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烟火 >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韩度陡然沉默。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还能够说什么?

自己挖坑埋自己,这就是最好的写照。

但是现在他一直沉默也是不行,思量再三之后,一下子跪在地上,感激涕零的回答朱标。

“臣,敢不尽力!”

“哈哈哈,好,有卿相助,孤如释重负!”朱标笑着将韩度从地上扶起来,坐好。

韩度脸上笑嘻嘻,心里麻麻皮。自己今天真是中了邪了,才会和朱标说这些话。现在好了,自己挖坑把自己给埋了吧。解决温饱问题,这那里有那么容易?后世在那样的条件下,都努力了多少年才办到?

不行,刚才的话说的太满,现在可要想办法转圜一二才行。

韩度心思电转,悠忽之间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想要百姓吃饱穿暖,殿下可有什么章程?”

朱标听了韩度的话,顿时愣住,“章程?”这个东西他可没有想过。连章程都没有,这个事岂不是空中楼阁,只是想想而已?

朱标顿时有些羞赧,“感刚才自己一阵心起伏,都是在白激动。”不过自己没有,不代表韩度没有啊,他既然提出来,说不定他还真的有呢?

“这个,孤还没有仔细想过。你有腹稿吗?有的话,说来听听。”

韩度摇,“臣也没有腹稿,只是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或许可以说给殿下听听。”

朱标笑着微微颔首,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看着韩度。

于是,韩度便继续说道:“臣观史书,发现其实在某些短暂的特殊年月里面,百姓还是能够吃饱穿暖的。”

“哦?什么时候?孤也是熟读经史,怎么从来没有见到过?”朱标诧异的问了一句。朱标天资聪颖,经史子集无一不,每每教导他的大儒都对他的丰富学识所惊叹。

‘不是你没有见过,而是你没有注意到。要不是自己经历过某家讲坛,以及某乎的锤炼,自己也不知道。没有见过他们那种拿着放大镜在厚厚的史书上不断的探寻,从各个刁钻的角度去解读历史的话,自己也不会注意到。’韩度无语的想着。

整理了一下思路,韩度才继续道:“有的。就是在每个朝代刚刚开国的几十年里,百姓的子其实就是最好的,虽然不一定能够达到吃得饱穿得暖的程度,但也差之不多。”

朱标仔细回想,发现还真是韩度说的这样。每个朝代开国之初百姓的子过的都不算差,就拿眼下的大明来说也是一样。如果现在的百姓子过得无比的艰难的话,别说父皇发放宝钞了,就算是父皇拿着真金白银,也未必就能够有粮物资去征伐蒙元。

而且每个朝代立国几十年后,就会呈现出盛世之景象,这样间接的说明了在此之前的百姓子过得其实还算可以,至少不会比盛世之时差,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支撑出盛世景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朱标点,觉得韩度说的有理,忽然叹气道:“可惜后来都衰败了。每个王朝后期,都是贪官污吏横行,昏君频出,天下岂有不衰败之理。父皇感贪官污吏对天下的危害,因此制定了严刑峻法;更是教导孤要体恤明,以及帝王之道,为的就是希望孤成为一个明君。”

韩度润了润喉咙,“殿下自然是位明君。但臣以为,天下衰亡和明君、昏君系不大。”

难道崇祯不是明君吗?虽然不及老朱贤明,但就崇祯起的比早,睡的比够晚。论勤奋程度,甚至比老朱还要努力。治政手段虽然不及老朱,但也超过历史上的很多守成之君。

但是结果呢,大明还不是亡了。

说实话,一个朝代的灭亡,和明君昏君还真的没有多大的关系。

就算是昏君又如何?以天下之力,足以奉养一。明朝巅峰时期,差不多有一万万。就算是每一年给皇帝十文钱,那也足足有一千万两银子。

可是崇祯时期,朝廷一年的岁才多少?二百万两罢了。

崇祯当时要是每年有一千万两进项,那就没有野猪皮什么事了。别说是关了,老窝能不能够保住,都要看崇祯的脸色。

朱标听到韩度这种逆反常识的论调,眉皱起,不解的道:“明君兴国,昏君亡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卿何以说,王朝兴衰与帝王是否贤明无关?那你认为与什么有关?”

韩度见朱标好似不服气,也不再遮掩,直截了当说道:“与土地有关。”

朱标神色一变,“土地?”这又是一个他没有想到的地方。

“就是土地。旧朝覆灭,新朝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总会经历战争,战争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是数十年。不知道殿下有没有发现,在旧朝覆灭之时,百姓往往都是没有土地的,即便是有,那也是只有极少的一点,根本就不足以养活全家。但是经过战之后,首先一点就是急剧的减少,战死的战死,疾病、饥荒、流离失所,每一样都在削减着。”

极大的减少,对于粮食的需求,自然也跟着减少。再加上新朝建立,土地必然会被重新分配。就好比是大明一样,皇上曾经下令,鼓励民间垦荒,凡是垦荒出的土地便归当事所有。一户之家便能够垦荒三四十亩土地,平均下来每也是七八亩土地。只要百姓勤劳一点,这些土地养活他绰绰有余。”

“但是为什么每个王朝到了末期,百姓都没有了土地呢?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为什么?”朱标急切的问道。他仿佛感觉到了韩度正在诉说一个极为重要的东西,一个千百年来无的东西,一个自汉之后王朝国运只有两三百年从无打的魔咒。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土地兼并。初期百姓手里是有土地,但是百姓毕竟是小门小户之家,抵御天灾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能力极差。虽然百姓也知道手里的土地珍贵,卖了便没有了,但是他们总会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卖掉手里的土地,比如患重病等等。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几乎所有的达官贵都在疯狂的收购土地。”

“为什么会这样?”朱标听的额冒汗,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因为他发现,现在的大明就和韩度说的一样。达官贵的确是在不停的收购土地,就算是韩度他不也是买了几座荒山吗?

以往朱标还对此一无所觉,觉得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今天韩度却告诉他,土地兼并是皇朝衰亡的一个原因,他便不能够等闲视之了。

韩度不假思索的道:“因为土地有利。吕不韦说的好,经商有三倍之利,土地有十倍之利。敢问殿下,面对十倍之利,那些达官贵岂能不趋之若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朱标怒吼一声,“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对天下的危害吗?他们享受着朝廷给予的一切,却又要做出这种有害于朝廷的事?”

韩度见朱标发怒,知道他心里气愤不平。家国天下,在那些达官贵的心里,哪个不是先有家再有国?他们只会去关心自己家的利益,那里会去关心国的利益?

见朱标怒气稍微平复了一些,韩度才继续说道:“殿下,他们的确是不知道。而且就算是他们知道,他们也会这样做的。利益太大了,足以让他们不管不顾。而且都是心怀侥幸的,总会自以为然的认为自己会是最幸运的那个。就好比是漫天箭雨覆盖下来,他们明明知道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