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 第四百零一章 枪火横江

第四百零一章 枪火横江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盾牌泼水,拒马抹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水军备战,准备拦截上游河面。”

李定国稳坐箭楼之上,手举着望远镜时刻注意着营外的动向,嘴里不时发出道道军令。

没过多久,数千蒙古大军近了关帝军营外两百步。

大概是忌惮关帝军的火炮,蒙古军不敢继续推进,大部停在了原地,只推出百来架盾车,每架盾车后面跟着十数名步弓手,喊着号子朝大营步步近。

百步范围后,盾车后面突然烧起了一根根火把,那些弓箭手纷纷取出箭支,将绑在箭后面沾满油脂并晒的布条点燃。

紧接着,一千多弓箭手弯弓搭箭,瞄准了百步外的关帝军大营。

随着一阵剧烈的弓弦声起,无数带着猩红火焰的箭支划天际,朝大营呼啸而来。

那一道道猩红,宛如天外陨星雨,映得整个天空血色一片。

在栅栏后面列阵的关帝军对此丝毫不为所动,只齐刷刷地竖起了淋湿的盾牌。

有好奇心重的会从盾牌中间往上瞄一眼,发出声声惊叹。

眨眼间,无数箭支落在了关帝军防线上,除了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声响之外,还溅起了一大片星火,像是天落花,煞是好看。

“灭火!”

关帝军的将校早有准备,箭雨刚过便大声喊道。

防线上的关帝军开始纷纷清除盾牌上的火箭,而拒马和栅栏上的箭支和火焰则无暇理会,因为敌的第二波箭雨很快就到了。

李定国料到对方会用火攻,这是对付拒马、栅栏和箭楼最有效的办法,这些都是木料打造的,只要烧掉了,整座大营的防卫就形同虚设,火烧产生的浓烟还会导致守军阵脚大,攻方就能趁机攻进来。

为此,李定国早就制定并演练过相应的防守战术,任凭对方的火箭再密集,抹上湿泥的栅栏和拒马根本就烧不起来。

有栅栏的抵挡,对方的箭支对他麾下的关帝军也造不成多大威胁。

而且蒙古缺乏桐油,猛火油更是奇缺之物,只有牛油或羊油,这两种油烧得并不是十分猛烈,烧得也不会太久。

对关帝军造成伤亡的,是极少量从栅栏上方落下,并从盾牌缝隙中钻下来的箭支,或扎伤底下的关帝军,或引燃身上的衣物,还有燃烧的油脂碰到盾牌上的水份造成轻微炸裂而四处飞溅的火花。

关帝军披甲,这些绑了布条的箭支威力相对弱了许多,造不成多大伤害,被点燃的衣物也迅速被扑灭。

李定国知道,油是贵重之物,蒙古的火箭数量肯定不多。

他没有发出任何命令,只让麾下那两千多关帝军顶着箭雨坚守在防线上。

巍然不动的军阵能给敌带来压迫感,能打击敌的士气。

果然,三箭雨过后,蒙古的火箭用完了。

关帝军的大营并没有他们预料中的那样燃起大火,只有在拒马和栅栏上的箭支在燃烧着,火苗星星点点密密麻麻,却点不燃木制的拒马和栅栏。

从栅栏的缝隙可以看到,关帝军非但没有溃败,反而军阵齐整固若金汤。

那整齐的盾墙,似乎坚不可摧。

一时间,盾车后面的一千多蒙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放箭,继续放箭。”

蒙古军中的首领连忙大喊道。

听到命令,那些蒙古纷纷取出箭支,再次朝关帝军大营倾泻箭雨。

只不过,他们已经没有了火箭,只有最普通且制作粗糙的轻箭。

一波又一波箭雨中,大营的栅栏被打得劈啪作响,后面的关帝军不时发出几声闷哼,但整个阵型依然稳如泰山。

有栅栏和盾牌的掩护,那些轻飘飘的箭支对他们造不成多大伤害。

连续几之后,蒙古的箭支威力开始大打折扣,程原来越近,很多箭支开始落在了关帝军大营前面的空地上。

终于,十几之后蒙古的箭雨停了下来。

他们没箭支了,手臂也没力气了。

无奈之下,在前线指挥的首领只得下令后撤,带着这一千多步弓手往回撤。

撤退是极其打击士气的行为。

后面的数千蒙古主力见状面面相觑,并嗡嗡议论了起来。

在关帝军面前,他们引以为傲的强弓利箭似乎毫无用处。

接下来,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强攻,二是继续围困。

强攻必然伤亡惨重,还未必能攻得下来。

毕竟他们蒙古不擅攻坚。

但若不强攻,他们又担心关帝军分兵去拦截后金军渡河。

毕竟关帝军大营后面晒着数百艘木筏。

一时间,几个蒙古部落的首领陷了两难境地。

商讨良久,他们最终做出决定,继续派前去放箭,牵制关帝军,若对方分兵拦截后金军渡河的话,再朝大营发起强攻。

很快,又有一千多蒙古兵推着盾车来到关帝军大营百步外,纷纷张弓搭箭,继续朝大营倾斜箭雨。

箭楼上的李定国哑然失笑,此此景,正如大将军讲述的诸葛亮船借箭。

不说十万箭支,三五万还是有的。

只是蒙古缺铁,箭做得实在糙了点,其中甚至夹杂了大量骨箭。

箭雨骚扰之后,蒙古的木筏也终于抵达了对岸,两百余艘大小相近的木筏,在河岸停得满满当当。

没多久,一部分吃饱喝足养蓄锐的建好不容易将战马拽上摇摇晃悠的木筏,一个个绷紧身体,死死抓住缰绳,任由蒙古划动木筏朝西岸缓缓前进。

大部分木筏底下都垫有多个气囊,气囊乃是由整张牛皮或羊皮制成,里面吹气,扎紧子垫在底下能增加不少浮力。

但,这些木筏几乎都是新砍伐的木材拼接而成,仅晾晒了十余,其中水分含量还很大,吃水沉重,载重量自然大打折扣。

宽一丈多,长两丈有余,四个角各垫一个气囊的木筏,只能载三个一马,其中两负责划桨,也就是说一艘木筏每次只能运送一一马。

每往返一趟,只能运马各两百左右,需要往返超过二十趟才能将多尔衮仅剩的四千多兵力运过河。

若在河面狭窄的乌海渡,半刻钟就能将木筏划过对岸,加上马登筏所耗费的时间,只需半个时辰就能往返一趟。

甚至,只要木筏足够,就能在乌海渡搭起浮桥,大大加快渡河的速度。

可如今乌海渡被李定国率部扎营堵死了,他们只能从上游过河,虽然距离渡只有两三百步,但河面却比渡处宽了一倍有余,划船所需时间增加一倍不止。

多尔衮并不指望能将麾下四千多兵力全部运过河,因为秦川肯定会派兵追击,他只要能将一两千兵力送过河,跟对岸的蒙古一起攻占渡那座关帝军大营即可,剩余兵力可以在追兵抵达之前继续往北逃,再绕路回辽东即可。

但事与愿违,多尔衮很快便发现,他这一趟西征算是彻底失败了。

当第一批木筏驶离岸边,往东岸摇曳而去的时候,东岸的关帝军大营后突然冲出一群,迅速将岸上的数十艘木筏推河,并迅速登上木筏,熟练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