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极品古玩商 > 第两百八十章 设局

第两百八十章 设局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方昊敲了敲门,马上就有过来开了门。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开门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相貌看起来比较凶狠,肩膀靠近锁骨的地方,可以隐约看到纹身。反正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个好

当然,看不能看表面,有些长得非常凶恶,但实际内心很善良,只是方昊出门在外,不得不小心一些。

方昊礼貌地问道:“请问是刘前海先生吗?”

刘前海笑呵呵地说:“我就是,您是方老板吧?”

方昊点称是。

刘前海笑着说方昊真年轻,随即热地邀请方昊进屋:“真抱歉,我的脚前几天被车撞了一下,所以只能让你跑一趟了。”

方昊注意到刘前海一手拿着拐杖,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的,便关切地问了一句:“不严重吧?”

“现在好多了,医生说再休养几天就可以了。”

刘前海请方昊座,自己也慢腾腾地坐了下来,随即指着桌上的盒子说道:“东西就在里面了,你看看对不对吧。”

“好的。”

方昊其实很想问一下,刘前海到底是从哪里知道的他,但刘前海直主题,他都没机会问。而且这个问题其实也没什么意义,刘前海不想说,完全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另外,他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但一时又找不出哪有问题,就先放在一边,朝盒子里看去,只见里面放的就是照片中的那只天蓝釉葫芦瓶。

事实上,天蓝是高温颜色釉,它是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康熙时。釉色浅而发蓝,莹洁淡雅,象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其含钴量在2%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均起呈色剂的作用。

并且,天蓝釉器物种类,康熙时均属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乾隆才见瓶罐等器型。以这件瓷器的胎釉特征,应该是雍正时期的官仿嘉靖器型,但像葫芦瓶这样,用天蓝釉的相当罕见。

照片上看没问题,方昊拿到手中却发现,一些细节特征对不上,比如雍正天青釉大器底足多施天蓝色釉,但其中部分施釉不够均匀,有细微的露胎现象。而这只葫芦瓶的底足施釉却比较均匀。

如此种种,方昊断定,这是一件高仿赝品。

由这件事也能看出,照片鉴定的局限,哪怕拍的再好,有些细节可能也无法拍到,从而导致看漏、看错等问题。

“你觉得怎么样?”刘前海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方昊委婉地说道:“刘先生,不知道你这里还有其它东西吗?”

刘前海愣了愣,随即脸色一变,语气也有些不满了:“不是……你难道是说,我这只葫芦瓶有问题吗?实话告诉你,这只葫芦瓶是我家祖传的,一直藏在我家里,怎么可能是假的!”

方昊说道:“那您想一想,有没有可能被调包了?”

“呃……这不可能。”刘前海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

方昊说:“刘先生,这么说吧,这种事其实并不少见,咱们就说宝岛的一个博物馆的一位工作员,他监守自盗,用高仿把博物馆的展品给换了,最后法院还判了刑。”

刘前海还是不愿意相信:“你说东西不对,总得说出理由吧。”

方昊表示没问题,于是指出了瓷器上的一些问题,最后说道:“当然,这只是我看法,您可以去请别的老师再瞧瞧。”

说到这,他起身道:“刘先生,如果您这里没有其他东西了,那我就告辞了。”

“稍等一下。”

刘前海拿出手机看了一下,叹息一声,接着说道:“我家里还有两样老物件,我现在去拿出来,你看看有没有价值。”

“可以。”

方昊看着刘前海慢慢起身,拄着拐杖往里屋走去。

方昊注意到这一幕,灵光一闪,终于明白,自己刚才那种奇怪的感觉是从哪来的了。

刘前海既然腿脚不好,刚才为什么能够那么快过来开门,这明显不正常!

难道不成刘前海一直在门等着他?但刘前海腿脚又不好,一直站在门等他也不太可能啊。

由此看来,刘前海的腿脚不好,很有可能是装的!

另外,刘前海都不认识他,就贸然给他打电话,叫他过来收货,是不是有些太突兀了!

思来想去,方昊认为,现在他可能正在对面一个针对他的局!

他心里对此到并不是很担心,这种局,无非是利用的贪念,只要他不贪心,应该就能解。但光是解,不能找到幕后黑手,也没什么意义。

自己应该怎么解决此事?

正在这个时候,刘前海手里又抱着一只盒子回来了,他把盒子放到桌上打开,里面放着两样东西,一只铜制的盒子,还有一枚印章。

方昊先把印章拿到手中,这是一枚青田石方章,材质看起还可以,印文为“怡然自得”,从印章上刻的期和名字判断,这是一枚晚清民国时期的文易孺所留的闲章,市场价值五到七千左右,具体卖多少,就看各的能力,以及卖家的喜程度了。

另外一只铜制的盒子,是铜墨盒。

以前由于砚台不便于随身携带,铜墨盒便成为替代砚台的重要用具。文出门时,将墨汁倒在墨盒中的海绵上,需要写字时用毛笔直接蘸取海绵上的墨汁,省去了研墨时间,简便快捷。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笔等更为便捷的书写工具逐渐在常生活中取代了毛笔,铜墨盒也就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

铜墨盒流行时间是晚清民国时期,当时有许多文雅士参与制作,比如大名鼎鼎的齐白石、陈师曾等等。

这只铜盒看起来也颇为美,画家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远山层峦叠嶂,近景临江小亭,江中一叶扁舟,山水融,意境不凡。

另外,旁边还刻有一行诗句“一朝海寻李白,空见间话墨仙”。

方昊打开铜墨盒,出乎他的意料,里面居然放的是一颗颗小巧的墨丸。

墨丸,其实也是一种古墨,我国制墨历史悠久,目前留存最早的墨,当是汉初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墨丸色泽黑中微微泛红,呈小圆饼形,质地细腻,虽然历经两千多年,但外形依旧保存完好。

因为墨丸的出现,所以当时也出现了凹心砚,使用时将墨丸放在砚上,用研石碾碎,调成墨汁使用。而且汉初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研磨调制成的墨汁,今仍能书写。

方昊看到盒子里放的墨丸,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潘谷。

潘谷为宋代制墨名家,一生制墨,他所制之“松丸”、“九子墨”、“狻猊”,“遇湿不败”,“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誉为“墨中神品”,死后称为“墨仙”。

盒子上刻的诗句,正是潘谷死后,苏东坡为悼念其而写的“赠潘谷”一诗中最后一句。

这些墨丸,难道是潘谷所留,但这可能么?

前文说过,古墨难以保存,唐宋墨相当罕见,更何况这墨丸上也没有潘谷刻的字,怎么就能证明这就是潘谷制作的?

虽然不能确定是潘谷制的墨,但方昊可以分析一下。

从古至今,墨的工艺都没有多大变化,墨的质量如何,还是要看墨的本身质量,包括烟质、墨泥捣杵(坚实和孔隙)等等,墨工还会加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