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南明鼎革 > 第29章 训练火枪兵

第29章 训练火枪兵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第二天一大早先是队列训练,足足训练半个时辰,然后再是专业训练。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推举上来简单温习,或者当场提问,如此在搞了半个时辰,最后就是让大家认识枪支,了解放时为什么会炸膛?

由于有昨天经历,再加上大家都是年轻后生,一个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接下来就非常容易了。

最容易发生的部位是这鸟铳与木柄连接处,若是枪管与木柄结合部位发生松动,或者火药放得太多炸威力太大,极易造成连接处炸膛。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工匠偷工减料,本来应该是熟铁,但若使用生铁连续击可能炸膛。

加工工艺不过关,部分位置枪管太薄,铅子撞在上面被击穿,发生炸膛。

火药放得太多,炸威力太大,发生炸膛。

造作方法不当,发生炸膛。

如此前前后后列出十余条,虽然原理说得一条一条的,前世也多次使用鸟铳,但如何看鸟铳是不是有问题就麻烦了。

如此足足搞了一天,然后每各自放一铳之后,就是被诀,就是讲解要领。

再然后就是鸟铳杀伤力,除此之外,杨麟最关心的就是鸟铳威力。

散弹是由较多小的铁砂组成,迸出枪之后呈分散状,最远能够出三四十米(现代猎枪程多在50米左右)。

另一种是实心圆球,正如前面试验那样,最远可达200米左右,但即便最好的鸟铳手也只能准确命中百步(120米)的形靶子,而一般手更近了(西方认为在一百码,也就是91米可以准确命中)。

古书对其杀伤力多有描述,如戚继光在《练兵纪实》试验认为“利能甲,能命中,弓矢弗及也。犹可中金钱眼,不独穿杨而已,夫透重铠之利在腹长”。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试验认为“鸟雀遇于三十步内者,羽碎,五十步外方有完形,若百步则铳力竭矣。鸟枪行远过二百步,制方仿佛鸟铳,而身长药多,亦皆倍此也。”

在用湿棉被试验鸟铳火力,在八十步可以穿两层湿棉被,在五十步可以穿四层湿棉被,如此可见其威力。

1814年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col.geehnger)认为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可以打中80码(73米)、甚至是100码(91米)外的形靶;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137米)外被敌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打伤的话,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

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击200码外的的话,你不如改为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率是一样的。

而主角前世本来是枪支好者,穿越之后又每天苦练,当然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鸟铳手。)

亲自试验,对无防护目标,在100步(120米)有一定杀伤力,在八十步(96米)开外能杀目标,在五十步(60米)开外有致命杀伤力。

对棉甲等防护目标,在八十步(60米)能甲,在五十步开外(36米)能杀目,在三十步开外产生致命伤害。

对两层棉甲等重型防护目标,在五十步开外(60米)开外能甲,在三十步(36米)开外能杀目标,十步左右(12米)能轻松杀目标。

(西方试验,欧洲胸甲骑兵所装备板甲也不能抵挡40英尺也就是12米开外的发子弹。

这只是一般鸟铳,若使用扳钩铳等枪管长120厘米全枪长150厘米的大鸟铳,甲能力比小鸟铳远远20步,在军中选用身材高大的汉子充任。

即便如此,但其威力远在弓弩之上,《练兵纪实》认为优秀弓箭手重箭击标准不过80步,即便呈现45度远,轻箭也最多出200步远而已,但根本没有准星,主要通过箭雨恐吓对方。

这几天查找兵书找到放铳诀,现在大家都已经熟记于心,每个兵丁都能倒背如流,即:

一洗铳、二下药、三药实、四下铅、五送铅、六下纸、七送纸、八开门、九下药、十按火绳、十一开火门,十二三点瞄准,十三放铳。

如此可见明朝末年放铳动作麻烦,简单装填火药就有六步之多(上火药、铅子、牛皮纸),若再加上开门下药,别已经放了六箭四弩,而自己则没有放一铳。

但放铳动作异常繁琐则非常容易出错,每天除了队列训练就是反复练习放铳,但很多就是记不住,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即便平常训练正确完成装弹动作的也不过8成,若战场使用可想而知。

迫于无奈,杨麟只得采取叠阵方式,也就是一个在前面放铳,另外两个在后面装填火药铅子,装填引火药,如此才稍具规模。

到九月中旬朝廷各路大军陆续开往川北,现在正兵分三路围剿盘踞在州达州蓬州的土子。

川北总兵马乾、参将丁显爵率部兵出广安州,作为侧翼以攻击土子老巢广安州。

参将赵荣贵、广元守备杨展率部兵出广元,作为侧翼攻打州。

而四钏巡抚陈士坐镇顺庆府居中协调,川北兵备道龙文光统率四钏总兵刘佳印、参将王朝阳、守备谯应瑞、冯有庆率领所部夺取刚刚被土子攻占的蓬州。

虽然中路主战场在相如县嘉陵江两岸,在北岸总兵刘佳印率领主力围攻相如县城,在南岸参将王朝阳、守备谯应瑞率领偏师攻打运山古城,杨麟所率乡丁保障的是南岸明军粮

俗话说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按照当与四钏巡抚陈士的约定每天保证前线一百担粮食,杨麟则隔三差五的带着乡丁解送粮奔赴前线。

但整个相如县面积足足有一千三百平方公里,从罗家堡赶往前线需要也有四五十里地,常常需要早上出发,大家肩挑背扛的走上一天路程,来回至少需要两天路程。

在古代民众除了需要缴纳田赋丁赋,更重要的是要服徭役,在太平时期每年甲首带着甲丁将粮食运输到官府指定地点,这就是最常见的徭役。

而在战时期向前线馈送粮,也是一种徭役。

与田赋丁赋不同,服徭役完全是无偿的,很多时候民众还需要负担期间损失,比如江南地区民众将粮运往京师那是不管你路上损耗,路上住宿投店花费,你要将官府指定数额的粮保质保量到官府手中,否则就犯了大罪。

早已经筹齐了,如何将其解运到四五十里的前线这可是一个大问题,按照巡抚衙门粮官傅迪吉的主意,最好方式就是向下面各里甲摊派壮丁,然后大家肩挑背扛的将粮食运往前线。

该想法一经提出就被否决掉了,别的不说大家乡里乡亲的抬不见低见,若是完全采用武力方式捆绑大家服徭役,如此今后怎么做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