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我的明末生涯 > 第三百七十一章 经济实力

第三百七十一章 经济实力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经过统计,此次出击蒙古,仅仅从蒙古各部落抢掠回来的金银,就达到惊的一千一百二十万两……”

“除了这些可以直接进行使用的金银外,还有数不清的牛羊和战马。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更多好看的就上^^^^^^^^]”

“如果将这些牛羊战马,也换成银子,那就有至少两千万两。”

听完周书源介绍,坐在椅子上的孙承宗,已经不能用‘震惊’这两个字来形容他的表,而是震撼……

对,就是震撼……

对虎豹军出击敢杀蒙古这个魄力的震撼,对虎豹军巨大收获的震撼……

震撼过后,孙承宗就开始重新考虑,这个虎豹军的真正经济实力。

一次出击蒙古的战斗,就有近乎于三千万两白银的收益,那整个山陕总督府呢,每年会有多少收益呢?

得到卫征示意的周书源没有让他等太久。

对着面前仍然处于震撼的孙承宗回答:“孙大,经过长达半年发展,我山陕总督府每年可以获得的收益,都在四千五百万两以上。”

“第一个收益,毫无疑问是山西已经种上粮食的上千万亩屯田。上千万亩屯田,即使按照一亩屯田四斗粮食的标准来征收赋税,一年也有四百万担粮食。”

“现在,北方数省的粮食价格,已经达到五两银子一担。所以,仅凭山陕两省的屯田,总督府每年都有至少两千万两银子的收益。”

“另外,到了明年,总督府还会在陕西再开出一千万亩的屯田。加上山西仍然在不断扩大的屯田。争取让山陕两省的屯田数量。突三千万亩。”

三千万亩屯田。听起来很多,非常吓,其实不然。

要知道,在几百年后的山陕两省,光山西一个省份,耕地面积就达到惊的六千万亩。如果再加上陕西,上亿亩耕地,还是有的。

所以。即使卫征开出三千万亩屯田,也才达到后世的三分之一不到。

唯一让卫征感到遗憾的是,这个时代的太少了,即使自己将这些土地全部利用起来,变成屯田,也没有足够的手去耕种这些土地。

不过,坐在面前的孙承宗并不知道这些,也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一脸震撼的他,已经再次被三千万亩屯田所带来的税收给震撼了。

三千万亩。按照税收例,山陕总督府就可以一次收获一千两百万担粮食。如果粮价不变。这些粮食就是差不多六千万两银子……

要知道,朝廷在整个大明朝的土地税收全部加起来,也才数百万两之多,连山陕总督府的一个零都不上……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一心为了大明朝的孙承宗,当然要去思考其原因。

坐在面前的周书源,就好像清楚孙承宗心所想一样,直接对面前震撼过后,就是一脸沉思的孙承宗问道:“不出我的意料,孙大一定是在想,和山陕两省相,朝廷的粮税为什么会那么少吧?”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朝廷的粮税,从大明建国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大明建国之初,一担粮食的价格才五钱银子。而现在呢,粮价上涨了十倍,朝廷征收粮税的标准却没有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致命原因,注定了朝廷不可能有太多的粮税。”

“那就是大明开国以来,太祖皇帝定下的一个规矩:官绅不用纳粮……”

“整个大明朝,少也有几亿亩的土地,就算一亩田纳粮一斗粮食,全部加起来也有几千万担。可是,正因为这个官绅不用纳粮的规矩,让越来越多的土地不用纳粮,最终导致朝廷的粮税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难征收上来……”

到这里,周书源还不忘给朝廷补一刀的继续道:“孙大,我可以肯定的,如果朝廷不改革,早晚有一天,朝廷会载在这个已经不切实际的粮税政策上。”

“就拿现在的朝廷来,之所以会连百官俸禄都没有银子发放。其根本原因就是朝廷没有税收,少的可怜的税收,已经无法满足朝廷所需,朝廷已经不敷出了。”

面对周书源对朝廷的指责,作为朝廷忠臣的孙承宗,很想辩解几句。

可是,当他话到嘴边的时候,竟然不出。因为,周书源的这些指责,对于自己来,都是有理有据,根本没有一条可以容自己进行辩解。

这个时候,周书源继续开道。

“对于山陕总督府来,粮税虽然很多,但,粮税并不是最重要的收。”

“对于我山陕总督府来,最大的收,还要数商税……”

“无论是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玻璃,还是大明每家每户必须进行食用的盐,都可以给山陕总督府带来巨额的财富。”

“到目前为止,我们生产出来的玻璃镜,仅半年时间不到,就给山陕总督府带来了六百万两白银的收。”

盐方面也不相上下,半年时间,就给我们带来了八百万两银子。”

“至于境内的其他商税,因为大帅将商税从三十税一提高为十税一,而且不分官绅百姓,都要严格纳税,仅仅半年时间,就有两百万两银子的收。”

“我可以肯定的,等一千万亩屯田的粮食全部收上来,境内百姓开始有余粮的时候,山陕两省的商税,就是按照十税一的政策,也可以达到一千万两。”

“一年数千万两银子的收益,孙大还认为山陕总督府没有能力养活十几万军队吗?”

这个时候,孙承宗已经因为震撼而不出话来。

足足过了一盏茶时间,孙承宗才从震惊反应过来。

吸一气后,不得不长叹道:“卫大,老夫佩服……真没有想到,短短半年时间,山陕两省在你手里就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个时候,孙承宗就好像一下子苍老了好几岁,对着卫征一脸颓废的道:“现在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老夫继续留在这里,除了给你徒增烦恼,起不了任何作用。”

“所以,老夫决定,明天就离开大同府,回京城向朝廷请罪。老夫此来不仅对不起皇上的重托,还犯下了欺君之罪。如果皇上还能原谅本官,本官一定马上辞官。”

一个忠臣就这么丧志,绝对不是卫征想要看到的。

再了,现在放孙承宗离开,回到京城复命。自己差不多半个月的所作所为,好不容易达到目的,不是都白做了。

所以,对于孙承宗的请求,卫征想也没有想就开拒绝道。

“不行,至少还要三个月时间,孙大你才能离开大同府……”

“为了孙大这段时间的安全,本帅会从亲卫营抽调一百锐,严密保护大的安全。”

听到这里,孙承宗颓废的一双眼睛,迅速向外出两道光。

与此同时,一丝浓浓的杀气,也随之从身上散发出来。

对着卫征毫不犹豫的反问道:“卫大,你这是要把老夫软禁起来……老夫麾下的两千京营虽然没有了,但是,老夫还有一身的武力。如果卫大真的打算这么做,老夫不介意在这里杀……就算死在这里,老夫也不允许你将我软禁在总督府……”

话间,放在桌子上的一把大刀,就被孙承宗颤抖的右手重新握住。

而就在这一瞬间,一直守在门的亲卫营将士,就好像决堤之洪水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