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明鹿鼎记 > 【0442 祖大寿很生气】

【0442 祖大寿很生气】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我是贩子吗?将都卖到江南去?怎么可能?听孙承宗以为自己是要将几百万辽民运到金州城去守城,更是觉得好笑,要这么多老百姓守城有多大用处?恩师啊,你也将我韦宝的格局看的太小了一些

孙承宗说的起劲了,索放下了筷子

韦宝急忙道:“恩师先吃饭吧?我不着急,不敢叨扰恩师用饭,我明天再来听恩师叙话也是可以的”

“我吃的差不多了,我有时候晚上都不吃,今天是又哭又喊,累了,才吃一些”孙承宗笑道:“你还没有吃东西吧?来,吃点为师的粗茶淡饭”

韦宝笑道:“好”遂将孙承宗旁边的一只海碗整个端到了面前,那里面还有大半碗稀粥

孙承宗便让门的随扈去再拿一副筷子来

“只要能守住辽南,建便将三面临敌,将极大限制建扩张!”孙承宗看着吃饭的韦宝,接着道:“而且,辽南西面能连接辽东,东面能连接毛文龙的东江,不至于让两边彻底失去联系,也便于对两面的制约!便于三面共同牵扯建若是没有你向毛文龙达成合作,拿到辽南的经营权的话,我估计毛文龙是打算放弃了!建顶多在今年冬之前,便会将辽南收囊中!所以,你要做好防务,加固城池,准备大量的守城物资!你们韦家庄的城墙我看过!你们那种大方砖的技术,简直绝了,若你将辽南的城防稳固之后,还有余力,为师希望你接济接济辽东和东江方面的城防!若是他们两方面也能有小宝你们韦家庄那种方砖的话,建攻城将更加困难!”

韦宝点道:“我会的,恩师我那方砖有学名,叫水泥砖!大明只有我能弄出来,普天之下也只有我能弄出来”

韦宝说完,得意的嘿嘿一笑

孙承宗欣慰的一点:“若是科考不中,也不必气馁,为师可以安排你进督师府做事,保举你一个正七品的位置不成问题,凭小宝你的才,三十岁以后做到六品五品,都不是问题资历够了的话,四十岁之后,四品三品的大员也有可能!”

韦宝一汗,你这迷魂汤灌的,我的格局有这么小吗?混到四十岁弄个三品大员当当?那哪里对得起我重生穿越巨的高大上身份哟?我的计划是五年之内就要称霸一方,要是在明朝官场打诨的话,至少也得弄个二三品大员玩玩,还等到四十岁之后,那不是要等二十五六年吗?二十五六年之后,历史上的大明早死挺了,那时候还有没有大明王朝都不好说哩

不过,这些腹诽之言,韦宝是不会说出来的,恭恭敬敬的模样,一脸向往道:“有恩师在,学生不担心”

孙承宗满意的看了韦宝一眼,呵呵一笑:“那就好,为师可不是在你科考之前触你的霉啊,是说万一你不想科考了,也不用担心仕途”

“学生明白”韦宝急忙道

“若是辽南保不住,我估计建在三年之内,就能霸占整个关外!甚至连漠南和朝鲜也能收囊中!现在朝堂上那帮啊,太轻视建的实力了,更轻视努尔哈赤!”孙承宗又将话锋转了回来

韦宝听孙承宗聊起自己科考的事,本来还有点小高兴呢,还以为孙承宗想给自己走走门路?让自己搭上个举顺风车啥的?没有想到孙承宗又聊起打建这事来了,而且,孙承宗似乎很悲观啊?觉得辽南要是不保,建三年之内能一举收取辽东、辽南、东江、朝鲜、漠南?你这悲观的有点吓啊?

这不由让韦宝想到了历史上袁崇焕提出的五年平辽,你的学生是吹牛大王,却没有想到你这个老师却是悲观大王

“怎么?小宝,你不信为师的判断吗?”孙承宗见韦宝露出疑惑的表,遂道:“这些话,为师从来没有对任何说过,对你才说的,你在外面可千万不能对任何说起”

韦宝急忙正色道:“是,恩师请放心,小宝绝不对任何说起,便是亲娘老子也不说”

孙承宗点点:“为师绝不是危言耸听!倒不是十几万建有多厉害,他们手不足,所以要不断掳掠汉过去,其实就算不理会他们,他们的发展速度也上不来!为师担心的是大明自己随时要崩溃了!辽东和东江没有了内地的粮食供应,首先垮台建得了辽东和东江,朝鲜和漠南将再无掣肘以朝鲜的战力,五千建铁骑就足矣长途南下,一个月之内就足矣取下他们的王城!以朝鲜君臣的胆子和气节,必然立刻投降,到时候建将再无后顾之忧,来年必然大军西进!一举收取科尔沁原各部,击垮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届时,大明关外将尽皆是建之地!若大明北方各地的天灾再严重一些,恐怕大明京畿都不稳了!你明白吗?”

韦宝哦了一声,这才知道原来孙承宗是这么想的?推断的倒是很不错!只是你未免将辽东和东江想的太不堪了吧?

历史上东江直到毛文龙死了,还挺了好几年呢,好像1635年才归了建东江亡了之后,朝鲜才在次年被建收服的接着漠南也被彻底打趴下

而辽东一直坚持到大明京师都被李自成攻占仍然在的好吗?

所以,孙承宗的推论也不是完全正确

不过,韦宝仍然很是佩服,毕竟自己是站在过来的角度,从历史的宏观微观双向来看,根本是上帝视角

而孙承宗完全是出于个判断,这已经相当准了

“恩师说的有理,可朝廷的和地方上的守军,似乎没有看的这么危机呀?这可怎么办才好?”韦宝问道

孙承宗长长的叹气:“为师也时常为这事感到烦闷不已!的确,绝大部分不觉得形势已经如此危机了,仍然做着中央大王朝的美梦,仍然觉得四海升平,小小的天灾祸都只是暂时的仍然觉得只要江南不出子,大明朝不会伤筋动骨!可他们却不知道江南的税赋是靠不住的!”

大明中央的财政拨款到了明末这个时期,最后占了很大比例

那么银子从哪里来呢?江南是明代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自然主要来自江南

江南不会有天灾,不会有建,也不会有老百姓造反,所以只要江南没事,大明上上下下都不会觉得问题有多大

因为江南的赋税收占了明代财政收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江南的税收得起来,朝廷的财政收就多一些

苏州府一府的财政收往往比一些偏远地区的布政司的收还多

南直隶地区的财政收之所以如此之多,就是所谓的“江南重赋”,官田的租额要远远高于民田的赋

其实官田和民田都是私占有的土地,只是历史上官田是宋末贾似道收购的宋代的国有土地,其地租很高,到明代的时候就延续了原来的租额

到正统年间,很多官田就因为天灾或者重赋等原因被抛荒或着以“飞洒”“诡寄”等方式隐匿了

这样一来官员为了达到“原额”就不得不将多余的赋税摊派到其他的土地上

如此循环下去,官方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剩余的土地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赋税长此以往是容易出问题的,而且朝廷也很难收税了

所以正统年间开始有所谓的“周忱改革”,简单来讲这次改革就是不再区别官田民田,把赋税按照田地的肥瘠程度划分等则,以一定比例征收田赋,而且田赋的征收是以银子为结算手段的

从正统年间开始,以江南地区为主的财政改革就逐渐展开了

大体的趋势是实物折银,赋税的税种逐渐减少,实际上就是把赋税之外非法加派的杂税也算进去合为一种税

同时劳役也按照一定比例折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