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如水剑道 > 第87章 冰释前嫌

第87章 冰释前嫌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印痕,竟然渐渐散落下来,看得关林儿表紧张,害怕爹爹一个失手下,将夕哥哥真的打坏了,那么自己当真要削掉发,去做尼姑么……懵懂意识里,竟已经开始权衡利弊了。

杨朝夕偷眼瞧见她竟在担心自己,心中一暖,手上招数陡变。在挥拳闪掌间,变成了“翠云道功”的打法:以意御形、意在形前,以柔胜刚、顾盼八面,招式虽绵若无骨,拳劲却如蛛丝般飘忽不断,时而如鸥鸟振翅,时而如江初平。

关大石一身刚猛劲道,却似打到一大团被褥之中,虽势大力沉,却全无用处。而身形也随着那拳法的节奏,渐渐散起来,几度踉跄,险些摔倒。

关林儿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二,此时见关大石吃亏,又有些责怪起杨朝夕来,小小的心中,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做“患得患失、左右为难”。

关大石又打了一会,才借着杨朝夕一挥之力,退了出来,大笑道:“不打了!不打了!你耍的这个,是公孙真的‘翠云道功’,十年前俺便不敌。如今又输在这套拳法上,却也不冤。”

关林儿却是双腮一鼓、樱嘴轻开:“爹爹!你明明是输在夕哥哥手上,偏说这拳法如何厉害。夕哥哥便不够厉害吗?哼!你们大,手上输了、嘴上却是不肯认输!”

关大石一愣,又笑了出来:“林儿说得对!是爹爹输了,夕小子是很厉害的,比爹爹还厉害。行了吧?唉!心向外,无一例外。爹爹终于也有这么一天,以后的子要不好过咯……”

关林儿俏脸顿时彤红,又瞪了杨朝夕一眼,似是在说“你满意了吧!为了帮你说话,爹爹都嗔怪我了”。然后又跑进自家茅舍,钻回卧房去了。

杨朝夕无奈摇,想起关大石还在看他的笑话,忙抱拳道:“关世伯,我忽然想起、娘还吩咐我去砍些柴回来,便不叨扰了。您多保重!”说完也不回,拔腿便跑。

关大石想了想两状,一个满脸木灰,一个满身柴禾印痕。又回想起昨晚,关林儿回来伤心哭泣、却一句话都不肯说的倔强模样,不禁摇叹气:

小儿们总算慢慢长大了,这些事,却是无可回避。只是自己一个五大三粗的村汉,对儿家的心事,终究不能过多置喙。要是林儿她娘还在,该有多好!想到此处,七尺多高的粗大汉子,却也黯然神伤起来。

杨朝夕跑回自家茅舍时,陆秋娘已开始准备午间的吃食了。见他回来,随问道:“见了你林儿妹子了?绢帛给到了吧?”

杨朝夕点点,脸上还有些不自然的神色。而身前被柴禾抽打出的印痕,还残留了一些,此刻显得尤为醒目。

陆秋娘看在眼里,笑道:“挨打了?是关世伯动的手么?”杨朝夕想了想,又点了点

陆秋娘不再细问,转过才道:“院子里柴禾不多了,你早间答应为娘,要去砍些回来。此时午饭尚早,便快去快回!”

杨朝夕埋应下,便寻了柴刀、绳索,挂在腰间。又从茅舍一角取了挑棍,才出了自家院门,一路向山谷两侧的疏林间寻去。

此时山林萧瑟,林中诸木长势好坏,却也一目了然。杨朝夕专拣树上枯死的细枝末节,用柴刀砍斫下来,和树下捡来的枯枝放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起。待收拢得多了,便全都斩作三尺来长的柴禾棍,用绳索捆扎成两捆、足有水缸粗细的柴束。才将挑棍两端分别柴束,做成“工”字形的一担柴,矮肩挑起,往回折返。

走了一段,便看到不远处一块平缓的山坡上,被清理出一大片空地来。空地依山的地方,结着一座小小的庐,庐内似有影,却岿然不动。

杨朝夕心中恍然:这大概便是那乞儿和尚的僧庐吧!接着想起昨晚关林儿的描述,以及早间陆秋娘与他的对话。不禁有些好奇,于是挑着柴担,径直走上前去。双脚踏,发出“沙沙”声响。

那胡僧慧朗本在坐禅冥思,听到脚步声时,缓缓睁开眼睛,面上露出微笑来。

杨朝夕走到近前,正伸长脖子要去瞧那乞儿和尚,却见那和尚双目炯炯、正慈和地望向他,不禁吓了一跳,赶忙将脖子缩回来。

过了一会、见那和尚半天没有动静,又探过去,看到那和尚依旧一动不动、笑看着他。心道:这莫不是个泥塑的和尚吧?怎么一点生之气也没有。

正心绪不定间,那胡僧慧朗却开了:“小施主,贫僧是活,不须害怕。你本是进山砍樵、却无意绕到此处,也算是因缘巧合了。”

杨朝夕见他说得话,心里惊疑便去了大半。自己本是出于好奇,才跑来瞧瞧,并没有什么疑问要解。

然而几年修道,他却也听说道门、释门之间,自来信奉有别,许多经义甚至背道而驰。两教之间纵然算不得势同水火,却也不可能和乐相处。盛朝自开立以来,佛道之辩也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

想到这些,心里顿时有了些恶作剧的想法,于是问道:“禅师有礼!我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安贫乐道,是为‘贫道’,这是道士自呼。然而禅师自称‘贫僧’,却作何解释?”

胡僧慧朗淡笑道:“原来也是修行之,却不知小施主道号、名姓?又在哪座观中挂单?”

杨朝夕心中一惊:这乞儿和尚果然慧眼如炬,竟这么快便识自己身份。又自省了一下周身,道袍早换掉了,上也只绑了个软脚幞,却不知哪里露出的绽。于是耍赖道:“我先问的你,你须先回答了我,我才回答你的问题。”

胡僧慧朗被他话语冲撞、竟也不生气,仍心平气和道:“身无长物,谓之‘贫’;舍己度,谓之‘僧’。‘贫僧’二字,便已契合我释门教义,非有舍我之心,难成极乐大道。”

杨朝夕听罢,眼中也闪出光华来。不禁为这乞儿和尚达观淡然的气度所折服:“禅师所言,语浅义,倒是小道唐突了。小道是上清观冲灵子杨朝夕,请问禅师法号?”

胡僧慧朗双掌合十,语气谦和:“原来是冲灵子道长。贫僧法号慧朗,非中土之,只为传我佛无上智慧而来。”

杨朝夕便也歇下柴担,拱手还礼:“慧朗禅师,你半山而居,春秋或还能住。到得秋冬,又该如何自处?”

胡僧慧朗笑道:“道门修道,释门坐禅,虽行功有别,却殊途同归。若贯通三处丹田、打通任督二脉,大、小周天循环畅行无阻,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合而为一,佛胎便生。水火尚不能侵,何况只是寒暑。”

杨朝夕亦奇道:“那你们释门功夫,与道门功夫相比,又有什么不一样?”

胡僧慧朗答道:“释门功夫多由外而内,许多禅师若修武艺,必是自横练刚猛一路练起。久年,偶遇顿悟之机,坐禅与习武、即能内外相通。此后武艺进,便会一千里。”

杨朝夕疑惑道:“若不能顿悟,岂非一辈子也不能内外相通?到得老时,横练功夫落下的暗伤,反倒要折磨自己。”

胡僧慧朗又答道:“释门坐禅、习武,本为清净欲念,而非逞勇斗狠。纵然武艺盖世,不能度化世、脱离苦厄,又有何大用?至于横练暗伤,苦痛的只是躯壳,于佛倒也无损。”

杨朝夕叹道:“禅师所言,全是不可思议的说法。都说道门、释门理念大相径庭,以至于互相不睦。那道和禅,当真没有高下之分吗?”

胡僧慧朗认真看了他一眼,才道:“道与禅,就贫僧而言,只是对大千世界的观想不同。而世界亘古长存,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