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隐世医女 > 第四十六章 引蛇出洞

第四十六章 引蛇出洞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没过几天,二接到张青川捎来的信儿,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六皇子招了小厮进来,细细嘱咐了一番。

待得各路马俱领命而去,六皇子突然觉得心中郁气俱散,豪气激纵横起来,眯着眼睛对广南王世子道:“咱们兄弟,今便大这一场,让这些硕鼠,先试试爷手里这把刀。”

没几天,外风声四起,南诏国要向天朝买粮,攻打屡次寇边的月安国,南诏国的使臣骑着快马,进了京城。

南诏国和月安国本都向天朝纳贡称臣,只月安国近两年不太老实,除了屡犯南诏国之外,对天朝的纳贡也是应付了事。

南诏盛产宝石,并不缺银钱,对天朝纳贡从不马虎。

如此况下,别说向天朝买粮,就是借兵,只要能给月安一个教训,天朝只怕也会同意。

关键是,不管朝中怎么热议不断,总有那得了先机的商家在各地大笔屯粮。秋粮又即将库,如此机会,能捞到好处的,自然不会放过。

翁家的师爷们自然也不例外,虽格外谨慎小心,但一时间,各地粮市价格飞升,只那一两个月的时间差,待得秋粮市,只怕价格就会迅速降下来,那么大笔银钱的差价,又有几能不动心?

正当这粮市吵得热闹不堪的时候,两浙路衢南县衙接了一纸状子,一个奉主家命,从京城来查看家中主母嫁妆的赵姓管事,将一个田庄的管事告进了衙门。

京城来的赵管事称,他是他们家主母李的陪嫁管事,这两百亩上等水田,是主母嫁妆册子上的嫁妆。因为这些年生息一年比一年少,觉得有些不对,李太太便派了他过来查看。

这赵管事到得地方却发现,这庄子的管事只说他家老爷姓齐,他年年了生息,却不认得这家仆是谁。

这从京城来的赵管事顿时急了眼,怕回去京城再回来,一来一去折腾了时间,还被做了手脚,当时就让写了状子,递进了衙门。

县老爷一查,顿时一哆嗦,发现这案子后面勾勾连连,不知道是个什么首尾,两个主家也都不是他能管得了的。于是一个折子,加上所有的案卷材料,俱都给了正在衢南的巡漕御史宁川宁大

那宁川素来刚正不阿,有铁御史之称,一看这案子后面牵扯的几家,知道这事必小不了。

那李家中相公是新科进士,正在六部观政。李这嫁妆是母亲赵太太留给她的。

赵太太死得早,娘家耕读传家,父亲极擅庶务,十分富庶,膝下又只得一子一。李老爷和赵太太定的是娃娃亲,赵老爷子把赵太太嫁给邻县的李家独子时,李家贫寒,只两亩薄田。赵老爷子就分了一半家产给赵太太做了陪嫁,余下一半给小儿子传家。

本来这李老爷和赵太太倒过得极恩,赵太太生下一之后,李老爷上京秋闱中了进士,外放到渭南任上时,因家中没有直系长辈,还接了赵太太到任上。

哪知好景不长,赵太太一直不开怀,这李老爷便纳了师爷翁家隔房的一个庶出儿做了妾室。

此后不久,赵太太父母俱亡,娘家弟弟又屡试不第。再过了不久,赵太太也一病不起,去了。

此时李老爷适逢任期满了调职,见带着儿多有不便,便把那小丫送回了两浙路李氏族中生活。

再后来李老爷续了弦,又辗转各地外任,李小姐就一直在李氏族中,直到出嫁。李老爷给她说了一门广南府的亲事,门第与李家当年相当。

李小姐是拿着母亲的嫁妆册子出嫁的,出嫁时京中没有回来,李老爷的新太太生病出不了门,李老爷只给她添了五百两银子压箱底,此时李老爷已经升任工部主事。

李小姐嫁去广南魏家后,那魏公子倒也争气,一气考了出去,直至秋闱,竟和李那屡试不第的舅舅做了同年。

魏公子兄弟众多,上京时赶考时,母亲就让这李随他一起去打点生活,顺便探望父亲。

可这李太太还没到京中,就在半路遇到了同样上京的舅舅。

舅舅告诉她,父亲的续弦居然是翁家的嫡,只和原来那姨娘隔了房,而且那姨娘在那续弦进门前就死了。

两个读书加个从小寄居族中的小姐,心思都不简单,细想想就觉得这事不对,便也不敢打惊蛇,只等二专心考过秋闱之后,再做打算。

但这李家婿上京考秋闱,儿也跟着来了,总不能不到李府拜见娘家父母,小两派了个常随骑马快走,到李老爷门上送了信儿。

到得京城,魏公子和李带着备好的礼,直接去了李家,却只得了李老爷一碗茶,太太称病连面都没露。

这中间的首尾,李细想了想,觉得十分心惊,便自己蹲在父亲家门前找机会,想先看看那翁氏。

那翁氏居简出,李守了许久,才守到一回她到庙里上香的机会,看了一眼。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此翁氏可不正是当年那翁姨娘,连老都没怎么老。

李太太回得租住的院子,把这事讲给了舅舅和相公。三细细分析了一,都觉得赵太太这死只怕有蹊跷,若果真蹊跷,那李老爷怕是受了这翁氏蛊惑,否则的话,怎能让她诈死之后又娶进门?若要谋,便谋的是那赵太太的嫁妆。

可那些年,李虽然生活在族中,倒也不缺银钱,那嫁妆册子,李出嫁时,舅舅也看过,竟和家中存的没什么区别。

七想八想,想到这生息上,那李哪里知道,两浙路二百亩上好水田的庄子一年生息能有多少?最繁华的大街上的商铺一年能生利多少?被那舅舅一说,李吓了一大跳,若是真的,那简直就是凤凰变了山

李太太娘家舅舅便打发了一个家中得用的管事,去了两浙路,把这事托付给了张家在两浙路的大管事。

那李娘家舅舅和张家管事因生意上的来往,莫逆,加上张家在商行素来有声望,又持中守正,李家管事拿着自家姑的嫁妆册子给了张家管事。

那大管事在两浙路经营多年,自然有些本事,竟避开翁家耳目,悄无声息把这事查得清清楚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