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0274章 贾生之论

第0274章 贾生之论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令又空了下来···

而在此次略有些喜剧色彩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事件中,刘弘再次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汉室就将面临才空档期。

开国功臣中,能打的大半死去;陈平、周勃这样‘参差不齐’的货色,也已经走向了各自的终点。

而历史上文帝一朝显赫的官员,则大半都还没露

张廷尉还没捐赀为郎,晁错也不知在哪里摸爬滚打。

张武、宋昌、薄昭等将领,因为刘弘地出现而失去舞台。

也就眼前的袁盎,借着刘弘算计陈平周勃的机会冒出来。

从本心上讲,袁盎政治手段老练,手腕够硬,能力又足够,刘弘还是非常倾向于重用的。

毕竟是历史上,晁内史的终生宿敌,既然有晁错,作为起剂的袁盎也必不可少。

但此时的袁盎,还是太年轻了···

这货生于高皇帝七年(公园前220年),满打满算,现在也不过二十二岁!

任命这样一个为汉九卿,怕不是明一大早,刘弘就要被四面八方飞来的弹疏活活埋掉!

——令勉年近四十,成为九卿都得刘弘在郎中令前面加个‘守’字,并表明令勉只是镀个金,再加上郎中令属于皇帝秘书质的缘故!

就连年近三十的秦牧,其成为卫尉也要经历过去一年做卫尉丞的资历,加上刘弘的信任、招安韩王部的功劳,再加上刘弘刻意给秦牧摁一个‘外戚’的身份!

历史上的贾谊贾长沙,在袁盎这个年纪只是被任命为博士,可就将大半个朝堂得罪!

如此状况下,让袁盎成为九卿,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但现在不能做九卿,不代表以后不能。

光是从历史上,袁盎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就足以证明:袁盎的最低高度,也应该是九卿。

——能的景帝腰斩恩师,光此一件,就足以证明袁盎的能力!

即便不提历史上的‘履历’,刘弘即将面临的才断档期,也使得袁盎必然会受到重用。

要想重用,自然是要先历练历练,试试成色了。

而今天,刘弘代给袁盎的任务,就带有一丝‘面试’的意味。

——听说你在历史上,把景帝得去杀自己的老师?

朕不信。

真有本事,给朕把太后哄好看看?

倒也不是刘弘儿戏,而是哄好张嫣,已经足以看出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了。

再加上袁盎本身就是历史上的名臣,佐以这种程度的了解,对刘弘而言就已经足够。

但此刻,看着车厢内正襟危坐,丝毫挑不出毛病的袁盎,刘弘心中突然冒出了‘再试探一番’的念

“咳咳。”

“车骑将军即朝,令郎中转任飞狐都尉一事,便也不远了···”

不着痕迹的自语着,刘弘话陡然一转:“及致郎中令一职,朕欲以中郎栾布充之。”

“袁中郎以为如何?”

就见袁盎满是认真的思虑片刻,方拱手道:“栾中郎公忠体国,武勋卓著,当可负郎中令之责。”

言罢,袁盎便又重回摆出那副毕恭毕敬的模样,端坐刘弘面前。

见此,刘弘终是满意的点了点,不由感叹起汉初官员的高质量。

刘弘看的清楚——从到尾,袁盎都没有流露出丝毫异色,每时每刻,袁盎都在按照自己如今的身份作答。

中郎作为汉室军官胚子云基地,也确实有为皇帝给出意见的职能。

这也算是刘弘对袁盎最满意的一点了:袁盎这别的不说,认清自己的角色这件事,当称天下之最!

做了谒者,袁盎就能温润如玉,如今成了中郎,袁盎也能威武雄壮,随时准备出任一部之将官。

这样一个明显不符合儒家价值体系的,实在很难让相信:这丫居然还是个忠实的儒家弟子!

——起码也是感偏向儒家!

想到这里,刘弘便暂且丢下了外放袁盎的打算。

“今一事,袁中郎办的不错···”

只见袁盎一板一眼的作答道:“陛下谬赞,为君分忧,乃臣本分···”

看着袁盎如此作态,刘弘是丈母娘看婿——越看越顺眼!

满意的笑着,刘弘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

“去岁,御史大夫、廷尉曾联袂举荐一大才,名贾谊;此便乃贾生之策论。”

经过汉怀帝刘恭的诞生,以及刘弘加冠之礼的结束,刘弘地法统,算是被疏离清晰。

接下来要做的,自然就是为王朝的法统建立起辩证体系。

如:汉室究竟是继承了秦的法统,还是周的法统?

这件事,对于汉室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

而这个问题的最优解,刘弘早就已经得到,并在片刻之前,递到了袁盎手中。

随着御辇驶司马门,袁盎那低沉的诵读声,也将那篇绝世之策论重现在了刘弘脑海之中。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于是秦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诵读到这里,袁盎的语调中突然带上了些许心虚。

略有些诧异的抬起,见刘弘只淡笑着示意自己读下去之后,袁盎才将注意力重新移回手中竹简之上。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读到这里,袁盎已经清晰地认知到,手中拿着的,究竟是什么质的策论了。

——以前朝之失,指今朝之举的皇命论!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将整个上篇诵读完,袁盎并没有赶忙继续看下去,而是将竹简稍合起,闭上眼晴,吸收着方才所看到的内容。

再看下去,袁盎的面色逐渐庄严起来;原本略有些刻意的严肃目光,在此刻却逐渐转变为炙热,以及虔诚!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将中篇也看完,袁盎已顾不得维持面上恭敬,只迫切的望向下篇。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之众数百···”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