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很相信自己的推算,所以他不觉得这是那些堤坝的问题。
既然如此,再结合
族的传言,显然是有
想要害他。
本来鲧还在想是谁要针对他,但是当帝尧的命令传来之后,鲧顿时就什么都明白了。
他没有想到
族居然已经沦落到了这种地步。
他是天神,也是当初跟着颛顼,为了
族的未来舍身忘死、义无反顾的伐天的
族战士。
当初的他们,没有
会有私心,一切一切的努力全都是为了
族的未来。
可是现在呢?
鲧有些悲伤。
他不明白
族为什么会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他现在是天神。
帝尧要害他,他完全可以不管帝尧的命令,直接返回天庭,帝尧根本奈何不了他。
但是,尽管
族当中的很多
已经变质了,但是鲧依旧是当初的那个
族战士。
帝尧是现在的
皇。
这是
皇的命令。
所以,他必须遵从。
就这样,鲧没有任何抵抗,被流放到了羽山。
他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留下了自己治水的方法。
虽然一些堤坝的崩塌让鲧之前一些治水的成果烟消云散,但也不是所有的堤坝都崩塌了。
鲧之前的治水工作依旧还是有部分成果留了下来。
所以现在的水患其实远没有当初那么严重。
在这种
况下,接下来的治水,已经可以采用疏导之法慢慢去根治了。
鲧留下来的,正是后面如何疏导大洪水的方法。
鲧死了,舜变成了如今
族声望最高的
,毋庸置疑的
皇继承者。
在这种
况下,一个新的流言也是在
族当中传开——如果不是帝尧识
不明,选择了鲧去治水,
族也不会遭受今天的灾难。
所以,堤坝崩毁,洪水肆虐,鲧虽然有责任,但是帝尧也有责任。
流言传道帝尧耳中,帝尧也是无奈的笑了。
关于鲧的事
是他做的,目的是为了给舜扫除威胁。
现在鲧已经死了,这件事是谁做的几乎已经不言而喻了。
他之所以笑,是因为从舜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果然,他们其实是一类
。
不过,虽然看穿了一切,但是帝尧却并没有抵抗的念
。
他已经老了。
本来他就是打算传位给舜的,如果他这一次选择了与舜为敌,即使他能解决掉舜,也没有时间再去找一个合适的继承者了,况且,若是舜赢了,他之前的努力也就功亏一篑了。
于是,在流言传开之后,帝尧不仅没有解释什么,反而下罪己诏,指明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昭告天下自己已经不再适合担任
皇,所以传位给舜。
帝尧很配合。
但是显然舜并不想给天下
一种他急于登上
皇之位的感觉。
因此,舜在从帝尧手中继承了
皇之位后,却主动昭告天下,说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担任
皇之位,丹朱是帝尧的儿子,才是最适合的
皇
选,所以,他要把
皇之位让给丹朱。
可是现在
族上下都是舜的拥簇,丹朱就算是成为了
皇,也只是一个空架子,天下
都去朝拜舜,而不是来朝拜丹朱这个
皇。
与此同时,
族当中也是有一种声音说丹朱无才无德,呼吁让舜成为
皇。
在这种
况下,舜先是拒绝,如是再三,最后表现出一种实在拒绝不了的样子,为了天下
着想,才勉强答应可以成为
皇。
而丹朱也很识相的把
皇之位让了出来,于是,舜最后还是成为了
皇。
对于舜的这种做法,已经隐退,却还未老死的帝尧看在眼中,却没有任何想法。
他现在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舜跟他太像了。
如果不看证据,他甚至都要怀疑舜才是他的亲儿子,丹朱只是个领养的。
只是,舜虽然成为了
皇,但是
族的大洪水却还是得治理。
舜派了很多
去治水,却都没有产生太好的效果。
在这种
况下,有一个
却是进
了舜的视野。
禹。
禹是鲧的儿子。
鲧在来到
间之后,在治水的这些年当中,娶了有莘氏
脩己为妻,并且生下了禹。
在鲧被流放到羽山之后,脩己也跟着鲧一起去了羽山。
禹自小就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个治水的大英雄,即使鲧被整个
族背弃,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在鲧死后,禹一直都在苦心钻研鲧留下来的治水之法,只为了有一天能为鲧正名。
舜知道了这件事。
虽然现在鲧在
族的形象是一个治水的失败者,
族的罪
,但是只有舜等少数几个
知道,鲧的治水之法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鲧之所以要死,和治水其实没什么关系。
所以,在得知禹继承了鲧的治水之法后,舜就开始考虑要不要让禹去治水。
他没有犹豫太久,便选择了禹。
一来,他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但是大洪水不得不治理。
二来,他跟帝尧不一样,他很年轻,不用担心禹的威胁。
就这样,在舜的命令下,禹接过了父亲曾经的职责,成为了
族新的治水之
。
他发誓,今后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为父亲洗脱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