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玉金记 > 第144章 唯有心病最难医

第144章 唯有心病最难医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无求庵。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红花映着灰墙显得异常侬艳。

苏好意白衫青裙团扇遮面,随着丫鬟走了进来。

她与玉如璧约在此处见面,从花魁大会前到现在,两个都未见面。

苏好意甚至都未能好好向她道谢,所以心中难免不安。

玉如璧一身淡绿春装,也如观音净瓶中的柳枝一般柔美灵秀。

苏好意见了连忙上前问道:“你前些子没出来是不是被家中长辈训斥了?”

玉如璧笑着摇,发髻上的蜻蜓发钗微微颤动,好像要振翅飞去:“并没有,是我自己胆子小,没敢再往外跑。”

苏好意听了忙点:“还是小心些为妙,你们家规矩大,不像我打小野惯了。”

“我虽然在家里,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叫春雨她们打听着,最后听说你赢了才总算放心,”玉如璧笑着说:“真可惜,都没能跟你说句恭喜。”

“该是我不好意思,都没跟你好生道谢。”苏好意拉住玉如璧的手说:“这次侥幸能赢,多亏了你们帮忙。若只靠我自己,早就输惨了。”

“得道多助,”玉如璧抿嘴一笑:“总是你有惊之处,才有这么多愿意助你。所以你也不必耿耿在怀,我们又不是菩萨,从来不能普度众生。也只帮自己想帮的而已。”

玉如璧的话让苏好意格外暖心,她认识的玉如璧永远都这么体贴温柔,端庄娴雅。

倘若自己是男,那是一定非她不娶的。

换言之,苏好意此生最羡慕的就是玉如璧的丈夫了。

因此笑着推了推玉如璧道:“听说你有好事了,我是特意恭喜你的,有个小玩意儿送你,别嫌弃。”

说着拿出一只锦盒递给玉如璧,里是一对玉娃娃,只有三寸来高。

但材质上佳,雕工也细极了。最令称奇的是,那个娃娃的五官神和玉如璧颇为神似。

玉如璧知道苏好意中的好事指的是她和周逸辰的亲事,不由得微微红了脸,说道:“别说,还没定准呢!”

一旁的丫鬟忙嘴道:“都拟了帖子了,有什么不准的!”

所谓拟帖子,就是男双方换写着彼此年庚八字、门第出身的帖子。

等一切商议定了再写详细一些,这叫细帖子。

一般来讲,拟了帖子就表示这门亲事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周三公子我曾见过几面的,”苏好意笑道,又怕玉如璧误会,赶紧补了一句:“不是在我们那里,是在街上遇见的。生得的确一表才,听说文章也写得极好。这门亲事堪称良缘,不知有多少乐见其成呢!”

玉如璧听了只是低笑笑,脸上的神忐忑多于喜悦。

苏好意握住她的手道:“你担心什么?男方必定是乐意才上门提亲的。何况你物、品哪一点儿玷辱了他们周家?”

玉如璧回握苏好意的手,声音明显有些颤:“别不知你是知道的,我从不敢要太好的东西。”

在外看来,玉如璧坐拥京城第一美的称号,多少总有些自傲的。

孰不知她内心处十分自卑,对与事从不敢过高奢望。

这一切都与她幼年经历有关。

苏好意的生母赵氏出身名门,品貌端妍,且十分有文采。

可惜的是她子太过好强,事事不肯落于后。

偏偏娘家子嗣衰微,兄长早逝,仅有的一个侄子又得天花死了。娘家因此除爵,她便觉得失去了靠山。

玉如璧的父亲玉柏对她关有加,却也不能消弭她的烦忧。

本来她生下的是一对龙凤胎,只是玉如璧那个双生弟弟先天体弱,没等到三岁就夭折了。

那时候玉柏的妾室早于正室一年生下了儿子,玉如璧的母亲对此颇怏怏。

好容易自己也生下儿子,谁想又半路夭折了。对于生要强的赵氏而言,无异于强摘了心肝。

她本来就体弱,又动怒,因此便病了。

其实也算不得大病,只要安心诊治疗养,是可以痊愈的。

可从来都是治病治不了命。

赵氏心中忧愤思虑,偏偏那时候玉柏去地方任职,因为赵氏卧病,玉如璧年纪又小,所以就将妻留在了京城。

病中之本就心窄,再加上丈夫不在身边,所以赵氏的心便越发偏激。

她无处发泄,便将怨恨都倾倒在了玉如璧身上。

恨她不替同胞的弟弟死了,恨她是个儿身不能继承家业,甚至嫌弃她生得难看。

玉如璧小时候生得胖胖的,五官也没长开,其实算不得难看,只能说不够漂亮而已。

但赵氏求全责备,且不顺心,就觉得儿处处不如

几岁的孩子并不能分辨是非,何况是来自亲生母亲的责难和辱骂。

她单只觉得自己不好,才会让母亲那么讨厌自己。

赵氏在外面前从来也不表露这些绪,只有在背的时候才会对玉如璧横加指责。

这样的子,子玉如璧熬了三四年。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其漫长程度不亚于半生。

后来赵氏虽然去世,但她给玉如璧带来的影响,却无论如何也勾抹不掉。

苏好意第一次见玉如璧就是在赵氏的葬礼上,出殡的队伍中,玉如璧作为长走在最前面。

棺椁停灵在城外的尼姑庵,苏好意恰好陪着姹儿姨在那里吃斋。

因为赵氏对身边的下不好,所以守灵的众都不尽心。且玉柏又不在家,玉桂又不怎么管事,众到了半夜就都躲出去睡了。竟然只把玉如璧一个孩子扔在那里独自守灵。

当时她又饿又怕,哭不敢哭,走又不敢走。

最后是苏好意从厨房偷了馒给她,陪着她守灵到天明。

两个八九岁大的孩子相互依偎着,守着灵堂里飘忽的长明灯。

后来的玉如璧大十八变,出落成了倾国倾城的美儿。

可用她自己的话说:“皮囊变成什么样子终究是皮囊,内里的东西却一直没变。”

小时候母亲对她的咒骂真的就如诅咒一般笼罩着她的三魂七魄,总是不时冒出提醒她:你不配。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