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明朝的恩宠,舒尔哈齐更加感激,他决心依靠明朝为后台,树立自己的
真最高领袖的地位。
舒尔哈齐明目张胆地树立个
的权威,逐渐构成了对努尔哈赤地位的挑战,两
的关系也
益紧张,在诸贝勒共同参加的会议上,两
常因意见相左而激烈争吵,努尔哈赤开始意图除去他这个潜在的对手。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居住在蜚悠城的一小支
真部落,由于不堪忍受临近的乌拉部的
役,想来依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派出了舒尔哈齐和自己的儿子褚英、代善,将领费英东、扬古利、常书、扈尔汉领兵三千,前往蜚悠城收编该部。
当舒尔哈齐等
行至半途的时候,他就满腹狐疑的对同行的将领说看到帅旗上有一层淡淡的幽光,想要退兵。不过在褚英、代善的反对下,只能作罢。
到达蜚悠城后,该部落酋长策穆特黑带领的五百户
丁早以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于是很快这支队伍就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乌拉贝勒布占泰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一万骑兵赶来拦击,双方军队摆出了
战的阵势。
但这时,舒尔哈齐却带着自己属下的五百
退到了一边,他不想
坏与姻亲的友好关系。只有褚英、代善率军英勇奋战,舒尔哈齐只在一边观看,他的部下常书、纳齐布也没有加
战斗。
正是由于舒尔哈齐的消极退避,最后褚英、代善虽然打败乌拉骑兵,但是没能给以致命打击。
舒尔哈齐班师回朝之后,努尔哈赤准备将他的下属常书、纳齐布以临阵脱逃的罪名处死,以剪除他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杀
儆猴。
但是舒尔哈齐的反应十分强烈,说杀他们就是等于杀我,誓不低
,大有决以死战的阵势。最后努尔哈赤为了避免公开的冲突,便做出了让步。他只罚了常书一百两黄金,夺了纳齐布下属的
马,并且从此以后剥夺了舒尔哈齐指挥军队的权利,将他排挤出了最高军事领导层。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舒尔哈齐的地位一落千丈,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
物,他痛感自己与努尔哈赤势难并存。
于是,他与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商议,图谋另立门户,与兄长分庭抗礼。舒尔哈齐带着几个儿子和少数部下来到了铁岭东南的黑扯木,在那里伐木建造房屋,开辟新的根据地。而黑扯木临近明朝的军事重镇铁岭,可以直接依靠明朝的军事保护,在他的东面又与乌拉部落接邻,能随时得到盟友的援助。
舒尔哈齐开始与努尔哈赤越来越疏远,转而靠近明朝了。李成梁看到这一分化
真的大好机会,于是火上浇油,故意挑起矛盾冲突。他上奏朝廷册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这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最高地方军事长官。
努尔哈赤首先是责令舒尔哈齐放弃自立为王的念
,在劝说无效的
况下,努尔哈赤断然采取了强硬措施,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被努尔哈赤诛杀,部将武尔坤也被处死。
努尔哈赤余怒未消,仍打算将他的次子阿敏处死,只是在皇太极等
的极力求
下,阿敏才逃过一劫,免于一死,不过他的一半家产被没收。
面对兄长咄咄
的姿态,舒尔哈齐失去了继续抗争的勇气。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如兄长,而且他所指望的靠山,驻扎在辽东的明军,也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根本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在万念俱灰的绝望处境下,舒尔哈齐回到了兄长的帐下。但是这次的努尔哈赤对他不再讲兄弟
谊了,舒尔哈齐被囚禁在一间暗室之中,用铁锁锁住,仅有两个孔
给他送食物。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
,舒尔哈齐在囚禁中死去,时年四十八岁。有一说他是被兄长努尔哈赤秘密杀害的。
正因为皇太极曾经救过阿敏的
命,阿敏这个时候才会冒着触怒大汗的风险为皇太极说话,将大汗认为的失败,纠正为只是打平手!
努尔哈赤看了看众
,并没有说阿敏对,也没有说阿敏错:“你们也都说说话!大家一起看看接下来要怎么办!?是趁着天地会在辽南立足未稳,接着打他们!还是等一等,等到开春,我们的粮食压力稍微缓和一些,再打天地会?不过,再等一阵的话,辽南在辽阳城到险山堡的漫长长城修筑,再过两个月想攻打天地会,可能更加困难!”
“父汗,我大金国近来连番与蒙古
,辽东明军,毛文龙军作战,部族饱受赋税繁重之苦,无法支持多面应敌。我认为我们应该先稳固建设本地,占据一片土地,治理一片土地,并不该急于攻城略地。要战,则得保证必胜!像这段时间辽南的对拼,是汉
希望的,喜欢看到的局面,而不是我们八旗
锐所希望遇到的战局!我们不应在冬季,在城防攻坚战中与汉
对拼!只有用少量的兵力,让汉
自己打自己
,我们才能应付
众多的汉
。”说话的是阿
泰。
阿
泰的母亲伊尔根觉罗氏,万历十四年(1586年)与努尔哈赤成亲,是他的第七房妻子。伊尔根觉罗氏出身一般,生前没有受过努尔哈赤的宠幸,死后也没获过任何哀荣。她连生卒年月都没有留下,在清朝史书中甚至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阿
泰母亲地位较低,直接影响到他
后在诸兄弟中的排位。不过,因为在年龄上的优势,阿
泰比诸弟较早参与征战,较早建功立业,所以努尔哈赤对他还是比较器重的。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年仅23岁的阿
泰第一次奉父命率军远征。当时,北方宁古塔地方(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一带)的首领僧格、尼喀礼到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城进贡,努尔哈赤赠给他们铠甲40副。从赫图阿拉至宁古塔,路途遥远,僧格、尼喀礼携铠甲行至绥芬路(今黑龙江绥芬河流域),被乌尔固宸(在今俄罗斯境内比金河一带)和穆棱(今黑龙江省穆棱河流域)二地的部落抢走。努尔哈赤几次派
追索未成,便派遣阿
泰和大将费英东、安费扬古率兵一千攻取乌尔固宸和穆棱二地。这是阿
泰参加的第一次远征。这次远征,对青年阿
泰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从此,开始了他30余年的戎马生涯。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伐明朝,阿
泰随征。攻克抚顺城时收降明游击参将李永芳。李永芳官职虽低,却是第一个公开投降后金的明将。努尔哈赤极力笼络,授予他三等副将,统辖抚顺降民,并将阿
泰的
儿嫁给他。此后,李永芳对内对外称“抚西(即抚顺)额驸”,竭尽忠诚报效后金。李永芳的9个儿子,后来都做了清朝的高官。
不管是因为出身低微,还是因为与汉
的关系,因为李永芳的关系,阿
泰都要显得与其他满
贵族有所不同。
大家都主张强硬,阿
泰主张稳妥发展,则更能吸引父汗努尔哈赤的注意。
不过,阿
泰的话却引来皇太极的暗中憎恨!
皇太极觉得阿
泰是在说他败了,而且败得很惨!最关键是指责他没有稳固住辽南已经获得的大片土地。
在原本的历史中,皇太极也与阿
泰关系不好。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皇太极继位之初,封赏诸贝勒并赐宴。赴宴的诸贝勒中,地位最显赫是代善、莽古尔泰、阿敏、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讬。阿
泰虽已38岁,因只是个贝勒,座位排在了诸和硕贝勒以下。眼瞅着诸弟侄觥筹
错、开怀畅饮,他
感脸上无光,心中郁闷不乐。回到府第,不禁对属下大发牢骚:“今后我再不赴宴!”“战则我披甲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