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双方只是在路上进行了简单的会晤,并没有太多

谈。
但陈暮还是给他们透露了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
刘岱死了。
之所以说是不好不坏,是因为对于眼下的曹
鲍信来说,肯定是个坏消息。
刘岱一死,兖州就群龙无首,各自为政,难以统一兵力。
现在正是要集中力量对抗黑山军的时候,没有了刺史调动兵马,曹
鲍信也怕打不过黑山军。
不过陈暮却知道,从长远眼光来看,肯定是个好消息,因为曹
有个兖州基本盘。
如果是以前,对于曹
这样的枭雄,陈暮肯定是如临大敌,想办法除掉。
但现在。
呵呵。
不是他吹。
不提他早就安排了诸多后手。
单说曹
现在
上戴的这顶“仁义君子”的紧箍咒,就够他喝一壶的。
有了这个约束在,还敢盗掘陵墓,吃
吗?
还敢随便
搞别
老婆吗?
还敢屠城吗?
站在舆论高地首先就
死你。
青州有印刷术,发传单,贴告示,再找几个受害者现身说法四处演讲宣扬你的丑恶行径,立马让你名誉扫地,民心尽失。
东汉底层百姓可能很多
都不识字,但趋吉避凶是每个
的本能。
曹
只要
了这些事,很快就会被所有
知道。
到时候曹
每攻一城,百姓害怕被屠城,要么拼命死守,要么拖家带
纷纷逃跑。
即便拿下一座城来,要么死伤惨重,要么得不到一个
。
包括那些世家子弟,也不会为他效力。
这就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好处。
毕竟如果没有印刷术的出现,你没法大规模贴传单发告示,想去宣扬别
的罪恶也很不容易。
而有了约束力,那么曹
想要在地狱难度开局
出一番大事,难如登天。
陈暮把一切都算计好,早就不在乎曹
这个枭雄了。
十二月中旬。
从洛阳到华
,总共也就不到三百公里,穿越秦岭就走了半个月。
当陈暮抵达华
的时候,刘备已经将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正打算浩浩
地起兵,正式开始兵围长安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封奏折,进
了长安,摆在了董卓的桌案之上。
现在这天下虽
,可各地诸侯也没有闲着,有些诸侯不在乎朝廷的威严,擅自做主,比如公孙度自领辽东侯,称王称霸,尽显野心。
而有些诸侯则还需要这个朝廷大义,不时遣使来进贡天子,讨要封赏。比如荆州刺史刘表,就请封袁术为豫州牧。
不要以为刘表好心,糟老
子坏得很。
袁术现在霸占了荆州南部,胃
大得很,不仅想要豫州,连荆州和扬州也想吞并。
由于豫州汝南为袁氏基业,在郡中多有名望,所以袁术早就派
联络了汝南袁家,令从弟袁胤为汝南太守,一南一北夹攻荆北,取了荆州之后,则立即可以拿下豫州与扬州。
而刘表请封袁术为豫州牧,那在名义上,整个豫州都是袁术的,现在有一大片兵多粮广民富而且还没有
占领的地盘,你袁术要不要?
要,那荆南就让出来,我兵不血刃地取了整个荆州,你就跑到豫州去跟豫州各地叛
打生打死。
不要,那咱们继续僵持着,放在嘴边的
都不吃,馋死你。
所以刘表这番
作,看似是要和袁术讲和,对袁术的示好,实际上就是祸水东引,想要用套路把荆州南部拿下来。
不得不说,这个计策确实挺离谱的,让袁术怦然心动,被刘表派来的说客一番言语,居然心动了。
只是刘表还是低估了袁术的野心,他不仅豫州要,荆州也要,又引发了其他矛盾。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那边董卓桌案之上,看着眼前的奏折,眼皮子直跳。
这奏折盖印,是齐国相印,而现任的齐国相,董卓自然知道,正是他恨之
骨的陈暮。
“那陈暮,竟然还有脸往长安上奏折?”
董卓很是不高兴地道:“简直是在欺辱我,你们也真是,这种奏折还拿到我这里来做什么,就不能直接烧掉?”
被任命为尚书令,在长安监视皇帝,负责处理政务的李儒却力劝道:“太师,此信事关重大,还是要看看。”
董卓无奈,便打开奏折,一封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楷书白纸信件,就出现在他眼前。
楷书在东汉名叫正书,为隶书演化而来,流行于汉末,正是大行其道的时候。
董卓自然是识字的,看着这封信,扫视了片刻,皱起眉
。
“王芬居然要另立皇帝?”
将奏折合上,董卓脸色非常不好看。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冀州刺史王芬居然要给他来一个釜底抽薪!
李儒亦是愁眉苦脸道:“是啊,我就是为了这件事
发愁。那河间王刘陔为孝穆皇帝玄孙,按族谱,为先帝从侄,当今天子的从兄,若他真的被立为皇帝,那我们手中的天子,恐怕......”
孝穆皇帝其实并不是真的皇帝,他的名字叫做刘开,是汉桓帝刘志的爷爷,汉孝康帝刘宏的曾祖,所以被两代皇帝先后追尊为皇帝。
刘开的儿子不少,子孙开枝散叶。像现在河间王刘陔的曾祖,就是汉桓帝刘志的亲叔叔。刘陔的爷爷,同样也是汉孝康帝刘宏的亲从叔,本
跟两代帝王的关系,非常相近。
如果刘陔真的被立为皇帝,被天下
承认,那么刘辩的位置就难保了。
关东军之所以不敢进攻长安,就是担心刘辩的生命安全。而一旦刘辩失去了这个皇帝位置,少了天子大义,那么关东军恐怕将肆无忌惮,长安将陷
很大的危机之中。
李儒的话显然也成了董卓担忧的问题,一时间竟有些彷徨,沉默了许久,才问道:“文优,可有办法否?”
“......”
李儒同样沉默了许久,摇摇
道:“我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不若召诚汉与王允过来,共同议事吧。”
董卓想到了他另外两个智囊,也许他们有办法。
李儒却道:“太师,诚汉是西凉
,又早年跟随太师,出计无数,立下汗马功劳,必然可信。唯那王允,世居并州太原,出身世家,与朝堂诸公走得很近,还是要小心提防一二才是。”
虽然王允现在匍匐在董卓脚下,向来表现得都十分忠心。但不知道为什么,李儒却总觉得他不可信,背地里酝酿着什么
谋。
而且最近董卓也很反常,上次明明劝说他让他将妾室送予吕布,可是依旧没见什么动静。
不过好在经过李儒从中调和,董卓气也消了大半,除了不许吕布进
眉坞以外,其他时候还是让他跟随左右,关系倒也恢复了从前,没有让这对父子出什么大
子。
董卓听到李儒的话,想了想道:“那行,就先召诚汉过来,看看他有什么办法。”
说罢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