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勒胡马 > 第四章、夏阳渡

第四章、夏阳渡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杨清端坐在河岸之上,被太阳晒着,小风吹着,舒适惬意,不由得连打了好几个大哈欠。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小说最快更新)

他逢便吹嘘自家乃是弘农名门杨氏子弟,其实不过依附农户而已,就连祖上是真姓杨,还是曾与杨氏为,从了姓,自己都搞不清楚。当年胡军南下,肆虐河南,杨清时年十八,也被挟裹着北渡,但他向来机灵,瞅个空就逃了,往依正在河内打游击的郭默,然后跟着郭默投了裴军。

裴该以郭默所部数虽然不少,但良莠不齐,难以任用,郭默才降,就把其部打散了,只留千余勇锐组建“雷霆营”。杨清因为营养不良,瞧着小胳膊小腿的,也被沙汰,成为一名辅兵,专门推车运粮。

裴军的辅兵很辛苦,虽然常伙食供应大致不缺,吃得比在河内时候略好一些——在河内时,也就郭默的亲信数百才可能吃饱——但又要运粮,又要筑垒,闲时还必须抄戈列队,接受最基本的军事训练,仿佛随时都要把他们拉上前线去跟胡军对撞似的。

倒确实也跟胡军见过仗,比如护守成皋,正兵都窝在城内,等着机会到来再雷霆一击,登城护守的泰半都是杨清他们这种辅军。眼瞧着已归河南,距离家乡不远,杨清再次打算逃亡,可是还没等他谋划定了,憋不住先走一步的几名同僚血淋淋的脑袋就悬挂在了高竿之上……

裴军组织相对严密,不象当初胡军在河南随便掳,扯着就上道了,只要够机灵,有大把的机会可以逃亡。所以杨清才反复筹划,寻找机会,比家慢了一拍,倒是因祸得福,逃过了一劫。就此他不敢逃了,只能咬着牙关苦熬。

直等到裴、祖联军定了河南,军心渐稳固,大家伙儿都觉得,既然有打胜仗的希望,那么扛枪当兵,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终究能够喝饱薄粥哪!而且以裴公的仁厚,只要打下来大片的土地,粮秣不缺,说不定咱们还能够吃上饭。

后的事后再说,饭倒是就在眼前——瞧那些正兵吃得就都很不错嘛,最差的时候也半半稀,还有腌菜甚至于汤佐餐。于是不少辅兵都削尖了脑袋想往正军里钻,杨清也不例外。

你还别说,连续喝了好几个月的杂粮粥,再加大活动量,杨清的面色渐红润,胳膊腿儿也逐渐粗起来了,竟然在裴该初关中的扩军中,考试合格,正式加了正兵的行列,被拨隶在“厉风左营”。(最快更新)大荔城下之战,他跟着营督周晋冲杀胡垒,因为够机灵,会钻空档,竟然是第三个登垒而上的,就此计功被提拔为伍长,然后护守冯翊,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排长。

一排二十五,但其实杨清所领超过了三十——这是因为扩军速度太快,合格的下级将校数量不足,陶侃又不肯滥竽充数,所以才把基层编制暂且放大——受命镇守夏阳渡的一座堡垒。

陶侃在夏阳渡,因应地势,先后起造了六座堡垒,呈半月形拱护渡。六堡与渡之间虽是平地,但长不足百步,宽只五十步,根本塞不进多少去。倘若敌军乘船而来,六堡守卒便沿岸列阵,以弓矢相;若敌军汹涌登岸,那就退回堡中,用击来层层削弱敌势,同时燃烽向十里外的夏阳告急。

杨清所据,乃是南起第三堡,驻军百余、四个排,但无队长统领,只派了一名队副。按照惯例,诸垒流出至渡哨戒,并探查对岸形势,今天就正好到了杨清。

杨清领着自己一排之卒,陈列渡,他作为长官自然是有优待的,可以垒几块石坐着,而不必要跟部下似的,挺直腰板,一站一个白天。其实士兵们挺希望能够碰上点儿事儿——当然不能是大事儿——那样就可以活动一下,松快松快筋骨。可惜一连数,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儿,西岸也无只待渡,东岸也无片舟放来,士卒们基于军律,摄于军法,谁都不敢动。

对岸就是敌国,就理论上来说,百姓除非至急之事,不可能由此横渡黄河。但偶而也有私商冒险渡河,而且杨清知道,对岸汾、董亭一带,有官军的内应,也不时会乘坐小舟前来,禀报敌。往常三五总有一回,这几天怎么连影子都不见呢?

难道说,真要打大仗啦?

有视力好的兵卒端居河岸之上,远远眺望,说是隐约瞧见对面旌旗招展,似乎有无数的马。杨清对此嗤之以鼻,说:“隔得甚远,汝如何瞧得清?想是眼花了吧。再者说了,我等在此,也建旌旗,对面渡,自然也有兵守备,立几面旗子很正常啊。”

那兵卒说:“我看今与往时不同啊,对面旗帜貌似多了不少……”

杨清撇嘴道:“胡扯,倘若旗多,难道别堡便无好目力的,前几都不曾见,偏偏今汝见着了?”喝令对方好好站着,不要多事,也不要找借伸脖子、舒筋骨。()

那兵心道:说不定对面旗帜,就是今方才多的;也说不定前几便如此,也有瞧见了,同样撞上你这样的排长,压根儿就不往心里去……

可他还是忍不住朝对岸瞧,突然间“咦”了一声,一蹿两尺多高。杨清大怒:“汝癔症了么,还是遭蛇咬了?!”那兵伸手指点:“排长看啊,有船来了!”

杨清站起身来,手搭凉篷,远远眺望,果见有一条船起伏于波之间,缓缓向西岸驶来。他不禁欢喜:有事儿啦,今天过得不会枯燥。当即吩咐兵卒:“都站好了,弓箭手搭上箭,控好弦,若是胡探子,那便箭齐发,翻舟中……记得使挠钩将船留下。若是我方探子,或者私商,便引去堡中见队副说话。”

有兵问了:“可要小这便去禀报队副?”

杨清朝他一瞪眼:“尚且不知底细,汝着的什么急啊?况且只此一舟,怕他怎的?”

他两眼紧紧地盯着那条船,船只渐近,瞧上去尺寸不小,起码有百石容积,不禁喜上眉稍——八成是私商啊,有得进项啦!

裴军律法甚言,是严禁盘剥商贾的,但终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小变通,司马一般也不会往上报。比方说,私商到来,杨清只要板起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倘若不是跑熟了,知道裴军法度的商贾,自然就会有一份“心意”献上——这是他自己送我的,不是我索要的,属于合法馈赠啊。

“勒索”不好界定,我又没开索要,只要对方不告状,理当无事;而只要进献的财物不多,我又没给他别开方便之门,这也不算“受贿”吧。

裴军中虽然并不克扣军粮,但下层士卒仍很清苦,有些小小的进项,谁都不肯放弃——别说杨清了,就算把私商领去堡中,队副肯定也要刮点儿油水下来。这属于底层民的小狡谲,再严的军法也不可能根绝——终究裴军距离后世那支民军队,无论政治思想工作还是组织力度,都要差得多了。

所以杨清才不肯立刻禀报队副,倘若私商还没上岸,队副就先过来主事了,那不管多少“献礼”,哪儿还能有他的份儿啊。

时候不大,船只终于笼岸,放下跳板来。杨清命士卒严加戒备,自己手按长刀,迈步上前去查问。只见船中出来一戴竹冠,身穿长袍,瞧着却不似商贾,倒象是名士……杨清还没开询问,那便从怀中掏出一枚竹片来,说:“我有要事禀报贵军长官,恳请即引我往夏阳去。”

杨清接过竹片来瞧了一眼,上面的记认倒是识得,不禁一皱眉,问:“汝……阁下是自董亭来的?”

对方色貌似有些慌张,点道:“是。事机紧迫,不及备述,还请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