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大雪果然不出杨鸿儒所料,飘飘洒洒的下了三天三夜。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三天,士兵们过得一点都不踏实。他们唯恐雪下的太大,压塌了房顶把自己活埋在坑里。
这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况。相反,很多营地里都出现了大雪压塌房顶的事故。
这个时候,杨鸿儒他们小房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因为他们的房屋是半地下结构,所以房顶距离地面只有不到一米五的距离,只要士兵不是宛如地缸一样的身高,都可以轻松的用工具把房顶的雪扫下来。
哪来的工具?
还记得马球守门员手里的那带横
的长杆儿吗?那就是最好的屋顶清雪工具!
每个士兵都需要
流值班去打扫房顶的积雪,虽然屋里的温度足够高,房顶上的积雪可能留存不下。但是万事以小心为主,出现安全事故的后果是不可以接受的。
三天后,雪停了……
战士们像土拨鼠一样从地
里钻出来,一打眼儿就是一片白雪皑皑。
连下了三天的雪足足有一米多厚,这么多的积雪战士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战士们在杨鸿儒身先士卒的带领下,拿着各种工具开始清雪。他们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自己营区的雪清理的
净净。
因为闲的没事儿
,所以杨鸿儒就带着花木兰来到了营区外
堆雪
儿。
别忘了,这个时候的花木兰才刚刚十六岁!这个年纪的姑娘正是
玩
笑
闹的时候,即使当了兵也无法抹灭他的天
。
雪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因为雪的可塑
极强。
“我堆的雪
一定比你的好看!”花木兰撅着小嘴儿对着杨鸿儒挑衅道。
杨鸿儒莞尔一笑:“那就比比看呗!到时候让大伙当评委,看看谁堆的好!”
花木兰倔强的说道:“那必然是我!不知道
孩的手很巧吗?我连布都会织,更何况堆雪
呢?”
“你说的很有道理……那就开始吧!”杨鸿儒笑眯眯的开始铲雪,花木兰一手就抢过杨鸿儒手里的工具。
这些清雪工具都是杨鸿儒是带着士兵一起手工制作完成的,绝大多数工具都是木
的,所以用起来一点都不冻手。
忙活起来的花木兰额
上沁出一层细汗,杨鸿儒却在不紧不慢的攒雪堆。
花木兰看着杨鸿儒的动作哈哈大笑:“你这样是堆不出雪
的!”
杨鸿儒幽幽说道:“不要觉得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我不要你觉得而是我觉得……你以为我堆不出雪
?幼稚!”
把雪堆堆好,杨鸿儒又用铲子把这些松散的雪给压实。
压实后的雪非常的坚硬,这些雪是用来制作雪雕的原材料。
没错!正经
堆雪
谁会去一点一点堆呢?真的高手玩的是雕刻呀!
一块四四方方的大雪砖被杨鸿儒压出来之后,他转身回到房间取出自己的兵器。
作为骑兵长官,他除了有自己的马槊之外,他还有自己的专属配剑。
他拿自己的配剑当做刻刀,刷刷刷刷的在雪砖上进行雕刻。很快,四四方方的大雪砖被杨鸿儒雕出了
形。
不是
形的雪
是没有灵魂的,哪怕是雪雕杨鸿儒也要雕刻出来一个
。
没有比花木兰更好的模特儿了!这姑娘多漂亮呀!就算堆出来的雪
也赏心悦目!
杨鸿儒运剑如飞,雪渣子刷刷拉拉的飘下……一顿猛如虎的
作之后,杨鸿儒把宝剑归鞘。
他对着雕好的雪雕开始猛的吹气儿,热乎乎的气从他肺里
出来融化了雪雕最外层的浮雪,同时在雪雕外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晶莹剔透的冰壳。
致,华美,灵动……这些美好的词汇都可以安在杨鸿儒做出来的雪雕身上。
杨鸿儒雕刻出的雪雕正是花木兰在堆雪
时候的动作,看起来娇憨无比,可
动
。尤其是“雪雕花木兰”脸上那憨憨的表
,简直让
恨不得想要亲一
。
这就是高颜值带来的效果,如果换个丑
被雕刻出来,再配合上这憨憨的表
……噫……没眼看了!
花木兰看到杨鸿儒已经堆完雪
之后顿时呆若木
。
“这……这是我啊?”花木兰惊讶的问道。
实际上古
对自己的颜值并没有太直观的认识,他们的镜子都是铜镜……同样的像素实在感
。
河流的波涛里面投影出来的样子也不太真切……不过花木兰很明确的知道,杨鸿儒雕刻的
就是自己。
证据就是“雪雕花木兰”正在堆的半成品雪
……
杨鸿儒微笑:“最美的瞬间当然应该留下!只可惜明年春天雪雕就会化掉……”
“没关系的……”花木兰俏脸通红,柔柔弱弱,扭扭捏捏的说道。
孩儿真的被撩到了……被
这样表白,谁受得了?
其他在院里清雪的士兵也看到了自家将军雕刻出来的雪雕。他们放下手中的工具纷纷前来围观。
“这是木兰花?”
“真的好像呀!”
“我的天!”
“太美了!我以后也要娶一个这么漂亮的媳
儿!”
“说娶媳
儿……我已经成亲了!也不知道娘子在家想没想我……”
“拖出去!”
“扁他!”
……
一帮士兵裹得跟球一样在院里打闹,青春在这里
发,快乐在这里酝酿。一群平均年龄不到十八的新兵们离家之后在这里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虽然没有父亲母亲的陪伴,但是有了这些生死与共的战友也不再孤单。
“大漠孤烟暗雪山,
原遥望北国天。
壮士百战穿金甲,不
柔然终不还。”
看着青春飞扬的士兵们,杨鸿儒背着手轻轻的吟诗。
花木兰虽然听得不太懂,但是也觉得杨鸿儒非常厉害。尤其是最后一句,不
柔然终不还完美的展现出了他们这些北魏将士们远征柔然的决心和意志。
好吧……懂行的
应该看出来了,这首诗是一首唐朝著名的从军行。它的作者是李白的“好
有”王昌龄同志……,中学语文课本还有一首李白写给王昌龄同志的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题目越长感
越
,就像李白曾经的一首“赠汪伦”就特别不走心。
不过这首诗用在这个时候特别的应景,杨鸿儒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儒将。就是那种能文能武,能打仗能治国安邦的那种……恰巧北魏因为刚刚建国,地方的行政官都是由军事长官来兼任的。
杨鸿儒觉得自己的能力当一个“酋帅”一点都不过分,他这么牛批,凭啥不能执政一方?
他缺少的只是军功罢了,但是扫平柔然的十年大战足够让他连升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