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明末好女婿 > 第358章 朝廷大事

第358章 朝廷大事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内阁三组确定下来,六部长官也有了选,南京朝廷终于开始运转。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刚刚成立的朝廷,大明的局势又如此复杂,事务极多,史可法、路振飞、王铎三个阁老每忙的连轴转,处理着庞大而繁杂的事务。崇祯更是彻夜批阅奏折,勤政程度一如以前。

有感于手不足,大学士王铎经史可法同意,奏请崇祯要求增加内阁成员。五月二十五,经过廷推,礼部尚书钱谦益成了第四个内阁成员。王铎自感资历威望均不如钱谦益,主动避让,钱谦益便成了史可法路振飞之后排位第三的阁老。

朝廷新立,各部门缺额严重,接下来的时间,围绕着各个重要部门的空缺,各个内阁成员以及南京一众官员展开了激烈的事斗争。特别是哪些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的官员,想方设法走着门路,拜门庭拉关系八仙过海各显通。

逐渐的,官员们形成了三个派系,一是以内阁首辅史可法为首的清流派,其中成员包括刑部尚书吕大器工部尚书何应瑞等;再就是内阁次辅路振飞的淮扬系,重要成员就是户部侍郎王寅,左中允袁可望等;第三派则是钱谦益为首的东林派,包括阁老王铎、吏部尚书张慎言,户部尚书高弘图等

三个派系中,以钱谦益的实力最强,路振飞的淮扬系实力最弱。毕竟钱谦益是东林党党魁,在官绅中威望极高,很多东林党出身的官员自然而然的向其靠拢。

但因为在福王之中,钱谦益首鼠两端,失分极多,导致了一些持身甚正的官员瞧不上他的为,而选择投到了品正直品格高尚的首辅史可法麾下。

淮扬系虽然实力最弱,但路振飞受崇祯信任,未来的前景分毫不差。而钱谦益和史可法又都属于东林党,两系的官员原本一家,所以整个朝堂局势可以说是错综复杂。

不过因为朝廷新立,有太多的利益可供大家瓜分,所以大家还未出现太大的分歧,也就没有太过激烈的党争出现,暂且算得上是一团和气。

现在朝廷最重要的事有两个,一个是如何面对北方的强敌,再就是怎么处理涉及到福王之员。

北方的消息逐渐传来,在吴三桂的带路下,满清大军关,吴三桂和满清联军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匪首李自成被迫退出了北京,清军和闯贼如今正在北方进行激战,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对南方形成威胁。

针对如何处理吴三桂的问题,朝堂上众官员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吴三桂以为崇祯殉国,为了替崇祯复仇,这才借兵剿贼,是大大的忠臣,史可法钱谦益均持此意见。另一派以次辅路振飞为首,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关,相当于引狼室,事实上已经背叛了大明,吴三桂此已经不再是大明的臣子,根本指望不得。

朝堂上,两方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路振飞势单力薄,在辩论上根本不是对方的对手。为了支持路振飞,陈越也上了奏折,言之凿凿道吴三桂绝对不会再回大明,加了论战。

然而,就连崇祯都对吴三桂抱有幻想,认为他迫于无奈才借兵剿贼,不是真的背叛大明。在崇祯心里,闯贼要远比满鞑更可恶。满鞑只需要些子民财产就会退兵,而闯贼可是要夺去他的江山的。

北京城,皇后自尽,三个皇子至今下落不明,这已经是崇祯心中永远的痛。他恨闯贼恨的痛彻心扉,所以引清兵关的吴三桂在崇祯心里一点都不可恨,相反崇祯对吴三桂还有丝丝的欣赏和感激。若是没有吴三桂借满鞑剿贼,闯贼在北方站稳脚跟下一步肯定是出兵南伐,自己又如何能够安稳的坐在南京?

既然吴三桂是忠臣,自然不能寒了忠臣之心,朝廷经过商议之后,决定派兵部侍郎左懋第、前总兵陈洪范、兵部值房郎中马绍渝三的代表团前往北京。

一是向吴三桂宣旨,封其为蓟国公,世袭罔替,并发白银五万两、粮食十万石犒赏关宁军,由太仆寺正卿沈廷扬督率船只运送。沈廷扬曾经督率过海路漕粮运送,经验极为丰富。

使团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和满清朝廷商议,商谈联合剿贼事宜,并试探满清的底线,看其是打算占据大明的疆土还是和以前一样捞一笔就走?看看能否通过谈判让满清归还北京,为此付出一些银两财富也不是不可以。

朝廷的第二件大事自然是处理福王之善后事宜,福王被抓,一众从犯相继落网,是时候给这次叛画个句号。

内阁经过商议奏请崇祯同意,决定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个部门共同审理福王叛之事,锦衣卫衙门负责监督协助。盖因福王之影响极大,审理的规格极高。

其实福王之极为简单,处置起来也不复杂,福王以莫逆之罪无可辩驳,按照宁王之先例,福王朱由崧处死,除福王之藩。

福王之主谋马士英已经自尽,其家男的发配军前效力,的发教坊司为。主谋太监卢九德,除以凌迟刑法。

忻城伯赵之龙、诚意伯刘孔昭,参与叛之举,均处死,抄没家产。

然而在魏国公徐久爵以及其他勋贵的处理上,审案员发生了极大分歧。

右都御史李沾坚持认为徐久爵并未参与福王之,平南侯对徐久爵的处置有失公允,应该宣判徐久爵无罪。

刑部尚书吕大器却认为徐久爵在福王登基之时选择了服从,也许其是迫于福王的兵威,但为臣子者不能效忠君王屈从叛逆,本身就是背叛,再加上徐久爵在平南军攻城时,响应福王号召出钱招募了一些乡兵,所以其并非无辜。

在福王登基之时,吕大器是少数没有选择屈从之,所以有底气说这话,但是在其他官员看来,若是因为屈服就被定罪,那朝廷大部分官员都有罪了,若是选择了处置徐久爵,他也可能以同样的理由处置自己。所以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都极力反对处置徐久爵。

双方发生了极大的分歧,审案陷了僵持。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