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的本子,上面逐条写着不明白的地方,“赵奕教授,就来给我们讲解一下。”
一群
都看着赵奕
赵奕没想到才刚到这边,就被一圈院士追着问问题,只能苦笑着一一做了讲解。
这可是很不容易的。
虽然每一个都是单独的问题,但都会牵扯到整体构架,一个小问题就牵扯到一大堆内容,赵奕解释了两、三个问题,就用了差点一个多小时,他都感觉
舌燥,好在工作
员端来一杯水,让旁边
也有些不好意思。
在解答了几个问题后,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不仅仅赵奕感觉很累,其他
也听的
昏脑胀,赶紧停下来休息了。
赵奕苦笑道,“如果想了解的更详细,欢迎来参加我的报告会。”
“肯定会去!”
“一定去!”
“你的这个粒子能量数学,真是让
大开眼界,感觉就是未来理论物理的发展方向啊!”
有几个老院士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陈勇泉则是忍不住吐槽一句,“都怪张宏志,那小子都不敢来了!”
好几个
跟着点
。
“张宏志?张主任?怎么了?”赵奕有些不明所以。
“别提了!”
有了看起来还年轻些,姓李的物理院士不满道,“我听陈老
(陈勇泉)说,张宏志做了你的审稿,就一起去找他,让他帮帮讲讲不明白的地方,你猜怎么着?他连问的东西都听不懂,还推说理解的不是那么透彻。”
“全学部都知道了。”
“他就根本没给你审稿,直接把官话、套话一说,杂志上都刊登出来了,看看网上说的什么?他也不嫌丢
!”
“这次他都没敢来!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增选,物理系主任不来,说忙,提前投了弃权票,是
有脸
的事吗……”
接下来好几个院士,不满的开始抨击起了张宏志。
赵奕差不多明白过来。
之前他看到杂志上刊登的审稿
评语,发现张宏志写的是最好的,一大套赞美词汇送上,但好像没什么实质
的内容。
原来如此啊!
张宏志根本没给自己审稿,就写了一大堆的评语,估计是看难度太高,就没仔细的去研究,但是……
这也确实说不过去。
正常来讲,被推荐审稿
是可以拒绝的,或者
脆就说工作忙推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概张宏志是觉得,做自己的审稿
很有面子?不做可惜了?
然后又不想仔细去研究?
“好吧!”
赵奕都感觉有些好笑,对他倒是没什么影响,但他的研究成果被世界关注,审稿
的点评也会跟着发布到全世界。
这种事
说起来没什么,但大家都知道就不太好了。
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一大套,没有实质
内容、花团锦簇的评语,若是再知道张宏志没有真正去审稿……
“这算不算是自己挖了个坑,自己往里面跳?”
“还不如不做审稿呢!”
赵奕仔细想了想,觉得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他只是投稿的时候,写了几个认识的数学、物理大佬做审稿
,被邀请的
也是可以拒绝的,张宏志没有拒绝还不认真审稿,出什么问题也只能怪他自己了。
……
第二天就是院士投票的增选会议。
学部院士增选最后阶段,各个环节安排的时间非常紧密,从公示候选
材料,主席团会议审核资格,再到举行学部的内部会议,都是在一个星期内完成的。
学部会议也不仅仅是院士增选,院士增选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每一年的学部会议还要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让几个有代表
成果的院士发言,但要说到实质内容,最重要的还是确定下一年的学部常务委员会
员名单,以及进行院士增选候选
投票。
在学部会议召开前,院士候选
还要参加学部常务委员会的资格审核。
这是学部会议前的提前筛选。
学部常务委员会会在第二
,也就是最终院士增选投票前,对候选院士进行面对面的审核,差不多可以理解为‘面试’,区别在于面试官数量有点多,但一般学部内的审核,就只是一次面对面
谈流程,并给候选
提供自我展现的平台,让那些游移不定,不知道该怎么投票的院士,确定该把票投给谁。
另外,学部常务委员会还有权利提前撤掉院士候选
的资格。
其实等同于一种‘预防’机制。
比如,外面传言某某候选
,采用不正当手段去参加增选,传言肯定要注意一下,也会让候选
自己做解释。
再有,一些风评非常不好的候选
,也许会在审核后,就被直接撤掉候选
资格。
等等。
只要是正常参加院士增选的候选
,没有什么太坏的风评,通过学部常务委员会审核这一关,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区别只是表现的好与不好。
如果能表现的好一些,也许就能为自己多拉几票。
赵奕前来参加院士增选会议,最重要的就是参加学部常务委员会的增选,因为其他阶段并不需要他本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