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是岭南王的基业,不容有失。结果刘知易说让外地
来岭南种粮,本地
种粮都不挣钱,外地
是疯了跑到岭南来种粮?
不由反驳:“荒谬!你要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小心我收拾你。”
刘知易道:“别的地方或许不行,不过岭南应该可以。岭南税制应该改一改,准许百姓使用银钱
税,这样百姓种植其他作物便没有来掣肘。岭南百姓不种粮,岭南粮食一定上涨。此时岭南官府征收商税,对外来商
只收粮食,不收银钱。你说他们会怎么办?”
金川郡主想了想:“他们会从外地购买粮食。”
刘知易摇
:“他们会雇
在岭南种植粮食。”
刘知易可不是无的放矢,他想到的是明朝初期的开中法。为了解决边境地区军粮问题,聪明的明朝官员推出一个政策,将赚钱的食盐买卖与此挂钩,商
只有把粮食送到边军手中,才能从军营领出盐票,然后去贩盐赚大钱。可更聪明的商
呢,没有千里迢迢从内地运输粮食去边境,反而直接在军营附近开荒种粮,直接把种出来的粮食送进军营换取盐票。
刘知易有历史经验,金川郡主则心思通透,马上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向商
征收粮食,代替税收,这是一招杀手锏。岭南
不种粮了,岭南粮价必然要涨,商
从岭南当地买粮食
税的渠道就断了。
要掐断他们从中原购买粮食来
税的渠道也很简单,官府给税粮定价,定一个很低的价格就是了,足以让他们从中原买粮不划算,或者不直接定价,只征收数量,一船货物缴纳若
粮食,或者对他们的粮船也征税,总之掌握权力的官府有的是办法让商
从外地贩粮不划算。迫使他们在岭南开荒,那样间接迫使这些
从中原雇佣劳力进
岭南,一举多得,连
问题都解决了。
刘知易看到金川郡主眼睛闪光,知道她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南商贸易有多赚钱,没
比她更清楚,无数
削尖了脑袋往南商贸易里钻,所以一定有无数
愿意在岭南种粮,从而可以做南商贸易。当数以万计的中原商
,在岭南开辟出数以万计的农田,涓涓细流一样的
就会悄无声息的被他们带到岭南。
不过金川郡主叹息道:“如此以来,岭南粮价高昂,恐怕百姓生计困难啊!”
她还在乎这个?
刘知易也不坚持,他只是提一个建议,采不采用是岭南王自己的事
。他又不是岭南王手下的官员,不需要在岭南捞取政绩。
至于是不是生计困难,刘知易却不这样认为。解放岭南农业的限制,岭南百姓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最经济的农业种植,一定程度上会丰富岭南物产,同时促进岭南农业经济化。经济化发达的特征是,
赚的钱好像越来越多,但物价也越来越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从这一点上来讲,或许对岭南老百姓未必是什么好事,可对岭南的掌权者绝对有好处,因为在压力之下,
的潜力被激发出来,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