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在明朝当国公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宁水生从军记

第三百七十二章 宁水生从军记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无论是水还是出海的经验都是他们这群当中最好的,也是村里公认的,有了宁水生的加他们的心里就更加有底了。

于是,年近十八岁的宁水生就这样被小伙伴拉上了前往城里的道路。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既然是招收水师,象宁水生、鲁大海他们这些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渔民自然是首选。宁水生一行十多,除了一名身体太过羸弱的年轻不符合条件外,其他的全都通过了招募,当宁水生他们一行穿着新发的绿色军服,脚上瞪着一双许多从未见过的绿色军靴(解放鞋)回到村里时,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看着全身上下焕然一新的宁水生,水生他娘和妹妹也没了法子,安家的银子已经到手,也在官府那里按了手印,总不能反悔吧。

就这样宁水生便成了一名光荣的福建水师的一员。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小曲,咱们还是将目光重新聚焦到厦门城里来。

自从杨峰带着江宁军来到厦门后,原先略微冷清的厦门变得热闹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厦门的百姓对于江宁军的到来还是显得有些恐惧的。

民间有句老话,兵过如梳。意思就是军队经过的地方,就像被用梳子梳过一般一二净。

本地的军队还好些,好歹都是乡里乡亲,低不见抬见的,也不好意思做得太过火。

但是客军就不一样了,那些外地来的大兵可不会有那么多顾忌,一旦犯起混来,最狠的就是他们这些

所以本地的百姓,刚开始在看到江宁军到时候,不少想法就是有多远跑多远。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们的想法慢慢的改变了。

不少老百姓惊讶地发现,这些江宁军跟他们以往见过的官兵截然不同。

这支军队非但不会抢东西,他们买东西的时候竟然会照价付钱,这可是太稀了,要知道那些蛮不讲理的大兵什么时候这么有礼貌啦,这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

这还不算,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们惊讶地发现,这是江宁军太他娘的有钱啦,买东西付钱也就罢啦,他们还不讲价,这到底是什么况?

后来有消息灵通的才道出了缘由,感这些大兵最低的每个月都有一两银子的军饷,若是战时军饷还会翻倍。

这当兵的也太有钱了吧?

有当过兵的偷偷在心里算了一下,大明的卫所兵是没有军饷可领的。能领军饷队伍都是那些募兵,可即便是募兵每个月也只有一两二银子的饷银。

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少,甚至比江宁军的军饷还要高。

但是别忘了,这只是表面上的数字,实际上领到手的只有一半,甚至还时不时的拖欠上几个月。

而江宁军则不然,他们领的是实饷,这也就罢了,而且他们还发粮食,这才是最令震惊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粮食所代表的意义谁都明白,也就是说只要进了江宁军,至少一家五子就不用发愁了。

这么优厚的待遇看的不少眼珠子都红了。发装备,发军服,军饷还这么高,上门婿都没这么好待遇啊。

有些心思活络的曾经悄悄地打听过,江宁军还招不招

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令沮丧的,江宁军不招,至少暂时不招。

不过就在前些子,况有了变化,福建水师要重建了,还是那位很有钱的江宁伯下令重建,不仅如此募兵的告示上还写着,熟悉水的渔民优先。

好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告示上说了,福建水师的军饷跟那些江宁军是一样的,甚至还要略高一些,这个消息就太惊了,一时间不仅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就连莆田、漳州、泉州等地的渔民都蜂拥着朝厦门涌来。

原本杨峰给卢光彪只有八千名额,按理说八千的名额已经不少了,但后来卢光彪竟然惊讶的发现,八千的名额只用了不到七天就招募了一半,由于来应征的太多,以至于募兵处的已经可以用挑剔的目光来审核了,这也让不少大呼惊,要知道以往募兵的时候他们这些谁不是求爷爷告连哄带骗的求当兵的,现在倒好,况却是反了过来,银子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