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一句话,这并非是一个开拓者,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的治下富强起来,他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抱负需要实现。
而且,一旦建立军府,也能解决他最为
疼的封赏问题。
他麾下的大军膨胀的太快了,光骑兵就有三万余众,再加上驻守各处的步军,还有从没动用过的府兵,要是全力一击的话,他能拉出十多万
马出来。
这还是他没有大量招收战俘从军,不然的话,这个数量还要激增三分之一。
南征北战了几年,将士们的军功越来越多,封赏也一直在困扰着他。
建立军府,能很好的缓解这种局面,高级将领的升迁,可以用军府来应对,军队的膨胀也给有功将士带来升迁的余地。
至于他一个代州行军总管,有没有资格建立卫府,并赏赐于旁
。
去他娘的吧,连李渊的老巢都让他给掏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于是,这个冬天,李
在雁门,建左右卫府,以尉迟恭,步群两
领之,至于卫府中的其他官职,代州军最不缺的就是有功将领了。
卫府一旦设立,军中一下就出现了一些职缺,其他
顺势补上。
于是,代州军中终于出现了两个建牙开府的
物儿,品级什么的先不谈,这对于代州军而言,可谓是意义非凡。
有了左右卫府,接下来自然还可以出现其他卫府嘛。
这几乎是西魏八柱国起家之事的重演,只不过
家底子本来就厚,李
这里小了不只一号罢了。
很多
,将这个冬天看做是晋北军事集团的一个分水岭。
至此,这个起于云内恒安镇军的边军集团,终于迈出了一大步,既集中,又显得有些分散的兵权,彻底聚拢了起来。
并代两州各部军旅,除了李
之外,终于有了另外的上司,让大军显得更具系统
了。
于是,分散于各郡的募兵,
练,军甲,器械等事,都收归卫府所有,李
再要问起军事来,就不用一个个
去找了,只需责问卫府便了。
例外的是,李
在左右卫府之外,设军法司,将左右卫府的军法之事,从他们那里剥离了出来。
将校军兵,凡有违法
纪事,皆
军法司处置,军法司更有监察诸军,战时督战之责。
实际上,这个冬天让李
忙里忙外的就是整兵一件事了。
其实,建立卫府之后,整个并代两州军旅,差不多也就分为了三部,左右卫府各领兵权,然后就是李
亲军,以罗士信和薛万彻为首。
其他诸将,或充于左右卫府,或在李
亲军名册之上,之后点兵,不用再靠记忆了,拿着三部名册,直接点名字就成。
这对于李
而言,确实省事不少,军队膨胀的太快,他都快记不住一些
的名字了呢。
当然,这事也算是李
为自己谋福祉了。
有了左右卫府之后,他府中再有几个司马,他自己确实省事不少,不用大事小
都到他耳朵边来叽叽喳喳了。
这等于是变相的分权,府兵制的福利之一。
驻于汾阳的尉迟恭跑回来了,回到楼烦的步群身子还没热乎起来,就也顶风冒雪的来了雁门。
雁门来来往往的信使也多了几倍。
大家都是火炭一样的心思,根本不惧什么严寒风雪。
到了九月间,李
带着李碧等
启程南下晋阳,别看只设立两个卫府,这个冬天都不一定能完成。
他还需要到晋阳跟陈孝意,温彦博商量一下。
实际上,晋阳才将是以后并代两州的心脏,雁门这样的边郡,用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王者气,地理位置照着晋阳实在差了一些。
此时陈孝意和温彦博两位已经等的有些冒火了,李
才算姗姗来迟。
李
一到,陈孝意和温彦博的心立马就安稳了,其实不光是他们,晋阳上下所有的
差不多都是这个感觉。
这就是主心骨的作用,李
用大大小小的战事建立起来的威望和地位,在众
这种心理上,得到了最为直接的证明。
实际上,晋阳面临的局面和雁门完全是两个样子。
雁门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已经具备了基础,只待好好建设就成了。
而晋阳这里,则完全是
事上的事
。
晋阳是晋地门阀大族的一个聚集地,这里大大小小的家族在城
变幻大王旗之际,
心都是忐忑不安的。
李
在的时候,他们都挺安静。
李
领兵北上,唐军聚集在介休,大兵压境之下,晋阳的守备明显有些空虚的意思,
心就不那么安稳了。
当然,也并无怪之处,这是新据之地的特征。
实际上,像这样的坚城大邑,唐军就算举国而来,只要城中上下,一心死战,唐军也别想占到便宜。
可还是那句话,战争不是游戏,很多因素影响着战争的走向,
心向背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不然的话,像长安,洛阳那样的地方,哪里还有什么
能攻得下来?
(月票月票,出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