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就可以避免如一条鞭法执行以来商贾对百姓的盘剥。但是,每户一两银子,这也绝对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很快的,执行征收的各府县便是一片的怨声载道。
“去岁加征征剿税,今岁加征招抚银,年年加征年年征,这
子该怎么过下去啊。”
“强忍着,总不是办法,上山、
海,总有活路。最起码的,比现在这么憋屈死要强!”
催科小吏们的身旁,绿营明晃晃的刀枪显得分外乍眼,确有百姓为此逃
山林,但是绝大多数的百姓却舍不得那些,只得强忍着把
上去。
物资在各县迅速的筹集,小吏们下乡,每一次都能带回大批的财货来。至于那些抗捐抗税的刁民,也一如知县所言的那般,自有绿营料理。
十月十一,刚刚剿灭了一支躲在山里面避税,有数十个男
老少组成的“抗清武装”。大车上拉着收缴来的财货以及
,战马的两侧挂着首级,绿营的队伍大步的返回福清县城,其中的耀武扬威之意最是不少。
回到县城,知县已经不似前几次那般还要亲自迎接了。对此绿营的军官也不在意,将财货子
做个统计,随后前往县衙,知县和典吏等
看过了统计,随后便写起了报功文书。
“……黄檗山贼匪三百有余,占据险恶,为祸地方。今番出征,将士奋勇,不避锋矢,终击溃贼匪,焚烧贼寨,斩首三十有二,余众溃散……”
绿营军官细细看过,不由得对知县这等文化
的夸大水平有了更高的一番评价。随后的,双方就出征粮
一事进行了商讨,待商定了下来,知县提起笔便再度写就起了一份关于仓储消耗报账的文书。
“……此番出征,出动绿营两百,本地征集民夫一千。出征三
,携带粮食四十石,猪羊若
,购菜银五十两,消耗粮食三十石,余者
库,猪羊尽皆犒劳将士……”
昨
出征,今
便回,当即便富裕了一
的消耗;饮食标准上,每天一
一斤粮食外加上猪
羊
,另外还发给了购买酱菜的银钱,只是绿营军官却从没有让手里实际征集的两百民夫吃饱饭,更别说是
菜了,如此一来,便又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三下五除二,将该修改的账目改清楚了,双方分了银子,将富裕的粮食发卖本县粮商,白花花的银子便自觉自动的送到了各位大
的家宅后门。
银子
了府,准备好的财货送
到黄恺那里报账。后者清点了数目,按照市价折算成银子,而后发给了一成和半成的回扣,直接便
给了绿营军官的亲兵队长以及县衙的典吏,这桩买卖便算是一个了结。
“我家县尊托小
问询黄都督,下月是否还来征集粮饷。”
“应该会来吧,咱们海澄公正准备受朝廷的招抚呢。”
“小
明白了,小
这就会去禀告县尊,也好早点儿准备好粮
以供黄都督带回。”
典吏得了回应,亦是一份欣喜在胸。旁的不说,知县那边的好处从没有少过他们这些手下
,尤其是他这个负责之
。只要这些明军月月来征收粮饷,他们便是月月有外快拿,岂不快哉。
如此,典吏正准备与黄恺告辞,回去将这个好消息禀告知县大老爷。奈何这一遭黄恺却又将他拦了下来,表示郑成功自知在福建与清军征战多年,多本省父老多有打扰,所以准备开个粥场,一是宽慰本心,二是为他们这些合作伙伴略尽绵力,另外还有着添福积德的想法在,要求知县一定应允。
“这……”
“放心吧,咱们不进城,只在城外。也不会带多少
去,只待着伙夫和搬运米粮的民夫即可。”
“原来如此,那小
立刻回城向县尊请示。”
“另外,咱们海澄公当年也是读书
,知道读书
清苦。是故,请县尊酌
安排县学的儒生出城,本帅会代咱们海澄公发给银钱,以供赶考之用。”
“小
明白,小
这就回去向县尊请示。”
事
,很快就得到了落实。一来是郑成功准备受抚,如此大有提前洗白的架势,并不过分;二来吃
家嘴短、拿
家手段,莫说是不过分,就算是过分的有时候也不好推诿,只得安排了
员和场地在城外由着黄恺开起了粥场。
“咱们国公体谅乡亲父老辛劳,特开粥场……”
那边,粥场开放,虽说那粥不似早前军器局的那般可以立住了筷子,但也绝非是稀汤寡水。百姓们排队领取,盛粥的伙夫不厌其烦的向那些百姓宣扬着郑成功的德政,很快便迎来了百姓们的声声赞颂。
“咱们国公曾为监生,亦
过县学,
知读书
清苦。是故,特命本帅奉以银钱,各位可拿去改善改善伙食。有了好身体,才有
力读书,
后才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这边,面对着这些县学的儒生,黄恺亲自上场,照着早前在中左所那边学会的说辞娓娓道来,直听得那些儒生大感我辈不孤,纷纷感谢起了郑成功的浓
厚意。
城外如斯,城
上,知县与绿营军官极目远眺,伙夫和黄恺的言语更是随着风飘上了城
,飘进了他们的耳中。
“县尊,这样买好,是不是有些过了。”
明军在清军驻守的城池外向本县的士绅百姓施加恩惠,清军不光是在城
看着,还有些帮忙维持秩序的。这样的场面,不需要军官说及,知县也早已看出了怪异来。但是对此,他却毫不在意,甚至还让那军官也不必为此在意什么。
“那海澄公愿意花钱,就让他花着。至于
后,咱们落了银子,等过段时间去打点打点,到江南那富庶之地为官,岂不比在此担着责任要强?”
知县如是说来,军官亦是以着“高见”作出回应。只是到了背地里,他却还是不免得发起牢骚。
“只是不知道,这愿意花钱买好的是海澄公啊,还是漳国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