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抵达盐场所在地时,那些砖瓦胚才刚进窑开火,大概还要个把月才能给灶户住上转瓦房。
晒盐池倒是已经建了好几块,这东西容易,把地平整好,铺上碎石,然后浇混凝土,平整、光面、周围筑一圈半尺高的坎,浇水维护十来天就可以用了。
水泥是从清水河新建不久的水泥厂运来的,全程走得几乎都是水路,先由清水河汇
黄河,然后逆流而下,驶
窟野河,沿着窟野河逆流而上进
乌兰木伦河,再由陆路运一百里就到
汗淖盐场了。
水路运输所耗费的
力相对少很多,就是清水河跟窟野河水位较浅走不了大船,否则运输效率还会更高。
铁料之类的其他物资运输因为要走很长一段陆路,所以全部原地开采炼制,除了砖瓦窑之外,如今
汗淖附近正在兴建的有碱矿场、石灰厂、煤矿和炼焦厂,铁矿位置也确定了,目前正在开挖,因为要挖地将近两丈才能抵达矿层,所以这个矿产量不会太高,但供应整个鄂尔多斯地区的建设所需还是足够的。
等红砖烧制出来,施工队就会建溶矿池、过滤槽、储存池等盐场各类设施,届时几十
大铁锅和各种管道应该也能送到了。
湖边开采出来的盐石会先在溶矿池用湖水溶解成粗盐水,接着将粗盐水引到过滤槽,将砂石等不溶
物质全部过滤掉,然后流
晒盐池,将粗盐水蒸发到饱和状态,接着就可以进
大锅,加
纯碱和烧碱加热,过滤沉淀物,再加
适量盐酸中和残留的纯碱和烧碱,最后将盐水再次引
晒盐池蒸发结晶就能得出
盐。
整个制作过程中,盐水的引流会耗费大量时间和
力,司盐城的灶户之前在解州盐湖制盐时,都是一桶一桶地将盐水调到盐池去晒的。
秦川当然不会采用这种耗时耗力的方法,他要采用半自动化流程。
自动化需要机械动力,但外燃机还没出来,所以秦川决定造风车。
鄂尔多斯高原的风一向很猛,只要在
汗淖湖畔建一座风车,以风车带动水
将水提到高处,再搭建一些输水管道,就能实现自动将湖水运到溶盐池。
在溶盐池旁边建一个大水池,溶解后的盐水流
水池,水池边缘立一座风车,同样驱动水
将盐水提到过滤槽上边,过滤后的盐水可以直接流
晒盐池,若晒盐池不足,则可以暂时流
挖的蓄水池,需要用时再用风车提上来。
如此一来,就能实现盐水运输的半自动化,效率比当今世上任何一个盐场都要高出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