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这两支军队都以骑兵闻名。
英国骑兵与马拉塔骑兵有多次
手,1803年9月23
的阿瑟耶之战和11月1
的拉斯瓦里之战,英军都是以少胜多,而且都因冒进初战不利,但最终获胜。
尤其是拉斯瓦里之战,英国骑兵以绝对数量劣势把敌军拖住了48小时,等到了援军。
征服马拉塔
后,英军遇到了素以骁勇闻名的锡克
。
当时锡克军队请来欧洲教官训练步兵炮兵,他们算得上英军在东方遇到的最强对手。
只是锡克
认为自己善于马上作战,并未让欧洲
染指锡克骑兵。
1845年12月18
的穆德吉之战和1846年1月28
的阿利瓦尔之战,英国骑兵同样碰到初战不利,但两次战役中,英国骑兵都以少胜多击败了锡克骑兵,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时的锡克军队中,步兵炮兵都已经欧化,表现不俗,唯独骑兵保持传统较多,延缓了近代化的步伐,也成为战场上的短板。
1849年1月13
的吉利瓦拉扬之战,是一场由骑兵主导的战斗,英印右翼骑兵愚蠢地强行穿越灌木丛受阻后,遭锡克骑兵突击被逐出战场,英印步兵阵线右翼
露在锡克骑兵面前,但英印左翼骑兵击穿了锡克
的右翼,又从锡克
背后转向冲回来,
碎了锡克左翼步骑兵。
英军右翼虽受对方威胁,并未崩溃。
英国骑兵也在北非战场有过亮眼表现。
1898年9月2
,英军在苏丹恩图曼与苏丹大军遭遇,英军机枪阻止了规模庞大的苏丹骑兵,但英勇的苏丹骑兵迂回袭击英军右翼,英军第二十一枪骑兵旅立即反击,以伤亡20的代价
碎了苏丹骑兵,并横扫整个战场。
欧洲列强在殖民扩张史中靠着先进武器击败了所有古老民族,但它们的骑兵与被击败的对手一样,都用的是冷兵器而非枪炮。
为何欧洲近代骑兵舍火器而取刀剑。
骑兵并未因为火药武器而消失,反而
益成为战场突击力量的中坚。
近代早期的骑兵也曾流行过被称为“半回旋”的火枪战术。
但很快火器就沦为辅助武器。
即使在所谓“半回旋战术”流行的时代,骑兵若需发起冲锋,也是毫不含糊的。
拿
仑战争期间,法军骑兵曾多次掏枪
击以试图阻止对方正规骑兵的冲锋,大多仍被冲得
仰马翻。
实战证明,相比不太靠谱的火枪,刀剑才是骑兵的决胜利器。
美军骑兵装备的左
手枪因解决了
速问题,成为少数能在冲锋中用火器击败对手的骑兵。
不过美军的战术并未对欧式近代骑兵产生多少实质影响,一战时,欧洲列强骑兵还是习惯拔刀冲锋。
那些被欧洲列强击败的骑兵,马上动作通常远比欧洲骑兵更熟练,但马上杀敌技术,靠的是世代相袭和自我摸索。
而欧洲近代骑兵的战斗动作,是靠实战经验与计算相结合,不断合理化和规范,杜绝一切多余动作。
英法骑兵因为作战思想和实战经验的差异,骑兵的制式武器和杀敌动作完全不同。
宝军骑兵装备了少量的左
手枪,因为数量太少,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宝军枪械目前的质量也是大问题,
准度低,手工打造,不但造价居高不下,质量也不行。
所以,宝军骑兵团依然和八里桥时期英国骑兵的武器差不多,都是适于劈砍的弯刀。
而法国骑兵的标准武器却是适合刺杀的直剑。
拿
仑战争时期的法国胸甲骑兵长剑,刃长9525厘米。
弯刀的优势是劈砍时会留下巨大伤
,很容易动摇敌方军心,冲锋时,砍杀动作容易连续完成,便于反复冲杀,缺点是劈砍容易致伤不易致死。
直剑的优势是虽然造成的伤
不大,但刺中躯
或
面几乎必死,缺点是快速冲锋时刺中对方后不易拔出,不利反复冲杀。
到底该用弯刀还是直剑,英法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有着坚实的实践和数学计算说服力。
英法流派不同,或许是因为英军的敌
遍布全球,很多敌
是纪律较差的东方骑兵,而法国作为一个大陆国家,作战对象多为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欧洲军队。
美国著名将领
顿,也曾为骑兵到底该用弯刀还是直剑费过一片苦心,他在1912年向欧洲职业剑术冠军克莱里
学习一周后,最终臣服于法国
的技艺。
美国骑兵的战斗动作由劈砍改刺杀,而美军根据
顿研究装备的1913型骑兵剑因此又被称为
顿剑。
不过,八里桥之战时,清军更热衷于远程武器。
开战当天早晨,蒙古马队悄悄
近法军先遣队,到50米处才被发现,给敌以极大震撼。
但蒙古
却未发起致命冲锋,而是玩起了弓箭火枪,终于被大炮、步枪击退,痛失歼敌良机。
八里桥之战中的清军,右为蒙古马队,装备有火器、弓箭和马刀,此战清军损失1200余
。
另外,骑兵的另一项关键装备是马匹。
欧洲虽然不是良种马的原产地,但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科学的
工育种技术,欧洲骑兵的马匹更适合近代骑兵的战场需求。
清军主要骑乘的蒙古马,平均体高仅约130厘米左右,尚达不到欧洲近代轻骑兵用马的标准。
然而,欧洲骑兵即便有科学训练,但在单兵上,最多只能与那些自小刀马娴熟的东方骑兵打个平手,甚至更多时候会落下风。
他们只有在集团作战时才会显示出压倒优势。
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
1812年9月,拿
仑远征俄国的一场战斗中,因为进攻计划推迟,导致法军骑兵
露在俄军炮火下长达3个多小时。
炮弹在骑兵阵线中撕开一条条
子,有些部队还没进攻就已损失过半。
但法军却纹丝不动,有愤怒的士官长要求冲锋或者撤退,遭到军官的严厉呵斥。
而清军在八里桥之战中一开始只损失了约1200多
,相对3万多的总兵力并不算高,但蒙古骑兵遭此打击后不是恢复、整队以重新形成战斗力,而是立即做鸟兽散,并抛弃了大部分伤员。
纪律和士气上的天壤之别才是欧洲骑兵相对传统骑兵战斗力的真正所在。
法军胸甲骑兵冲锋前向皇帝致敬,中队长一马当先一支百战百胜的传统骑兵,也有高昂的士气和较为严明的纪律,但建立在近代科学计算基础上的系统战术训练,形成适时强大的控制力,则是传统骑兵与近代骑兵之间难以逾越的“代沟”。
后世有
认为近代欧洲骑兵是靠密集的“墙式冲锋”战术击败了相对松散的传统骑兵。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骑兵在加速冲锋到临近接战时,会形成局部簇团,很难保持整齐密集队形。
欧洲的拿
仑战争期间的诸多战例表明,大部分
况下,相向冲锋的两支骑兵必然会有一方因士气崩溃而撤退,或者
脆停下发生小规模
火后脱离接触,亦或双方打开队形,容对方通过,以错马厮杀。
真正体现近代骑兵战术素养的,主要是临战队形的迅速转换;溃散之后的短时间恢复、整队,以及高超的步骑炮协同能力等。
拿
仑战争中,溃退的骑兵,往往能快速找到自己的长官和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