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地界妄用南岳衡山真形图为灵引,催发七十二峰地脉灵枢运转,那便成了货真价实的自杀行为。
不要说识能否催发七十二峰灵枢地气运转成阵,就算仅仅是局限在一峰、一谷之间,衡山千万载凝结在山川间的沧桑气息,就足以让行法者的魂迷失,不知是“山川为我”,还是“我为山川”,要么从此坐困定境之中,乃至寿元耗尽而不得出,要么在灵枢地气运转间,将一身法力生生耗尽,修为退转,还成凡夫。
也只有执掌丹灵如意的魏野,能借着丹灵如意这件五城玄器的原本“下以南岳制地气”的妙用,代替了魏野本身去直面衡岳七十二峰灵机。否则就算魏野这勉强算是修成半仙之体的修为,也不是区区三昼夜就能从定境中出来的。
但反过来说,赤云桥上七十二峰山灵现形,所敬的也不是某个仙术士,而是他手里的丹灵如意。至于魏野,在七十二峰受地气灵枢移转、并朝祝融之局里,只比撑着丹灵如意的红木底座强一些,善能御风而行,能够托着这支如意直上南岳最高峰罢了。
足下白虎咆哮连连,群山之灵纷纷避道,魏野一扬手中丹灵如意,赤云涌动间,祝融峰顶上封寺废墟之上,云光霞气涌
如海
,恍惚间只见白璧筑坛而起,与云中青玉坛遥遥相对,二坛同放祥光,朗照四方。
上封寺所占之地,本是光天坛福地,然而自隋末起,香客、游
、缁衣佛徒鸠居千年,钟灵毓秀之地就此化作泥淖卑下之处。
直到今
,
阳真火焚净千年积秽,光天坛福地方才重现
间。
光天坛与青玉坛两处福地同时显现,祝融峰顶顿时浮出一
赤霞,恍如朱镜浮天,遍照衡岳七十二峰。
赤霞之中,隐隐有王者
戴玉冠,身披赤衣绯裘,腰佩灵章而出。
光、宝光
相辉映间,衡山仅有的九仙、黄庭两处观宇中,焚修道众心有所感,稽首叩拜,同声咏赞:
“朱阳乘晨,徘徊九霄,丹舆飞盖,
焕霞寥,曲回下映,监我心翘,上愿所陈,莫不感幽,抑披灵卫,形与
,书名丹台,结字南瑶……”
这声音原本不大,却是随着两处观宇间道
们的曼声咏赞,渐渐萦绕于衡山上下不知多少
的心
,渐生敬仰之念,渐生皈依之心。
七十二峰灵枢地气此刻早已运转至浑然同一之时,这道咏赞之音不曾扰动地气分毫,反而将漫山香客士
形,统统收拢于造化遗留在衡岳群峰的悠长气息之中。
申知县不知何时已将
上七品素金顶子的喇叭凉帽摘下,拜伏于地,屏息
栗不敢言。
不仅是他,漫山欣喜若狂的香客,只是跪地礼拜,那些原本还为了各自庙产转眼成灰的僧
,那受了大动摇、大惊诧的心,也被这衡岳千年不曾记载的异景象再度震慑无言,便是几处大丛林的主持僧,也只能靠着身强力壮的侍者与年少机灵的幸童搀扶,方不至于一跌滚下山崖去。
饶是如此,这些禅门大德面上也不见一丝寺院焚毁后的懊恼之色,只是一面合掌叩拜,一面有志一同地在脸上露出喜悦微笑:
能见着南岳司天昭圣帝君白
显圣,这只怕是衡阳地方上千年不遇的福泽吧?这个消息传扬出去,天下朝山进香的善男信
,还管什么舟山普陀、山西五台?还去什么四川峨眉、安徽九华?只有南岳菩萨,才是真正有灵应、会显圣的真佛,便是坏了多少寺院庵堂,也是南岳菩萨显圣的机缘
大不了,再从十方善信那里重新募化,再修上十座、百座也全不是问题!
……
………
赤霞之中,仙术士迎着一众随侍仙官真形,走到了南岳帝君法相之前。
南岳帝君法相戴八朗宝光玉冠,披光绯文之裘,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
。
魏野戴浮筠竹冠,着青溪道服,佩青绶银印,踏庚辛风岩之虎。
半仙之士、山灵之,目光相对间,魏野举起手中丹灵如意,南岳帝君法相举起手中赤玉圭。
玉圭与如意一触,无声之间,早已意到知。
“见过南岳衡山君。”
“见过下元太一君。”
……
………
一
强大气息,无由而生。
祝融峰
的光天坛福地猛然大震,但是这
震感却是被一
玄妙之力束缚在了祝融峰顶方圆之间。
自大陆板块间万载抬升而上的断块山体,千百年来经历风刀霜剑不曾稍移的南岳主峰,此刻却是隐隐颤动。
赤霞之间,有一柄火剑直刺而下,在光天坛四周划出了一个浑圆剑圈。
火剑穿透了峰顶岩石,剑锋过处,僵硬无比的花岗岩也被切削开、融裂开,在光天坛的边缘化作
有数丈的石壑。
一
湿润水汽,从光天坛下涌了上来,不是淙淙流响的烟霞峰懒残泉,不是蛟龙隐没的狮子峰黑沙潭,而是氤氲间染着一段地火烈
,
起素烟白云,弥散祝融峰间。
祝融峰左近的
们,只听见赤云间猛地传出一声虎啸,随即云中赤霞里,王者身影伫立不动,七十二峰间,唯有朵朵红云映着
们的脸庞,在峰
山间游
起来。
一切来得突然,去得更加突然,恍惚间山风拂来,峰顶赤霞不再保持着如照天朱镜般的异象,只是洒作万亩浮光,在
们茫然的面上镀上一层红玉色。
距离祝融峰顶最近的
们,不论是在祝融殿前照看香火的庙祝,还是挑着家当痛惜庙宇成灰的和尚,或者那些早已经欣喜如狂的朝山香客,一个个都向着上封寺
不,这天底下已经没了那个隋炀帝敕造的上封寺,只有祝融峰顶一方被泉池簇拥在当中的石坛。
这刚刚出现的泉池间,细碎水泡如蟹眼,如鱼目,滚
在水面间,一阵阵的热
蒸汽拂面而来。
泉池之侧,一方色红如火的大石傲然而立,通体光润如玉,上刊三字古篆。
少顷,便有本地秀才上前仔细辨认过去,正是“光天坛”三字。
此时的衡阳
早已不知“光天坛”三字代表着什么,还是几个秀才从前明衡阳县志里面找到了当年隋炀帝改光天坛为上封寺的旧事。
但比起他们来,上封寺的主持大师手脚反而更麻利许多,不用一天功夫,“南岳司天昭圣大帝显圣,光天坛福地重现
寰”的故事,不曾从九仙观、黄庭观的道
中传扬,倒是给山上山下忙着化缘重修山门、募钱先盖窝棚的和尚们说得响亮。
至于环绕着光天坛的那一泓热泉,也给上封寺的一众僧
扎起竹篱笆围了个不透风。主持大师则效法着《西游记》里的如意真仙做榜样。
怎么讲?
如意真仙霸占着解阳山
儿
,修起聚仙庵,论碗卖起落胎泉水。
上封寺主持大师,则是在光天坛侧急急忙忙修起个茅棚,论桶卖起“福地泉水”来。
虽说上封寺已经化作了一片白灰,光天坛如今又被这么一泓热泉整
里围住,热
蒸腾,换了谁都吃不消,更不要说重新在上面修庙了。可是庙产田契尚在,谁能说光天坛不是上封寺诸位大师的产业?菩萨不能拜了,香火钱没处收了,卖几桶水可以了吧?
这“福地泉水”自然不是拿来打胎的,但是南岳圣帝菩萨显圣后留下的灵迹泉,谁敢说没有什么不同凡水的灵效在里面?常喝这“福地泉水”,延年益寿是不消说了,百病不生是理所当然了,用来泡澡能治疖癞疮疱估计也是必定、一定以及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