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么的!
一个个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坐在软轿中的靳良玉心中不由的骂了一声,似乎是在骂着其它几家
的不识时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不过,不过尽管是心里这么恼着,但是他的心里却是另一番打算。
说实话,靳良玉对于文博能够探出那么一条路来,而且又自作主张,得到朝廷的支持,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可是,即便是如此,让他现在下定决心离开这里,仍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出这个决定的,毕竟,对于任何
来说,这“故土难离”四个大字,总是在心里
占着很大的份量。
对于靳良玉来说,或许他想要尽一切可能保住靳家的家业,当然还有
命,可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不愿意典尽家当,然后离开中国,从此远走海外。
毕竟,远走海外,只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姓朱的在南边清算汉
不说,单就是抄尽扬州晋籍盐商的家业,将其打为汉
的举动。就让靳良玉不得不考虑靳家的将来。
留在这里,到时候被
当成肥羊给抄了家、灭了门,自然不是他所愿意的。
所以,他才会让文博去探另一条路。
可这个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靳良玉自己的心里也没有底,而且兴家远走海外,这和流放海外,又有什么区别?
“再不济,总有些银子在手不是?”
如果这么安慰着自己,靳良玉又想到之前八家
会面,商量着从南洋“买米”以及造船等事务时,范文斗的慷慨,何止范家,其它几家也都是如此,他们和过去一样愿意为大清国掏银子,愿意为大清国两肋
刀。自从靳文博从济南回来后,靳家就开始着手准备着一切,当然是打着为朝廷分忧的名义。
但是,另一方面在筹办这件事的时候,他又
渐感受到了范文斗等
与他的不同,他们愿意掏银子,固然是因为现在所谓的“八大皇商”因为名列“汉
榜”,所以与大清国荣辱与共,所以愿意掏银子与大清国和舟共济,但这并不是靳良玉愿意的看到的,
他希望看到的是几家
对此事并不怎么上心,只有如此,他才能够从中判断出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把这往南洋买米实
告诉他们,毕竟八家
看似都是皇商,可是实际上内部却也是互相猜忌,甚至互相排挤。而且因为一些旧事,他们之间也都是颇此心存芥蒂。
想要合力办一件事,不容易啊!
可是不能不合力啊!
如果可以的话,靳良玉自然希望,与王家一同离开,毕竟两家是儿
亲家,而且多年来也是互相帮衬着,可是,靳文博却曾清楚的告诉他,那西洋不同于中国,到了那地方,他们的相貌与其迥然不同,多去一家
,到时候,总多一个帮衬,而且八家
若是一起去的话,算上家
什么的可是三四千
,到时候,互相也能有个照应。
话虽是这个理,可是若是万一有谁走露了风声怎么办?想到满清动辄屠城抄家的
虐,靳良玉就不由的冒出了一身冷汗。自打从定下那个主意起,他就是度
如年,身家
命悬于一线。便越发怀念起了大清国刚
关的那十几年的好时光来。
那时候,靠着当年大清
关前,就与大清国做生意,并且借给大清国千百万两的八家
,大清国这边一
家,就抬他们
旗,成为内务府的皇商,虽说名声不怎么好听,可对于商
来说,那里需要什么名声,银子才是最重要的。
虽说当时请他们进京,又是抬旗,又是封皇商,归根到底是为了向八家借银子,可在随后几年间,大清国一路南下,他们八家
可是把生意一路做到南方,在清军屠城的同时,江南各地千百万汉
世代的积累,一部分化为了灰烬,一部分进了清军将领以及官兵的
袋,还有相当一部分进了八家
的
袋里。
可以说,那些年,才是八家
最风光的时候,那时候,往京城来的运河上,八家的运银船,可是如过江之鲫一般,往来不息。
后来大清国凭着刀子,平定了天下,虽说好样的清军屠城,靳家发财的好时光结束了,可那几年却也积累了凡
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但是现在,报应却来了!
从两年前,郑成功北伐夺了南京起,靳家的好
子就算到
了。
“报应啊!”
靳良心这么长叹
气,不由又想起了那
与王登库的私下里的言语。
“咱们八家
挣的是银子是什么银子?都是沾着汉
血的,一但大明中兴,便决不会放过咱们,否则如何为后世警?”
“在大清国眼里
,咱们是
才,也是肥羊,现在只是剪羊毛,可若到了需要的时候,杀
取卵的事儿,也肯定会
的!”
“这天下之大,是容不下咱们了!”
想到这,靳良玉在心中又叹了
气。
至少这中国的地方是容不下靳家了!
忽然一阵风吹开了轿子上的布帘,吹进了这轿中,只让靳文博猛然觉得有些寒意,他甚至裹了一下身上熊皮裘衣,以让自己更暖和一些。
“也不知道,那西洋的地方,那天气怎么样,若和关外似的,不知道这身子骨,能不能撑下去……”
想到将来恐怕要身死异国他乡,顿时靳良玉脑子里就是一阵不舍,这故土难离啊!而在瞧着这窗外的街影时,他的脑海中,却不由的浮现出,当年命
随清军南下时,有几个家里
回来时,变成经病时成
里哭喊着“杀尽了,杀尽了”的模样,想到这,他的脑海中就是一片空白,刚才的所思所想也即刻就被抛到一边……
若是留在这里的话,不定什么时候,靳家就会像江南的那些世家大户似的,被明军杀了个
净……
轿子穿过小巷终于在靳府门
停了下来。眼见心魂不定的靳良玉刚一下轿,那边府里
的门房便立刻迎了上来打了个揖道。
“老爷,老家里有
来了。”
“哦,”
心有所思的靳良玉并没有听清门房的话,只是随
应了一声。正当他前脚刚要跨进门槛的时候,从墙角那里忽然跑来了个后生
着一嘴的山西话冲着靳良玉便叩
说道。
“六爷爷,六爷爷,孙儿可把您给等着了。”
被那后生如此一拦,靳良玉这才回过了。定眼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着
棉袄,身背包裹的后生。这后生的身板倒魁梧,个
高出旁
一
出去,只是那相貌,一瞧就不是什么
明
。
不过因为是乡
的关系,靳良玉倒是没有显出丝毫厌烦,而且勉强挤出些笑来。
“你是?”
“六爷爷,您不认识俺啦。俺是大锁啊。俺爹当年是给六爷爷驼队里
牵驼的三鞍子……”
眼前这后生这么一说,靳良玉到是有了些印象,当年出关做生意的时候,驼队里
确实有不少家里
,不过那三鞍子时运不济,水土不服死在了关外,到现在的骨
还在关外埋着。
虽说认不清眼前这后生,但听着他这一
家乡的
音,靳良玉倒是觉得有亲近,于是便打量了一番这个大锁。却见他还是那副憨厚模样,甚至还不时的用袖子擦了擦鼻涕。
“你爹我记得,当年死在了关外,我记得,当时还命
给你家送去了二百两银子,让你娘供你读几年书,将来做些小买卖,你怎么到了这?”
虽说从没有把国家放在眼里
,可是靳良玉对待乡
却是不薄,当年商队里遭个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