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北雄 > 第598章众议(一)

第598章众议(一)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四月末尾,北地的天气渐转湿暖,已经来到春末夏初时节。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汉王府正堂,李居中而坐,众排列两厢,文武二三十济济一堂。

这是李称王之后,第一次正式召集众议事,其实也象征着最为繁忙的一段时间终于结束了。

春耕之事已经接近尾声,今年晋地各郡雨水颇为丰沛,春耕进行的很顺利,只是短缺问题凸显的愈发明显,各处报上来的户籍记录使触目惊心。

经历了近十年的动,晋地锐减的事实,终于整个清清楚楚的呈现了出来。

随着一连串的数据从户部侍郎苏亶的嘴里冒出来,李面无表,颇有振奋的臣下们渐渐屏气凝,变得心有戚戚焉。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就算大家都有着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些详实的数字之后,还是不能无动于衷,因为事实总会比想象更加残酷。

时至今,晋地十三郡的锐减了一半儿还多,今年耕种的田地有一多半都是新开垦的“荒地”,而且带来了一个非常怪的现象,流动大异于往常。

晋地最为富庶的河东数郡百姓,北迁的不在少数,并代两州百姓却又有南迁之势,这里面有官府授意,也有百姓自发,反正和承平时节是完全不一样了。

而由于丁不足,各郡耕地皆留下了大片的空白,多数收归官府所有,带来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可能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官府都有足够的土地发放给百姓而已。

锐减影响到的可不止是耕种,政治军事经济都在影响范围之内,像现在,李哪里还敢大肆征兵?劳役在李治下其实也已废止多时。

就算如此,想要恢复旧观,恐怕也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

而在不久的将来,李还将用兵于外……恐怕唯一让感到安慰的就是,其他诸侯那里况只会更差。

显然,杨广给大家留下了个十足十的烂摊子,而接手的们却正在砸锅卖铁将最后一点家底消耗净,这是汉末战其实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作为隋末群雄中的一个,李这会也高尚不起来,锐减之下,他还是必须为将要到来的战争做出准备,不可能让军们回归田野,去补充力上的缺憾。

粗粗组建起户部的苏亶,说出来的差不多都是坏消息。

户籍,土地的统计全部归于户部,除了上党和长平还有去岁冬末刚经历了连场战事的临河郡之外,其他诸郡的统计工作都做的很细致,和实际况相比,误差不会太大。

瞒报哭穷和虚报邀功在这会来讲都没什么意义。

之后苏亶的话题转到了户部另外一个重要职能上,也就是税赋问题,说了几句,连苏亶自己都沮丧了起来,声音渐渐低沉嘶哑,如果只他自己,哭上一鼻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诸部方立,最烂的摊子可能就数户部了,巨减,田地荒芜,而税赋却还没见到影子,你说他现在戴上的这顶官帽到底有多重?

也就是苏亶还年轻,为官资历渐之下,心境城府都已成熟了起来,不然的话,这样一个摊子他可收拾不起来。

而现在嘛,他却能够顶住压力,先将户部组建了起来,其实和其他几个相仿,也就是从当初总管府中把自己的手下拉出了一些,将户部的架子先搭了起来。

然后便送上呈文,想要在夏初的时候亲自到代州走一趟,不为别的,只因为今年代州将要收取粮税,明年并州也会加进来,只要做的好了,这会让户部的腰杆渐渐硬朗起来。

当然了,现下户部上下好像在担山爬坡,众在压力之下都有些凄凄惨惨,可说起来,越是战时节,这个衙门越是重要,隐为六部之首的绝不会是吏部,而是苏亶的户部,不然的话,李也不会让他一个来说话。

这对苏亶而言无疑是一种褒奖,可也不会阻止他将一条条的坏消息罗列出来,清清楚楚的展现在众面前。

说了很多,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晋地疲敝,再要折腾,嗯,还是小心一些为上啊。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虽然赋税还没影子,可去岁秋后各处的仓储却是半满,大家吃饱肚子不是问题,再要用兵同样不用担心。

用有些自傲的话来说,晋地仓储如今当为天下之冠,谁家都比不得。

其实,当洛阳大仓渐渐枯竭,自文帝杨坚时所创立的大仓制度便已趋于完结,储粮最多的洛阳大仓薄西山,黎阳仓空空如也,永丰仓也走到了尽,涿郡粮仓更是差不多能饿死老鼠了。

于是,可以预见的,今年秋收之前,北地将面对的是大面积的粮荒,王世充,窦建德,李渊等几乎皆不能免,他们都将为之前大肆征战付出可观的代价。

连王世充都闹起了饥荒……此时李其实已经隐约的感觉到,粮食,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这会不会进一步加快统一的进程呢?

按照原来的轨迹,李唐东征西讨,无往而不胜,其根本原因是不是在于大家都有点支撑不住了,所以一场场你死我亡的大规模决战也就发了出来?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对于粮食充足的晋地来说,利弊之间却要好好琢磨一下了。

好话没说几句,苏亶手里就又拎起了子。

“粮虽说颇为充盈,可河东诸郡大多缺粮,如今看来,六七月间,北粮南调之事已不可免……”

好吧,河东作为晋地腹心却要接受北边边塞的救济,新来的岑文本,杨恭仁等自是愣不已,其他多数起于并代,对南边嗷嗷待哺的河东不免起了几分怨尤。

随后,银钱之事上苏亶也说了几句,如今晋地南北的粮价虽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可也渐趋平稳,河东粮价高上一截,短时间内降不下来,却也没什么上升空间了。

北边的并代两州的粮价回落的很快,市面趋于平静,繁荣之像初显,货易之事一下便多了起来。

铜钱的短缺问题进一步凸显,这让之前李发行银币之举显得高瞻远瞩,让苏亶极为敬佩。

而晋阳城中的商们首先受益,对新发行的银币不释手,这种轻便,币值又大的货币其实天然就是为商们准备的。

而这个时候晋阳城中的商和晋阳门阀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商们喜欢,门阀中也就很快接受了它,再有官府作保,这种新的货币很快就向外间扩散了出去。

到了李称王的时候,这种银币终于有了新的名字,被称之为汉银,在并代两州行之甚广,普遍的被用到了牛羊易当中。

有点哭笑不得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亶发现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银币,用途最广的竟然是渐渐兴起的隶贸易。

隶贩子们上蹿下跳的拿着明晃晃的银币,大肆购买仆,转手卖于门阀世家,易之方便,获利之丰厚,让这些亡命之徒喜笑颜开。

在战事上的接连胜利,简直就是给这些家伙们打了一支支强心剂,让他们成为晋地商中最为活跃,也最为胆大妄为的一群

其实到了李与李世民决于蒲坂的时候,这些商已经成了规模。

他们往来于门阀府邸之间,渐渐的和门阀中结合在一起,并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比较平稳的生财之道。

为了避免官府打压,嗯,也许是听闻李云内对户籍分外看重,他们渐渐有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