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80 三星期时间,冲刺《自然》!(求订阅)

480 三星期时间,冲刺《自然》!(求订阅)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殿堂中的最璀璨的那一位。

因为不论是有机光伏、钙钛矿光伏,还是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都是有极限的。

根据肖特基极限理论,这个效率极限理论值大约在30%左右。

而实际上的效率值,一般做不到理论那么高,20%出就已经非常近极值了。

比如,现在非常火热的钙钛矿光伏器件,效率冲到了23%、24%左右,想要更近一步,就难以实现。

这也是不少转而去做二维钙钛矿的原因,因为原先的道路没什么提高的空间了,而自己的课题组又不能停工不活,那就只能创造新的领域,继续研究(水文章)了。

硅基太阳能电池,研究者们做了40多年,现在效率也是卡在了26%、27%的样子。

如果有机光伏能够达到20%,其实和23%、26%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

之后,要是能够解决有机光伏成本、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有机光伏未尝不能实现商业化,从当下处于统治地位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分走一部分蛋糕。

魏兴思想起了之前他和许秋的对话,包括之前投那篇《科学》,仿佛许秋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预知到了这一切。

莫不是这小子可以未卜先知?

怎么可能呢。

魏兴思很快就将这个想法移出脑海,看向许秋,微笑着开询问道:“这个工作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许秋回应道:“我打算亲自优化,然后同步把文章也开始写起来。”

“嗯,打算投什么期刊?”魏兴思笑容不减,追问了一句,他主要是想摸一摸许秋的底,看看许秋对自己的工作有没有信心。

许秋随说道:“上一篇投的是《科学》,这篇就《自然》吧。”

听到许秋轻松的语气,魏兴思眉毛一挑,这是基本上有了呀,于是忙说道:“很好!你就按《自然》的模板先把文章写起来。”

随后,魏兴思看了看课题组的其他,说道:“近期组里的实验资源优先配给许秋,邬胜男、莫文琳你们几个多配合许秋做实验,吴菲菲,你们钙钛矿的实验可以缓一缓……”

“没问题。”吴菲菲点点,内心有些复杂,果然“一件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现在虽然旋涂手套箱是有机和钙钛矿分开了,但蒸镀手套箱还是只有一个,如果有机团队仍然要保持原先一天一批器件的速度来做实验的话,钙钛矿团队基本上又要停工。

不过,吴菲菲倒是没有什么“黑暗”的想法,毕竟大局为重嘛。

况且,虽然《自然》、《科学》不是吴菲菲自己发的,但她也算是一个见证者,许秋还是她的师弟,吴菲菲与有荣焉。

许秋的汇报,将组会带了一个高

过后,韩嘉莹继续汇报。

学妹ptq2材料的各种表征数据已经集齐,开始整理数据,撰写文章,目标期刊jacs。

这篇工作的主要亮点是“非卤溶剂”,效率经过两周的优化,用四氢呋喃thf加工的器件,突了13%,在采用非卤溶剂的文章中,效率算是最高的。

现在许秋带领的有机光伏团队,在有机光伏领域始终处于先行者的位置上,随随便便拿出来的体系,都是某个细分领域下的最佳体系,因此想要发表一区顶刊文章的难度并不大。

这也是科研圈的现状,想要在这个圈子里发展,有没有跟对,选对研究方向,还有运气好不好可能是并列重要的,个的努力、能力的重要只能排在第三、第四位。

就算是能够连发七篇《自然》的曹某,如果换一个导师,换一个研究方向的话,或许还是可以出地,但不一定会如现在这般璀璨。

包括很多成功士,之所以成功,其实就是一系列机缘巧合下的结果。

要是让他失去记忆,重返当初,再走一遍生路,可能不小心有一个选择失误,就不会有现在的他。

很多时候,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

再比如,一些“杰青”,可能年轻的时候因为运气比较好,有了很显赫的成果,到了老年时期,反而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作了。

这并不一定是他们划水了,可能单纯就是运气不好,做一个领域凉一个领域。

科研这种靠天吃饭的行业,真遇到这种邪门的事,谁都没有办法。

邬胜男y1、y6、y7体系的两篇文章am和jacs,在补充了nim和光源数据后,同样都已经投出。

莫文琳这边开展了基于y系列受体材料的叠层器件,用y4材料取代之前顶电池中采用的coi8dfic材料,底电池仍然使用的是idic-m体系。

最终,叠层器件效率最高达到了15.5%。

虽然这个数值不及之前许秋投稿《科学》文章中报道的17.3%,但也算是取得了一定的突

莫文琳发现,这个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顶电池和底电池电流不匹配。

挖掘的话,本质上就是y系列受体材料的光吸收边在900纳米左右,而理论上比较好的顶电池材料光吸收边应该在1050纳米左右。

现在能够做到15.5%,很大程度上是靠着y系列材料本身效率的支撑,再加上现在课题组对于叠层器件加工工艺的不断优化。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器件能,比较合适的改进方向,就是合成超窄带隙的y系列受体衍生物,比如开发一种禁带宽度1.1电子伏特左右的受体材料,让材料的光吸收边落在1050纳米左右。

不过,许秋现在并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个事

他现在首要做的工作,是将模拟实验室中l6-cl:y20体系的结果给重复出来。

根据现在模拟实验室里最新的结果,l6-cl:y20体系的效率,已经达到了18.55%。

现实中,想要做到18%以上,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几位本科生都旁听了组会,并做了一些汇报,或是文献汇报,或是工作总结。

虽然他们讲的内容对其他没有太大的用处,但是对于他们本来说,是难得的历练。

许秋最开始演讲汇报的能力其实也不算很好,但这两年来一直不断的参加组会,也让他现在演讲汇报的能力大大的提高。

范文堂最近主要在帮莫文琳活,制备着叠层器件,他已经对整套器件制备流程非常的熟悉了。

同时,许秋有时候还能够看到范文堂在修改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也是在给自己的毕业做准备。

组会结束后,魏兴思把吴菲菲、邬胜男和许秋一起喊到了江弯先材513办公室。

“今天,我们要把两个基金项目的线上版本提出去,然后打印出来找院系、学校审核。”魏兴思说完,转补充了一句:

“许秋,你帮忙简单的把一把关,然后就去做实验吧,别耽误你太多时间,这边我们来搞就行了。”

“好。”许秋点点,其实这两个基金项目的大多数工作都已经完成了,只差最后的投递工作了。

投递的过程,和之前许秋他们投中瑞stint合作项目差不多,因为国内国家级的基金,大多数都是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下发的,所以流程都是类似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