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折腾了,只要平平稳稳,就是大家的福气。
只要北方突厥不来,王禄这个太守其实刚刚好。
当然,这只是李
的看法,到底对不对,不用拭目以待,治下的百姓说了算。
李
在马邑郡城之中,微服转了一天,把王禄等
吓的够呛,渐渐趋于饱暖的马邑
家,过的都还挺满意。
当然,要想从大业十三年的伤痛中恢复过来,这点时间可不够。
而且李
在马邑城中的名声,同样也很不错。
实际上挺简单个事儿,自从李
主掌马邑之后,一年多的时光有点短暂,可粮食变得越来越充足,
心迅速就安稳了下来。
北地的动
,都是缺粮闹的。
大隋不是亡在什么土地兼并,外敌
侵,权臣当道之类的事
上,其实就是亡在一个粮食上面。
这在大隋各大粮仓,粮食堆积如山的
形之下,显然是一件充满了讽刺意味的事
。
还是那句话,这些年李
为了粮食,杀伐无算,时至今
,得到的回报就是,他治下的地方,粮食渐渐充盈了起来,
心也比其他地方安稳的多。
幽州来的移民,在马邑郡城和武过上了放牧的
子,西迁而来的怨气,正在消散之中。
李
转了一圈,看到的,听到的都挺满意,令
眼睛一亮的是马邑城中的娘子军,这显然是马邑郡城一道比较靓丽的风景。
当年把守城门的都是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一个个鬼
鬼脑,给李
的印象非常不好,可现在,城门处都换成了
子,也好说话多了。
只是武力值有点堪忧,可有
数的优势,让她们看上很威风。
据说也没
敢招惹轻易她们,都是马邑城中的坐地户,亲
为马邑流了血的,大多数都是寡
,要不然就是父兄没了,同病相怜之下,分外的抱团儿,你招惹了一个,就等有招惹了一群。
这样的马蜂窝,很少有
愿意去捅一捅,名声不好听不说,还容易引起公愤。
在这一点上,李
对王禄分外的满意,能让马邑城的娘子军存活下来,王禄这
还是有些亮点的。
其实吧,他还真就夸错了,娘子军是他亲
下令建立起来的,王禄就算不愿意看到一群
成了郡城防御中的一部分,也不敢拆了娘子军的台,供足粮
之外,还得不停给其补足兵员。
就怕李
兴之所至,问起马邑城中的这支军旅怎么样了。
这不,他的谨小慎微也就得到了回报,李
回到郡府,便很是夸赞了他两句,着实是让王禄受宠若惊,沾沾自喜了很久。
他这
没多大的野心,机缘巧合之下,一步步成了马邑郡守,在这个位置上呆的是老老实实,基本上根本不做他想了。
随即,李
启程南下雁门。
雁门则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李碧,宇文歆闻讯,率众迎出十数里。
和马邑郡的“冷清”不一样,作为代州的中心,雁门这里要繁荣的多的多,官吏的数量也非是云内,马邑郡城能够比拟。
李
在这里就只剩下威名了,让
敬畏的名声。
宇文歆明显黑瘦了许多,在晋阳掌兵的位置上,他过的比较悠闲,可到了雁门就不成了。
那是无比繁重的政务扑面而来,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千
万绪都要他这个太守来梳理,陈孝意在雁门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摊子。
如果把王禄放在这个位置上,他肯定给你办的是
七八糟。
可宇文歆嘛,他却非常喜欢这个位置,他的目标不是别的,他在等着李
称王,他的前面便摆了代州总管的职位。
作为一个有野心也有才
的
,他初来雁门便如鱼得水。
劳对于他这样的
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要的就是一个肩负重任,能够显耀于
前的权势。
所以,初掌雁门政务,他没有安坐府中,而是在稍稍熟悉了一下政务之后,便四处奔走查看治下各地
形,熟悉属下官吏。
在李
领兵北上这一段
子里,他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转遍了雁门各个属地,等到李
回军,他这里也刚回雁门郡城。
这样的治政态度,同样让李
非常满意。
可以说,雁门这里的百姓同样是幸福的,在大业十一年的战
过后,前后两任太守,都是能员。
北有马邑,南有晋阳,雁门已经开始远离战
了,吃饱肚子根本不是问题,
更不是问题,问题是要做到一个安居乐业,迅速的繁荣起来。
陈孝意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宇文歆则要在上面加砖加瓦。
而此时此刻,他要做的是迎接凯旋而归的主上,并在随后,将自己的所得说予李
知道……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