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北雄 > 第218章 大势

第218章 大势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月票月票)

大业十二年初,宇文述病死在东都,为皇帝最后做的一件事就是把龙舟造好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一年,李密这个脑后生着反骨,随身还有着九条命的家伙投靠了瓦岗军,鼓起如簧之舌,收服了不少小的义军,又劝着被张须陀追的到处窜的翟让,跟张须陀正式展开了对抗。

张须陀也很上火,由于东都传来越来越严厉的诏令,他只好扔下山东,河北不顾,将全部马都带来了河南,跟瓦岗军算是耗上了。

山东河北的义军被张须陀打的不轻,开始时那些义军领,或死或逃,渐渐都消失在了义军队伍当中。

窦建德渐渐吞并各路义军,势力膨胀的越快了。

这个时候,皇帝杨广又蹦了出来,告诉们,他还活着呢。

他令毗陵通守集数郡府兵几万,给他修缮毗陵宫室,据说修的很错。

估计那都是下面骗他呢,这个时候,谁还敢集合府兵去修什么宫室?

江南已经整个了起来,各路马纷纷起事,当然,江南的义军和北方的义军有着很大不同。

北方是吃不饱肚子,死的也太多了,彻底没了活路,才起来反抗政。

江南不一样,他们还能活的下去,到底是鱼米之乡嘛,但当天下大之后,江南的百姓也开始纷纷起事,他们针对的,不是大隋的统治,而是江南的世阀们。

一直以来,江南大阀们紧紧守护着九品中正制的规则,做的也比较成功。

因文帝当政,江南世阀有所收敛,不过到了文帝末年,因和晋王杨广亲善,世阀渐渐坐大。

到了大业年间,江南的土地兼并已经是非常严重了。

世阀对平民的压迫也到了一定的程度。`加之皇帝杨广两巡江都,都是数十万的规模,糜耗钱粮无数,这些都从哪里来?

各个世阀感到吃力之余。只能转嫁给百姓。

随着皇帝东跑西颠,再加上三征高句丽,江南的税赋也逐渐加重到了一定的程度,百姓渐困苦。

但世阀大族们也在保持着他们优越而奢靡的生活。

他们确实也不很害怕,也没什么顾忌。因为他们的根须已经延伸到了江南的每一个角落,相互联姻,盘根错节之下,即便是皇帝,也不可能一下挖断他们的根基,更何况是一些泥腿子呢。

但他们想错了,当北方大之后,渡江而来的匪们迅在这里找到了盟友。

几乎是举手一挥,便是应者云集。

他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杀死那些大阀派驻在地方的官吏。而非什么开仓放粮。

然后就是不停的斗地主,江南世阀的们和北方的大阀又不一样,他们惯于吟诗作画,出了不少的才子,但等到战一起,他们引以为傲的才学,在蜂拥而来的军面前,毫无用处。

纷纷引颈就戮,几乎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力。

江南大阀哀鸿遍野,于是又记起了他们的救世主。曾经保护过他们信仰,并将江都当成了家乡一样的皇帝来了。

于是乎,纷纷上书皇帝,请求皇帝再幸江南。

这一次。他们想的不是能在皇帝面前展示才华,让皇帝知道江南的文章繁盛,而是请皇帝来救命的。

其实,这也变相的促成了皇帝杨广第三次巡幸江都。

正好,宇文述死了,皇帝很伤心。加之他屡屡再次下诏,想要征伐高句丽而不得,他在洛阳呆的越加不舒服了。

到了大业十二年四五月间,洛阳一处偏殿着了火,皇帝杨广好像还挺明白天下已经成什么样子了,还以为是军杀了进来,于是带着躲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风声鹤唳,木皆兵的皇帝,彻底已经经病了,据说连睡觉都要像婴儿一样摇着才能睡得着。

总之,他对东都洛阳已经是毫无留恋,到了大业十二年六月,终于乘上他那新造出来的龙舟,再次下江南去了。

说起来,这位皇帝吧,也是自古以来,登位十几年,在京师停留的子加起来却不过一载的君王。

在这一点上,谁也比不了,他是独一份儿。

这么一位驴友般的皇帝,你想让他把国家治理到什么程度,那还真是难为他了。

而此时此刻,关西世阀们虽然不如江南这些大族子弟们那么不堪,却也是焦烂额,脑袋上快着火了。

白瑜娑失踪了,西北的叛军分裂了。

但攻势却突然猛烈了起来,最为可怕的是,他们纷纷向突厥请封,获得了东西突厥的大力支持。

关西一下就坐蜡了,国库空虚,到处都在叛,连长安左近都开始有聚众造反。

于是,关西世阀们再也顾不上盯着皇帝或者说皇帝下坐的那张椅子了,除了派到处请援之外,也终于开始认真的派兵平叛了。

军迭起,其势已大,兵力捉襟见肘之下,关西世阀子弟,也终于感受到了其他地方的守臣们那种的无力感了。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收缩防御,让军不至冲进关西腹地来。

作为关西世阀中的翘楚,如今又雄踞太原的李氏阀主,在大业十二年也一下子在关西有了众望所归的迹象。

没办法,都是的。

要是关西和蜀中都安静如初,李氏就算在关西根基上一些,也不至于如此,不定多少能排在李渊前面呢。

但现在,不论李氏的姻亲们,还是李氏的友们,都非常希望,太原留守李渊能带兵回去关西,将事平息下来。

是的,以军功起家的这些门阀,也有些顶不住了。

他们没有把希望寄托于杨广那个败家子身上,而是找到了李渊。

这除了长安中很多在暗中努力之外,也在于他们向来是一个充满了反抗的团体,觉着杨氏不成了,那咱们就换一个吧。

这些家当中,不乏独孤,窦氏,高氏,李氏,宇文,杨氏,元氏这样的关西大姓豪族。

当然,大业十二年初,这些都还方兴未艾。

太原留守李渊确实接到了一些密信,却都被他束之高阁,因为晋地也着呢,这个时候带兵回去长安,只会被扣上臣贼子的帽子,然后……很可能被这顶帽子给压死。

不过招兵买马是必须的,靠着李氏和王氏这样的联合,在大业十二年初,李渊很是招抚了一些晋地军。

然后他做的就比较靠谱了,赏赐官爵,分田地,安抚流民,并开始努力抑制已经差不多可以说是高不可攀的物价。

但他遇到的阻碍也不是一点半点,他想让晋地大族拿出积蓄的粮食来,平抑粮价,遭到了以王氏为的晋地大族的坚决抵制。

他想大举招募府兵,却现粮有点捉襟见肘。

查了查,差点点气歪他的鼻子,雁门马邑楼烦这样的边郡就不用说了,都等着救济呢。

但晋阳仓,汾阳大仓的粮食都到哪去了?

结果等到的答案是,北征高句丽。

这显然有点说不过去,这些大仓的粮食应该是堆积如山,如今却只剩下了一小半儿,难道都运去涿郡了吗?

想想也不太可能,那事也就明摆着了,被给分了,谁分的?这还用问吗?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