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接下来的事
中,最重要的事
,自然是辽东建虏的事
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至少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就是这样。
不过建虏的强大,也是毋庸置疑的。
没错,之前确实对虏战事中,已经取得了两次大捷。
一次是李来亨偷袭辽东腹地,一度攻下了海州城和鞍山驿堡,杀伤了大量鞑子;
第二次是皮岛海战,一举把建虏水师给灭了,从此以后,制海权又全部掌握在大明手中。
但是,虽然有这么两次大捷,可和建虏最为强大的陆军,始终没有正面
战过。
而自从建虏崛起之后,和建虏的正面
战,一直以来,都是大明惨败!
最好的一次,也是浑河血战,由戚家军和白杆军联手,杀伤了大量建虏,但是,最终的结果,也是明军败了。
因此,如果在对虏战事中,能提高胜率的事
,崇祯皇帝当然是非常关注的。
此时一听张明伟的话,便连忙问道:“如何换装?”
“兵仗局中燧发枪的打造,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已经有不少了。”张明伟听了,便马上回答道:“之前的时候,已经给骑军换装了一批,把骑军中的火绳枪换成了燧发枪。步军中,原本的京营是有换成燧发枪的,但是,京营如今在西南边陲作战,还不宜调回来。”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便又对崇祯皇帝说道:“因此,我的想法,就是把兵仗局内积存的燧发枪给白杆军换装,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基于崇祯皇帝并不明白军事上的细节,张明伟索
就详细说明道:“事实上,燧发枪手,最重要的并不是准
,而是以铅弹的覆盖来杀伤敌
。而白杆军的特点就是军纪严明,长枪结阵杀敌,刚好和燧发枪阵有共同之处。因此,如果给白杆军配备燧发枪,训练个把月,熟练了燧发枪的发
,他们又都是上过战阵,见过血的,远比一般军队的战力提升要高。再加上我们新得的几万骑军……”
说到这里,他忽然一笑道:“陛下,在最初给建虏挖的坑,我觉得可以去填了!”
崇祯皇帝对于这话,有点没法理解,总之是知道,反正对大明是好事,便连忙问道:“什么坑?”
“陛下还记得么?”张明伟脸上带着笑对他说道,“宁远城不是我们主动放弃的么?”
“嗯!”崇祯皇帝听了,点点
,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便问道:“先生的意思,是要打宁远城?虽然朝廷突然多了两万骑军,这是建虏没有想到的。但是,宁远是最前线,建虏想必也是重兵把守,城池又坚固,并不好打吧?时间一长,消息传出,建虏援军必至。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粮
不足,还不足以支撑连续的大战!”
这个时候的军队打仗,真得是后勤限制。其实不止这时候了,就是之前,明军有很多时候,也都是败于后勤方面。
为此,崇祯皇帝对这一块就比较敏感。
张明伟一听,当即一笑道:“当初放弃宁远城的时候,我就有让阎应元在宁远城防上做手脚。如今我们重兵集结,出乎建虏的意料之外。如果野战能赢,打下宁远的问题不大。并且只是打宁远的话,我们后勤输送距离也不远,路上消耗的物资也不会多。我觉得,这个宁远战役可以有!”
说到这里,他略微一想,便又补充说道:“对付建虏,我们不指望一次就光复整个辽东,就这么一座城,一座城地和建虏去耗,哪怕每一次战事都是两败俱伤,建虏也损失不起。更何况,如今的我们,已经不是以前那般了,就算建虏想要和我们来个两败俱伤,那也未必能如愿!”
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大喜,这真是太好了!
他当即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既然已经对辽东战局已经有所盘算,那就要拜托先生了。”
张明伟一听,有点为难地说道:“之前的时候,我就打算先把蒸汽机给做出来的。但是山东突然发生变故,才不得不领军过去。如今山东已平,我还是想留在京师把蒸汽机打造出来。”
崇祯皇帝一听,便沉吟了起来。
对他来说,他也确实想蒸汽机早点打造出来,可是,他同样也非常希望,能堂堂正正地打下宁远,从真正意义上打败建虏。这两件事
,他都想要。
当然了,领兵打仗的事
,也并不是没有张明伟就不行。
可是,面对建虏这个强敌,说实话,如此大好局面之下,如果放手给别
,万一打败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因此,他同样希望,对于打下宁远的事
,应该竭尽全力去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首胜。这么一来,也只有让张明伟去领军,他才能真正放心。
于是,崇祯皇帝便对张明伟说道:“先生,你看这样是否可以?”
张明伟一听,便认真听着,看崇祯皇帝是个什么意见?
就听崇祯皇帝对他认真地说道:“蒸汽机这个事
,肯定不是一下就能打造出来的吧?先生可以把前期的活,让其他
去做。等到有些关键的地方,需要先生把控的时候,你再出手。反正宁远之战,相信不会僵持太久,你打完了不就可以回来,正好两个事
都不耽搁。你看,这样可以么?”
“……”张明伟一听,有点无语。
崇祯皇帝这样的选择,看来是鱼和熊掌都要啊!
这么想着,张明伟便仔细地考虑起他的这个建议。
崇祯皇帝一见,也不催他,便耐心地等候着。
过了一会之后,就见张明伟抬起
来,微笑着对崇祯皇帝说道:“这样也可以,那就两边都可以先做起前期准备工作好了。”
崇祯皇帝一听,当即哈哈一笑道:“那是当然,先生尽管去做便是。反正不管什么,朕都是全力支持!”
………………
傍晚,张明伟回自己府的路上,同行的朱媺娖有点闷闷不乐,不时瞅一眼张明伟。
张明伟见了,便有点好奇地问道:“怎么了?”
“哼!”朱媺娖听了,一声轻哼,扭
不理她。
“……”张明伟一见,顿时一愣,这是什么
况?
回过神来,他试探着问道:“和你母后吵架了,所以心
不好?”
“哼!”朱媺娖又是一声哼,声音比第一次还要重了。
见此
况,张明伟顿时醒悟过来,便又问道:“是生我的气?为什么?难道是……”
说到后来,他大概猜出来,有可能自己说朱媺娖的年龄还不够的那个事
。
这也真是,这消息怎么这么快就传到后宫了呢!
这么想着,他便继续说道:“……因为要按照我那个时代的习俗,是这个事
么?”
“哼!你知道就好!”朱媺娖一听,转回
看着他,嘟着嘴问他道,“你和父皇说,嫌我小,我哪里小了?跟随你一起南征北战,都是能打仗的了!”
就经历来说,朱媺娖确实不能去和后世同年龄的比。而且从发育上来说,也比较成熟。可是,再怎么样,也是刚到十五岁啊!
于是,张明伟便笑着说道:“那你希望从这年龄开始,你就在府里带孩子,不跟我一起走南闯北,到处去看看了?”
“啊?”朱媺娖一听,没想到张明伟竟然是这么一个回答,一时之间,有点愣住了。
仔细地想想,好像确实哦,如果现在就要待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