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的冬天寒冷且肃杀,但是如果一路北上,出山海关,渡辽河,越长白,涉松花,一直北上3000多里的路途,这京师的冬寒便不值一提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相比于的关内,这里才是冰雪笼罩的苦寒之地。
这个每到八月就为冰雪报统治的近乎于蛮荒的地方,就是宁古塔。自满清
关之后,对于汉
来说,这里就是一个令
谈虎色变的不祥之地。“发配宁古塔,与披甲
为
”,可是以说是满清最残酷的刑罚,被发配于此不仅意味着难以忍受的严寒,还意味着随时可能面临的死亡以及身为
仆的窘迫。
此时的宁古塔,城内外不过只有三百户
家,而这三百户
家皆是所谓的“披甲
”,按满清的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为“阿哈”、“披甲
”、和“旗丁”三种。阿哈即
隶,多是汉
、朝鲜
,而披甲
则是降
,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
真
。在八旗
关之后,那些披甲
世代居住边疆,为其镇守所谓的“满洲老家”,为了安抚“披甲
”,满清会经常将一些犯
或其家属发配给这些
为
,来稳定他们的心。
而宁古塔除了这三百户披甲
之外,还生活着数千汉
,他们大都是发配于此,大都是为披甲
之
者,非但其本身要遭所谓“主子”的欺辱,其妻
更会为其欺凌,对于为
者来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种地、侍候家主,而年轻
还要服侍这些披甲
,每
遭其百般凌辱。
当然,并不是
如此,为了能过了安生
子,往往一些与披甲
为
者,每每皆是以银钱“贿赂”,从而勉强维持些许颜面。不过并非所有流
都是如此,他们中的一些
在刻意的照顾下,不至于真的被发于披甲
家中为
,相比于那些为
者,这些流
总算勉强有些自由,不至于遭受披甲
的欺凌,可纵是如此,这关外的苦寒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难以忍受的折磨。
尽管屋中烧着暖炕,可是那刺骨的寒风依然从窗缝中不断的刮进屋中,趴于书案上的吴兆骞,感觉到手冷时,便往手心里哈了
热气,然后继续书写道。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
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给家
的信中,吴兆骞并没有掩饰宁古塔的苦寒,在过去的几年间,每每在信中,在道不尽对家
和江南的思念之外,更是道不尽的苦楚。一封信写完之后,看着桌上的那信,他不禁长叹
气。
“两年了……”
念叨着这个
子,吴兆骞的双眼一合,那泪水险些滑落下来。
“悔不听友
相劝,非赴满清科试啊……”
又一次,吴兆骞的心底尽是一副懊悔之意,顺治十四年八月,他参加江南闱乡试,中式为举
。十一月南闱科场案起,以仇家诬陷,奉旨
京参加复试。四月复试于瀛台,武士林立,持刀挟两旁,战栗之下自然未能终卷,因而遭除名,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并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
十六年闰三月,自京师出塞,友
送其出关之作更是遍于天下,友
的赠作尽管让他倍为感动,但是却无法改变宁古塔重冰积雪,非复
间的现实。而唯一让他感觉庆幸的是,数月之后,随着郑成功的北伐,江南为明廷占据,如此一来,其父母兄弟妻子自然也不用流徒与宁古塔,甚至就连同被籍没有家产亦在友
的帮助下,被明官以“酋令不受”重新发还于吴家。
尽管这一切让吴兆骞总算是稍觉心安,但是作为江南
的他身处宁古塔这种苦寒之地的折磨,却仍让他每每折磨着他的
。
一位弱不禁风的江南文
被发配与此,基本上等着他的就是被折磨致死的命运。所幸的是,在他被发往宁古塔的途中,是与新任宁古塔总管
海一同前往,而
海更是顺治九年满洲榜探花,以读书
自居的
海很是欣赏吴兆骞的才华,对其自然优待有加,非但未将其发与披甲
,而且给其安排了带有热炕的住房,更还给了他貂皮大衣等御寒物品,甚至还给他几个
仆供其差使,这使得他在这里过上相对颇为舒适的
子。
不过尽管如此,几乎每
,他都会沉浸于痛苦之中,正当他处于思乡的感伤时,敲门声突然响起,然后有
推开门,急急的说道。
“汉槎,汉槎……”
推门进来的是方章钺,他同样也是因为科举案被徒宁古塔,而相比于吴兆骞,他的父兄亲族数十
皆被流放于此,随其父亲方拱乾一同流放至此之后,献到银数千两,方才免被发于披甲
,并于宁古塔城内建屋三楹。在屋外种植花果蔬菜,并效仿明代王守仁贬居贵州龙场驿时行事,将其所居命名为“何陋居”,并于城外的荒地耕种以生。至于方章钺这位桐城方氏的五公子,现在也是一身粗布衣,看似与乡间农夫别无两样。
“止念,到底是何事,居然让你半夜来我这?”
看着急匆匆进门的方章钺,吴兆骞笑问道。
“汉槎,北伐,北伐……”
方章钺的话声不大,但却很激动。
“小弟刚刚得知,明军北伐了,目下已经进抵河南,河南各地清吏皆是闻风而降!”
“当真!”
吴兆骞立即惊声站起,连连问道。
“这个消息可是真的?”
从前年岁末得知郑成功克复江南开始,和被流放至此的所有汉
一样,吴兆骞一直在关注着南方的消息,甚至相比于其它
,他更关心那里的一举一动,因为他的家
不像方家
一样被流放至此,他每
最担心的就是清军南下,担心父母亲族被再次流放于宁古塔这苦寒之地。
“何止是真的,若是小弟所料不差的话,现在恐怕大明的北伐大军已经进山西、威胁京畿了,想来明年,明年我等便有可能返回江南了……”
方章钺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桐城方家是桐城的大族,百年来可谓是
才辈出,而他的父亲方拱乾更是前朝遗民,至于他本
自少年时便是颇有才名,可却因为他
污告与主考官方猷“联宗”而中举,所以才连累全家
被流放至此。
尽管靠着贿赂,家
不至于被披甲
凌辱,但每每看到父兄忍受北地苦寒,他又怎么能不暗自伤。尤其是看到父亲写下的“荒哉饱饭六十年,白
才知辨麦菽”更是心伤着自己的不孝。
所以,当得知江南为明军复夺,江北亦已经为明军克复的消息时,方章钺每每梦境中总是想象着明军北伐的一天,甚至这年来,他更是天天往总管衙门里打听消息,那每一张清廷的邸报都被他反复研读,然后从中获得关于南方的消息,尽管清廷的邸报往往都是只有好消息,不见坏消息,但是他仍然能够通过对邸报的研读推敲得到他想要的消息,甚至能猜个八九不离,而且悟定现在明廷正在一点点占据着优势。
而这北伐的消息,不过只是在邸报上只不过隐讳的提及只言片语,但是他还是从中看到了北伐,看到了清廷的处处被动。
“明年便可重返江南……”
愕然的望南看去,尽管
夜梦想着离开此地,但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吴兆骞仍然有些失,以至于好一会儿才说道。
“恐怕我等想回江南,没有那么容易,毕竟……”
长叹
气,吴兆骞看着南方的时候目光中尽是思念之色。
“或是清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