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勒胡马 > 第十九章、老骥伏枥

第十九章、老骥伏枥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传言沈士居谏王处仲,寸兵、粒米不与我,钱世仪乃云稍稍与之。若多与我,以示其宽宏,可收荆州心;若不与,以示其刚强,可定江州之政;唯稍稍与我”

说着话笑一笑:“钱世仪斤斤计较,有若乡下行商,岂有丝毫士风骨?王处仲自命豪杰,而用这般村物为谋主,若退而为富家翁,或能增殖产业,若欲作大事业,丧败乃可期也!”

周访也笑,说:“如前许我为荆州刺史,或其不许,我亦无怨,许而背诺,岂是豪杰所为啊?琅琊王氏,多小器,少大才。”

这段时间,周抚进驻西城,也陆续有消息传来,说梁州的政局并不稳固,杨虎的统治岌岌可危。尤其范长生打算把自家的教义再传播汉中去,遭到了杨虎的抵制,杨虎与李雄之间的关系因此而逐渐疏远

范长生是涪陵(原属郡),蜀汉后主延熙十一年,涪陵郡反,为车骑将军邓芝讨平,遂迁其民五千户于成都附近,其中就包括了范长生一家,晋后,更领千户居于青城山麓,开始宣扬他的道法。

范长生宣扬的,乃是“五斗米道”。这一道法由沛张陵蜀后创建,张陵传张衡,张衡传张鲁,到其孙张鲁之时,攻汉中,以教法勒束军民,几乎把汉中建成了一个原始道教的王国。后来曹灭张鲁,命其率大部教民迁于中原,同时也有部分教民南逃蜀。在原本历史上,东晋南北朝时代,“五斗米道”逐渐演化成“天师道”,有两个繁盛的中心,一即蜀成汉治下,代表物是范长生,二在江南,代表物有杜子恭、孙恩等更关键很多世族子弟,包括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高平郗氏等,也全都信奉天师道。

所以说,杨虎既以汉中降成,范长生自然希望能够把教法再传老根据地汉中去,然而,想当初张鲁就是利用传教进汉中,进而夺取了俗世官吏的权柄的,杨虎又怎敢蹈此前车覆辙啊?故而多方加以阻挠,就此引发了梁、益间的不和。

据说李雄已派大军进驻梓潼郡和三,似有攻伐汉中之意。

周访由此决定:“取梁正其时也!”计划在四、五月间率兵自襄阳启程,经西城,沿沔水,进取汉中,以期迫降杨虎。

周士达既然下定了决心,利用自己可能不怎么长久的余生,再奋斗一把,争取为朝廷收复汉中甚至于整个梁州,标功于史册,不使陶士行专美于前,那么他自然也会派前往关中,去向裴该致意,希望在自己发兵的时候,关中军可以经武都以迫汉中,作为策应和牵制。

裴该对于江南的动向,也向来非常关注,此事前因后果,他大致也都清楚。当朝廷初下诏旨,他就问陶侃:“此是王处仲欲取全荆,故迫周士达西上也。虽然,卿与周士达相熟,可试揣测之,肯否应命啊?”

陶侃答说:“若其月前伐梁,可为我牵制氐贼,使不能逾祁山而攻我虚弱;今我已胡师,则再伐梁,实无益也。私以为,当以关中稳固后,大司马遣军多道而出,南取蜀,如钟、邓伐蜀故事,而使荆、湘为之策应。而若以荆、湘为主,我为策应,诚恐荆州兵不耐苦战,难免事倍而功半”陶侃久在江上厮杀,荆州兵是啥素质,他自然一清二楚。

“只是,以士达之,老而弥辣,即知其难,亦或迎难而上。尤其以陈道元之言,恐其来无多了”就此把陈训当的观相之语,向裴该介绍了一番。

裴该前世读史,没注意到这个细节,但周访寿数不长,他还是记得的。因此就对陶侃说:“若周士达能杨虎,收汉中,则我更无后顾之忧,乃可直向平阳彼若应诏,我当策应之。”

如今得到了周访的确信,他真打算去攻汉中,裴该便即下令给驻守武都的熊悌之,使其更调梁懃的羌兵,合力同心,寻机南下。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百度搜索?小说?小说网站,b9;f60;f53;bc;Bf4;Ab0;?Ab0;?feb;?e0;?小说,所有小说Od2;Bf4;Ab0;?请大家关注威信“小 说 全 搜”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