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重农轻商,并不是说没有商业经营的土壤,中国那么大,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倘若没有商贾往来转运,很多地区的老百姓都只能勉强活命而已,根本不可能凝聚成偌大的一个帝国。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所以商业从古早以前就开始发展了,“商”这个字,原本就是殷商的国名,据说商
善于买卖致富——他们的老祖宗王亥就是在贩牛卖羊过程中被有易氏谋害的——所以后世才会把这种经营称之为“商”。春秋战国之际有子贡、陶朱公、白圭,秦有吕不韦,汉有卓王孙——卓文君她爹——都是史载有名的豪商富贾。到了晋代,还有石崇。
石崇富甲天下,根据史书记载,他是靠在荆州刺史任上抢劫商贾,才积聚起了万贯家财,不过这种说法未必靠谱。应该说,石崇是靠抢劫淘到了第一桶金,其后他也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过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以钱生钱,这才治下了偌大的产业。
但是政府对于商业活动的管理手段却始终落后,要么根本就没法从商
手中获得什么税收,导致社会思
普遍嫉商恨商——对国家毫无贡献的家伙却能够越来越富,换了谁都会不满啊——要么只能盘剥商贾,涸泽而渔。好比说汉武帝时代的桑弘羊,他出自商贾之家,却背叛了自己的阶层,帮忙武帝施行“算缗”和“告缗”,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
”。
商
的社会地位一直都是很低的——石崇之类官商例外——这就导致了商业活动毫无风险承受能力,一遇兵燹,最先萎缩。商业的萎缩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经济的衰败、庄园经济的兴盛——世家大户庄园中有耕有织,还有各类工匠,
常用品皆不假外求,要商贾没用啊——而在庄园林立的地区,又哪有官府权威、统一政令可言?
当然这么
刻的道理,就连裴该都只模模糊糊有点儿想法而已,熊远自然是瞧不透的。只是在士
阶层普遍轻视商业的前提下,这位熊相却能够想到以商致富,不管是不是有实际可
作
,他的眼光都可谓相当独到,值得叹赏了。
是不是因为他祖父本是石崇家
,受到过耳染目濡,故此“家学”渊源呢?
裴该走了一天的路,本来有些累了,打算去休息了,忽听熊远谈论起商业来,不禁
一振,起了兴致,于是微笑着教导熊孝文:“熊君,商业固然可以致富,然须有所产,斯能有商,今徐州有何特产,可以贩卖他乡啊?岭上树木,他郡国亦有,而徐州木匠,又无特技、远名,靠着贩卖些水产、器具,安能获利?且天下丧
,百姓困穷,又拿什么来购买君的产出?”
熊远闻言,不禁
地皱起了眉
。因商致富,进而恢复彭城国民生之事,他也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而已——因为光靠种地、养蚕,彭城实在是富不起来——尚未筹思完备,正巧裴该到来,便腆着脸想要央求一笔启动资金。可是听裴该这么一说,貌似自己的想法完全是镜花水月,根本不现实啊,这可该怎么办才好?
但是裴该随即就说了:“熊君,若将铜、铁矿
付于君,可能为我经营么?”
要说徐州最重要的特产,那就只有铜、铁矿藏了,而且这是刚需——富
多攒铜器,商贾需要铜钱,穷
也需要铁制农具——只有把这两种矿产经营好了,彭城国才有富庶的可能。不过此前铜山、铁山都被裴该遣兵占据,牢牢捏在州府手中,熊远不敢开
讨要,没想到裴使君却突然间端出了这么一份大礼来。熊远当即愣住了,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而对于裴该来说,彭城距离他的主基地淮
实在太过遥远,而他手
又没有什么可以经营铜铁矿产的
才,此前只是派兵占据,强迫生产而已,效率相当低下。故此他才作此设问,心说既然熊远有经营工商业的想法,那不如就把矿产
给他,来尝试着经营和管理吧。
“熊君,今所铸铜钱,月七千缗,然未必可以持久。州府将征收五千缗,多余的便与君用,若能多产,也都留在彭城……”裴该倒不在乎超发货币引发什么通货膨胀,以徐州铜山的铸造量来说,还远远谈不上——“铁山所产兵器,九成输送州府,所产农具,六成输送州府,余皆可由彭城贮藏、
易……”
裴该此前就已经把几种新式农具的改良版图纸
给了新履任的三郡国守相,但没有给实物——他广陵郡都还没能完全普及呢——故此一路行来,所见下邳、彭城的百姓仍然在使用粗陋的旧式骨、木农具,劳作效率很低。他本来就在考虑,是否输送部分新农具与这两郡国——要等他们自己有钱了铸造,不知得到猴年马月去了——正好就利用这个机会,给熊远一个制造和贩卖农具的机会。
“当先兴工,然后商业可行。熊君,且记住一句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熊孝文当即站起身来,朝着裴该
一揖:“使君之言,远当牢记在心;使君之命,远殚
竭虑,也要完成——使君将铜、铁
于彭城,必将妥善经营,非止富一国也,当富全徐!”
——————————
在卞壸、陶侃、熊远等
的治理下,半个徐州的生产开始逐渐恢复,并且一步步地迈向了快车道——至于虞胤,可以暂且不论。裴该心
大好,欢欣鼓舞地返回淮
,从此就专注于军事方面的建设。
经过一个冬天的整训,军屯众已经达到了七千多
,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裴该就此开始扩军,把原本的四营各扩充到七百
,此外还挑选勇健者填充自家部曲,组建起来一支百
规模的核心骑兵部队。
部曲的首将,倒并非王导给他那十四
中的一个——啊,如今只剩下十三个了——而是从峄山上逃过来的郗鉴残部,由郗夫
推荐给裴该。此
姓文名朗,无字,自称是文俶之孙,文氏在二十多年前就被东安王司马繇族灭,文朗自称时在襁褓之中,被旧部藏匿起来,始得活命——反正没
作证,就连所谓救他的文俶旧部,他也指认不出来。
文朗成年后的履历倒还相对可信一些。裴盾前任徐州刺史,招募丁壮为兵,文朗前往相投,后来还跟着裴盾投降了胡将赵固。裴盾遇害后,其部曲多为赵固所杀,文朗狼狈逃出,就跑峄山上去跟从了郗鉴——郗鉴被蘷安所擒的消息便是他带回来的,此
确实勇猛过
,
擅弓马,所以才能又一次逃得了
命。
此外,裴该还完善了军中组织结构,采取“五五制”:五
为伍,设一伍长;五伍为排,设一排长、两排副;五排为队,设一队长、两队副;五队为营,设一营督、两营副、三参谋。所以他现在手里大致有四个正规营、十个屯垦营,再加一个部曲队,总计九千之众。
将来还会设置五营为一军,倘若手里能够捏上两三个正规军,裴该就有了彻底的胆气,不但能够守住徐州,甚至还可以挺进青州,去尝试着跟石勒撞一下啦。
——————————
裴该开始
兵的时候,荆、湘两州的战事仍在继续。
自陶侃被贬,王导便把他的旧部暂时划归新任湘州刺史甘卓指挥。甘卓字季思,丹阳
,乃是东吴大将甘宁的曾孙,也是妥妥的南貉。按照王敦的想法,本来想就此吞并陶部,但王导却考虑到骤然剥夺南兵为侨客所御,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也会使得江南士
疑惑、恐惧,故此还是仍以南
任将为宜。
于是春末夏初之际,王敦便命周访、甘卓率军,再伐荆、湘二州。
有了陶侃的前车之鉴,周访打点起十二分
,奋勇冲杀在第一线——他并不担心杜弢、杜曾,担心的是自己若也吃个败仗,或者进军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