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望族 > 第664章 向海而生(五)

第664章 向海而生(五)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小金哥拉拉杂杂说了这一路,那文士也没有半点儿不耐烦的意思,倒是越听越觉有趣,不时搭上几句。

因着聊天,路上的时间便过得极快,转眼到了府城之外,小金哥连忙跳下车去同小厮一道去寻门吏。

小金哥自做了助教,又管着编筐篓的作坊,常常进出城门,与城门小吏都熟识了,这会儿又送了几个喜蛋出去,也就没排队便利落的办了手续了城。

进了城门也到了分别的时候,小金哥向那文士道谢并告辞。

那文士却问他往那边去,表示可再送他一程。

小金哥连忙推辞,指着不远处八仙车马行的大旗道:“城里车多的是,俺坐公共驿车便好,已经打搅先生许久了……”

那文士笑道:“老朽城也是闲逛,还请小哥儿与老朽说说这府城各处。”

小金哥推辞不过,便再次上了车,往城北吴记杂货铺去送喜蛋。

一路上穿街过巷,小金哥又与那文士介绍了一番。

那文士其实不止一次来过登州,不过上次来也已是数年前了,彼时登州府城十分萧条,甚至有些败,比之鲁西几府差了许多。

而如今再看,登州已是大变样。

街面格外净,且拓宽了许多,足可容四辆马车并行。

两旁铺面鳞次栉比,叫卖声声不绝,车来往甚是繁华。

小金哥又列举种种便民、利民之策。

那文士禁不住抚须点,“这登州着实治理得不错。”

又悄然喃喃自语道,“沈恒云果是个活络,当今也算是知善用。没准儿,真能再现登州府昔盛况。”

到了吴记杂货铺,吴叔老两却都不在家,只吴家大郎摆着把椅子坐在铺子前,逗弄着小儿玩球。

小金哥与吴家相熟多年,也是认得吴大郎的,双方打过招呼,吴大郎接了喜蛋,不由笑道:“二年不见,你小子都当爹了。”

小金哥笑道:“可是有子没见着大哥了,大哥几时回来的?老吴叔出门了?”

吴大郎便一一道来,如今吴婶子成了种菜的专家,拿着丰厚的薪酬,吴嫂子也了社里开的织厂,领一份工钱,家中登时宽裕起来。

而老吴叔因着搭上了衙门里的吏员,包揽了府衙扫帚等杂物的供应,又因那对婆媳有了进项多了本钱,这生意也渐红火起来,有些忙不过来,便着捎信给在外跟行商跑买卖的儿子,让他辞了工回来管铺子。

“俺却是跟着跑过一年船的,回来铺子里也呆不住,听说过阵子陆家船队就要往辽东去了,俺也想跟着试试呢。”吴大郎道。

“只最近这几天,俺爹娘上山去了,家里没照应,俺这一时也走不开,还得看看他们多暂回来。”

小金哥不免好,怎的还上山了,莫非要山上种菜?

吴大郎笑道:“不是,沈大新琢磨的,在南山坡向阳地儿建了几个暖棚,听说是从颜镇请的琉璃匠特特打了大块的琉璃,镶在木框子里,整个暖棚都用这搭的。

“棚子里又打了好些个带槽子的架子,好几层的,装了土,席秧子用。这不,专家们都过去席秧子去了,听说那边儿还开了是什么试验田,这都住山上了。俺爹跟过去帮俺娘忙活。”

小金哥听了啧啧称,道:“席秧子还用琉璃?这得多金贵!”

吴大郎道:“沈大说的,没光不行,得透光,这才用的琉璃。这是天热,天冷里还生地龙,你说多金贵!”

小金哥笑道:“这是养菜啊!俺瞧需得养些金贵花儿、养什么灵芝参才值个儿!”

那文士跟着小金哥走了几处地方,末了,又跟着到了府衙。

“听说当初是沈夫想的编筐篓装土产的法子,又是她倡议巾帼慈善堂出银子建了编织作坊。俺受了夫恩惠,没甚好报答的,就这么一点儿穷心,送两个喜蛋图个吉利,等俺媳出了月子,再叫她来给夫。”

小金哥提到知府夫时是格外恭敬。

那文士瞧着,知他是语出真心,再想想这一路听来的巾帼慈善堂所做善事,也不由暗暗点,如此看来沈瑞夫已在当地已是得民心了。

小金哥在府衙里送光了一整筐喜蛋,要拎着剩下的半筐上工去了。

那文士却是吩咐车夫将小金哥好好送去,自家则留在府衙里。

见小金哥面露惊诧和畏惧,那文士笑道:“老朽只是认得府衙里一位师爷,来看看旧友罢了。”

打发了车夫与小金哥去了,那文士整了整衣襟,让小厮送了拜帖进去。

少一时,陈师爷并大于师爷匆匆自里迎了出来。

大于师爷先行了礼,称蓝先生,又歉然道:“我们大往水寨去了,有海防要事商量,只怕要晚些才能回来,学生已着去请了。”又将陈师爷引荐给他。

将这蓝先生请府衙后堂,奉茶上来,陈师爷斟酌着问道:“蓝先生此来登州,可是有什么事么?”

说起来,蓝氏一族最早还是起源自登州莱阳,不过早在南宋时便迁居至莱州即墨,之后长居即墨数百年而不衰,成为当地望族。

元代时蓝家曾以武起家,出过百户、管军等不少武官,到了明时,又改了耕读,也出了几个举

直到蓝先生这一代,出了位进士,并朝为官,那便是这蓝先生的堂兄,蓝章。

蓝章乃是成化二十年的进士,先为县令、后为御史,一向颇有政绩,且为刚直不阿。

因曾为大理寺少卿,与沈瑞姑父杨镇也不错。

蓝章长子蓝田也是个童物,七岁能诗,弘治五年十六岁即中了举,被荐于京师太学,师从李东阳,经史子集、天文律历、琴棋书画无不通,真真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只可惜满腹经纶,却仕途多舛,几次参加会试却屡试不第。

后杨慎拜在李东阳门下,与蓝田师兄弟相称,两都有诗才,经常诗词相和,关系也颇亲近。

至于沈瑞嘛,文章还好,写诗是着实不行,都是绕着那些诗会诗社走的,因此在京中时虽与蓝田有些往来,却谈不上有多少

正德二年,蓝章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宁夏,然因着刚直脾,在巡边时触动了刘瑾利益,被硬栽了个错处——

当时已是十二月,风雪不断,且山路崎岖,一般都文官都是肩舆出的,尤其蓝章年过半百,更是体力不济,需要肩舆的。

刘瑾却硬说蓝章“不恤军士,奉已自便”,将其贬为江西抚州府通判。

转过年来,正德三年的春闱,蓝田再次下场,不晓得是他依旧没受命运垂青,还是某些在中间动了手脚,他连三甲的边儿也没摸到。之后便去了抚州府。

十月里,蓝章再次被寻了错处,罚米输边,三百石米输大同。

蓝家大族,家底颇丰,区区三百石算不得什么,只是输边大同颇为麻烦,当时也是杨镇找的沈瑞,由顺风镖行代劳。

此次沈瑞来山东,只依着礼数给蓝家书信告知一声,考虑到蓝家正在蛰伏期,沈瑞也不准备找他们帮什么忙,便就没再联系。

因此蓝家的现下找上门来,陈师爷第一反应便是蓝家有事相求沈瑞。

这位蓝先生名蓝竎,是蓝章三叔的长子,与蓝章关系也是极亲近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