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北雄 > 第453章 笑话

第453章 笑话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此时,并代大军早已撤至平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种战略的后撤对于机动极强的并代大军而言,不算什么,而且,几乎是唐军在绛州起兵之初,后撤便已开始,所以,给大军留出来的时间就太宽裕了。

而为了尽可能的迷惑唐军,在雀鼠谷还跟唐军厮杀了一场,也同样给大军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一至平遥,令大军就此驻扎休整了一天之后,便开始在平遥布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高营垒,用了十余的时间,整个将平遥城以及周遭数里变成了一座大兵营。

等到尉迟信等率军归来,从容的进各自驻扎地域,平遥城左近看上去就像一个满身是刺,而又爪牙锋利的巨兽一般了。

等到前方报说唐军出雀鼠谷,进介休城的时候,和唐军完全不同,并代大军已经彻底安静了下来,全军上下都在等待着最终决战的来临。

而与大军相距近百里的十余万唐军的动静,再也逃不过并代大军的耳目。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从李而下,一直到军中众将,甚至是军中兵卒,尽都再无他想,只待和唐军一战而已。

在战略上,唐军已经彻底进了并代大军的节奏,一切的战前谋划,都已实现,剩下的就是战术上的较量。

此时,李已经不去想唐军会不会北来,猬集于介休的唐军和之前那三万唐军除了数占优,雀鼠谷也还算留有些微余地之外,并无其他区别。

就算唐军不来,他也会在冬天到来之前,率军南下与唐军一战。

其实,在李看来,从唐军穿过雀鼠谷,进驻介休的那一刻起,唐军就已经差不多失去了后撤的可能。

狭窄的雀鼠谷,根本不是十余万唐军能够从容退守的地方。

李通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根本只存在于他本的臆想之中。

就像并代大军一旦选择在雀鼠谷以南与唐军决战,那么并代大军的后路其实就已经断了,战事一旦不利,想从雀鼠谷北撤和自掘坟墓也没什么区别。

而现在,李已经给唐军在这近百里的地方挖好了坟墓,唐军是自己跳进来,还是等着旁踹上一脚,对于李来说都差不多,区别之处只在于时间和力以及自身伤亡的问题。

四万余骑军,除了留阿史那吉乎率五千作为李的中军,留在平遥之外,尽都驻扎于平遥以南。

不到百里的距离,地界也远远谈不上开阔,对于骑兵而言,确实不算是最佳的战场。

可并代大军的骑兵太多了,这种规模的骑兵无论是正面冲阵,还是沿途袭扰,距离对于他们的影响,其实已经不太重要了。

如果有适合的战场,光这些骑兵,就能在野战之中和十余万大军一较高下。

其实,唐军最大的失误,不在于自身如何,也不在于进了敌设好的战场,而是唐军根本没有做好应对数万骑兵的作战准备。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次手握十几万马兵权的李通,甚或是大部分唐军将领,都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这一点。

多数都自以为是的认为,起于并代边郡的李,根本无法阻挡兵力雄厚的唐军。

而唯一见识过并代大军军威的姜宝谊,也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在介休城望几眼,之后就昏脑涨的在守城的他,加上为了推卸守城不利的罪责,给唐军上下带去了很多错误的信息。

尤其是在骑兵数量上,更是胡言语的厉害。

当然,不管怎么说,李如今听不到那么多的好消息和坏消息,他的治下没有李唐那么大,也没有那么多的敌

边郡就是这点好,只要突厥不来,那么也就后顾无忧了。

而李也不是什么军前将帅,他是并代两州的主,没能够着他去做什么,一隅之地也有一隅之地的好处,没有李通和裴寂那么多的烦恼。

这些天李过的很规律,听取探报,巡视各处军营,到了晚间,便将闲着的将领招来,在帅帐中吃晚饭,顺便商议军

陈圆的伤势也好的差不多了,李令其领兵守卫平遥四城,差不多就算是顶替了薛万彻,成了李的中军官了。

等到听闻唐军出雀鼠谷进驻介休,李心中大定,战事进行到这一步,皆在他料中,那种运筹帷幄的满足感,很难用言语来形容。

这个时候,他要做的事非常明确,仔细探查唐军动静之外,还要屏蔽战场。

此时他不会在意唐军如何,有介休和雀鼠谷在,唐军主动退兵临汾的可能已是微乎其微。

摆出决战之势,引唐军北来或者吓阻唐军于介休,都在他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这无疑是一场两军斥候的较量,数之间,从平遥到介休,在这方圆数十里范围之内,两军斥候纵横往来,相互厮杀,先就在这片沃土之上抛洒下了无数的鲜血。

边军锐中的锐,在原上曾和突厥相互搏杀的代州游骑,用他们的彪悍凶猛和更为娴熟的杀戮技巧以及他们默契的配合,数之后便轻松的成为了这处战场上当仁不让的主角。

自从大业十一年冬天那一场艰苦的缠战之后,便再没有在敌面前退缩过一步的代州骑兵,这一次明显被李压制的太狠了。

当李稍稍放开缰绳的时候,这些骑兵锐就好像刚刚逃出了牢笼的猛兽一般,疯狂的有些过了儿。

之后,当唐军斥候损伤惨重,纷纷逃回介休的时候,唐军大军周围,竟然出现了不少并代骑兵耀武扬威的身影。

当然,跑的足够远的他们,很快就被招了回去,不然的话,这些家伙可能会尝试冲击一下唐军的外围营地呢。

并代大军将领以及兵卒的求战,和唐军上下完全不同,虽说同样都很强烈,可边军将士临战之时,杀戮和毁灭的其实要占很大一部分。

当他们进战时状态的时候,他们一个个便都成了十足的亡命徒,只想看到鲜血,无论是别的还是自己的。

而在这非常疯狂的野兽脖子上,套着的是一条叫做军纪的绳索,不然的话,他们和突厥骑也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和麾下已经有点显得过于躁的将士不一样,李在平遥冷静的观察着南方的动静,并极力继续压制着骑兵将领们求战的声音。

他耐心的一遍遍的跟将领们重申军纪,让各部将领听令行事,不得擅动。

步军要省心的多,他们到底比骑兵少了两条腿儿嘛。

此时李其实也感觉有些怪了起来,要知道对面唐军有十余万众,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初大家议论要选择在雀鼠谷以南与唐军决战的时候,各皆有惴惴,对大军决战的信心都有点不足的样子。

可当大军退至平遥以后,将领们突然之间就渐渐都变了,一个个信心百倍,好像比他这个主帅还要强上几分。

临战之际,李无暇多想,士气高昂总归是好事儿嘛。

实际上,这种变化并无怪之处,几乎是百战百胜的晋北骑兵劲旅,在越来越频繁的战争中已经逐渐养成了独属于他们的自尊和骄傲。

退兵的举动虽有明确的战略目的,可还是刺激到了他们的心,让他们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屈辱,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很快就抛开了心底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