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族长压力大 > 第八十七章 做主的桂五(上)(第一更)

第八十七章 做主的桂五(上)(第一更)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等桂五叔侄回到桂家,两房便都知晓桂重阳买铺面之事。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梅氏松了一气,有了产业,就有了进账,就算以后桂重阳不通农事,科举上没有斩获,也能勉励维生。

梅朵自是与姑姑一样,之前也担心桂家长房生计,姑姑将田产大给了她做陪嫁,如今桂家只有七亩地,桂重阳又不是能下地的,没有收以后喝西北风去吗?

桂家二房这里,则是心思各异。

即便之前大家猜测桂重阳的银子不止五十两,可也没想到他会阔绰成这样,直接就能置办起两个铺子与一个宅子。

倒不是有惦记桂重阳的银钱,只是不免猜测桂远这些年在南京到底做了什么?怎么攒下这些银钱。

桂重阳没有说将那两处铺子与一个宅子归公之类的话,“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不过却说了开吃食铺子,让桂秋与周丁香经营之事。

桂二与桂二爷爷到底是经事的老,这一听就明白过来怎么回事,都望向桂五。

桂重阳十来岁年岁,晓得什么,这肯定是桂五这个做叔叔的安排的。这样安排,周家能乐意?

反倒是杨氏,听了不免担心:“这周丫是能,可眼看到了说家的时候,这到时候撂挑子怎么办?”

桂五道:“嫂子,我想要给秋儿说周家的丫,嫂子瞧着那丫眼?”

杨氏却是愣了,带了几分迟疑道:“这周家是镇上的,哪里会将闺说到乡下家?”

虽说周丁香子爽利能,比梅朵更符合杨氏对儿媳的期待,可到底“门不当、户不对”,她是想也没敢想过。之前她留心的,也不过是杨氏那边的堂侄、族侄们。

桂五道:“我既是敢提,就有把握。咱们家在村里,可秋儿不是在镇上?以后又在镇上开铺子,与周家结亲也能有个照应。”

杨氏这才露出惊喜来:“没有更好的了,真是想也不敢想,多谢老五想着你侄儿了!”

“聘礼这里,嫂子与爹娘看着办,镇上的铺子,重阳说了,就叫秋儿与周家丫看着,给秋儿两成。”桂五道。

桂重阳说的是给周丁香一成、给桂秋一成,不过在周丁香是要说给桂秋的,直接说给桂秋也不差。

这时摇的却是杨氏:“这也恁多了,就是给一半也够了。”

倒不是杨氏穷大方,而是她担心儿子分红太多长久不了。亲兄弟,明算账,那铺子与买卖毕竟是桂重阳的。

桂二爷爷也道:“给他兄弟帮忙,还分什么红?”

桂二犹豫了一下,却没有开。不分红,难道让桂秋给桂重阳当长工?可这分红,又似在占桂重阳便宜。

桂重阳道:“那铺子要是自家不用,直接租出去,一年二三十了两银子;要是这小吃铺做好了,却能翻一番,就是给秋二哥分两成,也是我占大便宜了。我马上就要村塾读书,只有给秋二哥打理才放心。”

桂五道:“就这么办,我已经与周师傅提了,周师傅也看好这一摊,不拦着秋儿与周丫过来帮忙。”

桂五自从回到桂家,就是一家子的主心骨,他既然这样说,别也就不再啰嗦了。

杨氏惊喜之余,不免忐忑,对桂二道:“娘,到底是镇上的闺呢,这聘礼怎么给?要不要去打听打听?”

桂二瞪了杨氏一眼:“再是镇上闺,也是小儿媳,没有越过大儿媳的道理!”

杨氏这才醒过来说错话了,忙去看梅氏与梅朵。

梅朵手中拿着绣棚,低专心绣花,只做不知。

梅氏却不是个挑理的,对杨氏笑了笑。

杨氏不好意思起来,低声跟梅氏解释道:“妹子,嫂子没有别的意思,这不是怕咱们家高攀了周家,太寒酸了叫笑话吗?”

梅氏点道:“嫂子放心,我没有误会。”

反正银子在桂二手中,最后由桂二做主,梅氏也不担心周家的聘礼真的高过梅朵。不说她这个姑姑不会乐意,就是桂重阳也不会允的。

果然,就听到桂重阳状似无意道:“就是给出金山银山,难道别不知道咱们是村里的了?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就比照着春大哥的例,略减一等便是了。”

桂二听了,没有点也没有摇,而是望向桂五。

桂五点道:“长幼有序,重阳说的有理。”

桂二拍板道:“那就六两银子做聘礼,另外与周家说清楚,等秋儿成亲就给他们分家,家里帮不上他们小两什么,也不占他们什么,以后他们赚的都让他们自己攒去。”

并不是桂二大方,这兄弟分家是寻常,有的就是这种直接成亲后分出去,有的则是父母故去后分出去。

桂秋十五岁上镇上做学徒,家里也没有能帮助他什么。就是这门亲事,也是桂五帮忙找的,家里也不过是一份聘礼,再多却是不能了。

老太太是个明白,晓得桂五与桂重阳叔侄都有些银子,可也没有想着“均富贵”。

桂重阳那里不用说,是隔了房的,算是两家;就是小儿子这里,家里只养到十一岁,就出去做童养婿,即便这些年有些继续,也是不知道吃了多少辛苦攒下的。身为父母,不能帮儿子什么,再去扣儿子的积蓄就太过分了。

对儿子能做到这样,对于孙子辈老太太自然也能做到尽量公平,家里帮不上什么,也不会去“劫富济贫”剥削哪一个。

如今桂秋与周丁香接了桂重阳的铺子,每年都有两成分红,要是不分家的话,少不得这份钱来拿到家里,到时候怎么分配,都会有如愿有不如意,与其到时候因为银钱伤了和气,还不如从一开始杜绝。

桂二爷爷素来尊重老妻,听了也点道:“正当如此。”

杨氏却是皱眉:“这哪里有一成亲就分出去的?新媳进门,总要一家锅里吃几年饭,分才些。”

桂二道:“秋儿以后成家,肯定要常住镇上,怎么一个锅刨食儿?”

杨氏道:“秋儿在镇上,她媳也在镇上?”

桂二道:“不留在镇上照看秋儿,还回来村里?这一大家子,也不缺她一个。”

杨氏依旧有些怏怏,梅氏见了不免担心,杨氏是什么意思?是觉得“多年媳熬成婆”想要儿媳侍候?真要是这个念的话,小儿媳不在跟前,会不会开始使唤长媳?

梅氏看了眼梅朵,梅朵依旧在绣花,可是全无平活的利索,这半天也没有绣好半片叶子。

桂二劝道:“方才你不是还担心门不当、户不对吗?如今有了这一条,不是刚好?就是因为没有谁家的新媳进门就直接分家的,所以才能让周家明白咱们家的诚意。”

桂五话道:“爹,娘,嫂子,要不然你们同我去镇上住吧,一家在一块,到时候秋儿成亲也留他一起住。”

桂五之前就有这种打算,只是想的不是现在,毕竟这两年自己要读书,照看不到家。他原想着考个童生出来,想个营生在镇上安顿下来,再接父母过去奉养。

如今见杨氏舍不得儿子分出去,桂五便想着那样一家直接去镇上也不是不行。

桂二爷爷摇道:“我不去,镇上有什么好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