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 第442章 李商隐

第442章 李商隐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有了奇美拉点的设定,量子通信编码的效率陡然提升,这带来的显著改变就是所需要传递的量子纠缠状态大大减少,可以避免大量无效信息的产生,节约更多的能量耗损。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杜版标准发布,各个年龄段的新版物理教材,也在进行修订之中,杜恪的名字其实很早就被写进教科书里面了,只是这一次大约是从小学到大学,各科类的教材上,都有可能出现杜恪的名字。

小学品德课上,杜恪的橘子是细心观察、动脑筋的模范课文。

初中化学课上,电子流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讲解电子的素材之一。

高中物理课上,全息投影和杜恪领域的杜恪波应用,是光学相关内容的典范。

课外阅读书上,杜恪的几次演讲,都被修修改改选进去。

大学更不用多说了,各个大学的物理学院基本上,都要开设五六门与杜恪相关的专业,什么电子流理论、杜恪波、杜恪晶阵……这还是在杜恪大量科研成果保密的况下,如今又多了杜版标准,只要是粒子物理相关课程,都逃不过杜恪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自从2024年、2025年、2027年三度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连续三年诺奖委员会都对杜恪视而不见。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杜恪对诺奖也同样视而不见。

一晃眼,2029年就翻篇了。

这一年的年底,杜恪依然忙碌得不像话,几乎没有离开过超级环,很多工作都转给了副手。比如说电子流实验室、电感实验室、辅助医学实验室,都是副主任代管。

他的所有力,都放在南天门计划,与灵犀计划上。

“争取在除夕之前,完成最后的信息校正,这样我们才能有底气宣布,真·量子通信的完成。”会议室中,杜恪严肃的说道,“央视的采访组,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但是我们绝对不放卫星,只要信息校正做不到,春节上宣布量子通信的消息,我就会让他们取消。”

“老板,没必要这么苛刻吧,都已经完成99%了,就差最后的一哆嗦……”一名研究员抱怨。

灵犀计划项目组,上上下下,包括杜恪、周成等,都很希望量子通信完成的消息,能在春节这一天对外宣布,为华夏老百姓拜年。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时间。

但杜恪依然摇:“没有这一哆嗦,就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到位,在我的团队工作,我可以允许你们自由自在的做研究,但是对待研究结果,所有都必须百分百的慎重对待、实事求是。没完成就是没完成,绝不能有任何冒进、放卫星的苗!”

说着,杜恪还瞪了这位研究员一眼。

周成院士接道:“老板说得很对,我们做的是全类最前沿的高科技,任何一丝疏忽大意,都是对这项事业的不尊重,努力完成信息校正,再对外宣布。”

切尔斯院士、严嗣同院士,和新加的两位院士,也都点表示赞同。

就这样,会议一致通过了最终决策。

散会后,杜恪第一时间就去督促起了区未央:“有压力没有?”

“要说没压力这不可能,但是要说有多大压力,也好像没有,毕竟技术已经理论验证了一万次。”区未央的发更加稀疏了,黑眼圈厚,“真正的压力是因为为了灵犀计划,老板你把南天门的经费都借调过来,要是再失败一次,我老区真无颜再面对您了。”

“就你这厚脸皮,连潘校长的衔都抢走了,还会无颜面对我?”

“那不一样啊,潘院士远在天边,老板你近在眼前。”

“那我要是回家过年,你是不是就不会不好意思了?”

“嘿嘿。”

区未央笑两声。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灵犀计划的试验场地,巨大的设备正在接受工程员的检修。这是远距离量子通信高能驱动对撞机-双球结构连锁反应终端,也就是俗称的十米撞球。正是为了制造这台十米撞球,杜恪才把南天门计划的经费都给挪了过来——当然是走了程序的挪用。

在试验场地转了一会,与工程师流几句,两又走到基地的地下车站,乘坐小货车在隧道中穿行,一路开往一百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山体内部的实验基地。

这里叫南山基地。

是为了南天门计划而新修建的基地,不过南天门计划还没正式铺展开,暂时将刚修好的一期工程,给灵犀计划使用。另一台十米撞球,就在这里建造。

“老板!”

“boss!”

“老区!”

招呼之后,杜恪正常巡视,了解试验进度,就在今晚,除夕之夜,灵犀计划项目组将会第十八次启动十米撞球,进行量子通信。前面十七次启动,都因为量子纠缠态丢失的问题,导致通信过程中的信息出现误差,如今再度对奇美拉点进行了挪移修订,希望可以完成信息校正。

“有信心没有?”杜恪询问几位研究员。

“有!”

“好,我在超级环等你们的好消息。”鼓励一番研究员们,杜恪再次乘坐小火车返回超级环,并安坐在灵犀计划的项目指挥室中。

央视的记者团队,已经抵达,杜恪没有迎接,只是让将他们带来指挥室。

“杜院士!”

“记者同志,你们好,请坐,上茶。”

“杜院士,我们现在可以拍摄几组镜吗?”

“请便,不过拍摄素材,需要保密员审核。”

“嗯,保密流程我们知道,进门前都签过协议的。”带的记者连连点

跟记者打过招呼,杜恪就不管他们了,他在指挥室,但是业务停不下来,不断有拿来文件让他签署,或者有过来询问学术问题。

等到晚上八点半,春晚都开场好一会了,这里的所有科研员无心去看春晚,依然紧张工作中。周成、切尔斯、严嗣同、菲利普博士等,陪同杜恪一起守在指挥室,等待着十米撞球通信试验的第十八次正式启动。

八点四十五分。

区未央小跑着冲进来:“呼呼,刚去南山那边回来,一切正常,可以启动程序了。”

杜恪点:“老区来了,你赶紧去指挥吧。”

随即他又对央视记者招手,示意对方过来:“区未央研究员,是灵犀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你们都知道的。这一次的量子通信试验,就是他在主持。指挥室你们可以随便拍摄,但是最重要的是那几块大屏幕,尤其是最中间的那一块,等下注意全部记录下来。”

“杜院士,那里有什么不同或者含义吗?”

“等下我们呢会传递李商隐的三十五首代表诗作,如果这边屏幕上接收到了三十五首诗,并且没有错误,就意味着这一次量子通信真正完成了,不再有信息丢失的况。”

“为什么选择李商隐的诗?”记者问了个白痴问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你说为什么呢?”杜恪对这个记者的业务水平表示怀疑。

记者尴尬的连连点:“我差点忘了,灵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