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南明鼎革 > 第25章 收回商赋承包权

第25章 收回商赋承包权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作者按---明朝末年,面对辽东鞑子,国内剿匪朝廷开出征收三饷药方(辽饷每亩派银9厘,从土地上征收526万;崇祯十年到十三年征收剿饷280万,崇祯十二年开始每亩征收练饷1分银子,计720万两,如此三饷每亩共计摊派2分3厘,从土地上合计征收1536万两,相当于2-3斤大米。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如此饮鸩止渴,再加上天灾祸,李自成义军一河南如燎原之势不可收拾,直至明朝末年。

同样在清朝中叶面对太平天国南方财税重点沦丧局面,满清在各地设置关卡征收厘金,通过各个税关货物征收1-5厘税金,层层设关层层收税,如此在宣统年间达到4300万两白银。

从税制角度来说,满清通过厘金这种间接税比起明朝直接摊派到田赋中高明。

而主角作为地方乡绅无法设卡征收厘金,而直接将地方集市税赋征收纳管控范围,虽然得罪利益集团,但其税收基础要比满清厘金大。

接上文

而趁着这个机会,兴隆集乡(保)长刘先发则忙着接管地方事务。

方圆三十余里就只有这样一个集市,一旬两天逢农历一、六赶集,方圆三十里的民众都早早出门,背着担着要易的货物,呼朋唤友的赶到集市买卖货物。

农忙刚过,忙活了半个月家里面用品需要更换,这天赶集的非常多,流慢慢的汇集,在离集市一里远的地方居然汇合成长长的流,熟悉的不熟悉的相互打着招呼,向集市赶去。

大家有说有笑的,突然看到前面有停下歇息,有的更指着远处山沟议论什么,大家感到稀,一个个抬望去。

远远的看见有在岩石上用石灰写了几句号,与蛮清愚昧固步自封不同,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环境下,各个家族都有请私塾,教族中子弟读私塾。

大的家族私塾老师多,读书的子弟多,小的家族虽然数少,也拿出钱两断断续续的请私塾老师。

再加上一些沾亲带故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子弟,如此民间识字的男丁超过三四成,可不像蛮清那样愚昧无知。(爷爷过世已经十年,让惊讶的是其竟然能够背论语,真是匪夷所思)

岩石上有字,这可稀了,识字的边走边念,而不识字的更是竖起耳朵细听,念的听的一个个喜形于色,但又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为何如此,主要因为上面写的与现实相差太大了啊。

“集市官派乡公所,商赋3-5厘,不给少给税票者,贪污”

这兴隆集是刘大爷承包的,刘大爷承包兴隆集税赋征收已经十多年了,难道官府派来管理直接管理了?

“清丈土地,上上等良田正赋5升,上上等旱地正赋3升,加上三饷与各种摊派翻倍。”

一听喜出望外,前几个月村中有几个后生抗税抗摊派,实在是离谱了,自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虽然有利于朝廷征收银子,有利于通便利省份,但内陆省份则完全不一样。

过去官府征收粮食用斗量,虽然也会多一点,但也还是有一个量。现在官府直接征收银子,光火耗就多征收五成。

一亩上上等旱地本来正赋3升,即便加上三饷也不过6升小麦,但官府征收到1斗2升左右,再加上火耗,得实打实买两斗多小麦,征收太多民众苦不堪言,一些选择逃荒,而绝大多数则在家中煎熬。

前几个月听说罗家堡保长杨秀才带抗赋抗摊牌,大家激于义愤纷纷参加,后来听说杨秀才赶往府城找巡抚理论被扣留,想不到今天终于有结果了。

大家面露喜色,很多连声欢呼道:“青天大老爷,现在我们有救了。”

“火耗两成,多收者贪污”

自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虽然方便官府衙门但则苦了一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田赋丁赋缴银子,火耗完全看衙役心

少则三成,多则五成,如果只是两成,那实在太少了吧。

“免费为男丁办理身份证,防止土子细作混

身份证,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大家都是下贱的农民,按理说农民要远出的话需要到县衙门办理路引。

但这种东西办理起来非常麻烦,也没有那个真心办理。

“清理户,每丁丁赋1钱2分”

也不可能,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征收到5钱了,搞得大家逃荒的逃荒,有的脆落为寇,怎么可能1钱2分银子。

“税票可抵税,1两税票抵5分税银”

再说了,这税票是什么东西,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

“参加里兵,保境安民,反对官府横征敛”

风闻秀才公杨麟已经回到罗家堡现在正招兵买马,筹集粮以准备讨伐土子。

若通过考核成为里兵正式成员,不但家中一名男丁免除丁赋,而且每天可以领2分银子,虽然比乡下工钱要低,但对乡下或者是一条出路

若考核不合格刷下来的也不用担心,每里有10个候补男丁,不但免除丁赋,农闲训练时包吃包住每天还有1分银子补助。

......

大家念叨着,很多不以为然,有的更认为这是那个诚心恶心刘大爷呢?

有的诚心看好戏,嘀咕着今天这兴隆集大概龙争虎斗,何方圣胆敢如此戏弄刘大爷呢?

大家边走边议论,都不以为然,有的嘀咕,若真的按照这个执行的话,虽然这几年天气不好,但大家还是能够混过温饱,有好子过的。

大家赶到市集,让惊讶的是在场,在场子里面多了一些陌生,这些有的打扮成书生模样,有的则是一副公差打扮,站在场收税。

难道真的变天了,难道刘太爷不再收商赋了吗?大家感到惊讶,有的更是努力寻找那些白役的身影。

惊讶的是这些读书一个个态度都颇为和蔼可亲,简单评估东西价值之后,迅速的算出税金,让大家缴纳税赋。

税金不高,至少比往刘大爷他们收得少,低于1钱的货物不需要缴纳任何税银,超过的也收得非常少。

在收完税银之后,让惊讶的是居然还撕票,缴了多少撕多少票,指着票据,一个书生模样的提醒道:“大爷,这是税票,好好保存,将来可以抵丁赋的。”

何老哆哆嗦嗦的接过税票,不敢置信的看着对方,问道:“这位差官,这,这几张纸还能抵银子?”

杨麟笑了笑,点道:“是的,大爷。这可不是寻常纸张,这是税票,是你缴纳商赋的凭证。

你这里有6个铜板的税票,这一张上面写了一个五字,是五个铜板的税票,这一张税票上面写了一个一字,是一个铜板的税票,加在一起是利用个铜板的。

如果凑齐20个铜板就能抵1个铜板的丁赋,若你一年能够凑齐1两银子的,也能抵5分银子的。

一年下来,若是凑齐2两4钱银子的税票,到时候衙役来收丁赋,直接将这税票过去就好了。”

何老大惊,接过税票仔细看了看,上面有两个红色印章,虽然信了三分,但还是将信将疑的问道:“差爷,你,你没有骗我老汉吧,官府公差收田赋丁赋什么的,一个个恨不得多收一点,怎么这几张纸能够抵钱呢?”

杨麟笑着指了指税票道:“大叔,你看看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