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平时很少有机会给林业方面的专业
士进行野外动物考察,象黎本清这样的老猎
就是最好的调查对象了,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每一种猎获得动物都能相当准确的描述出特征来,这使得穿越众的判断方便了许多。
黎本清见他们拿了个本子,不断的把他的话记录下来,即惊讶又得意,闹不清为什么这些除了平
里没事嚼舌
说闲话的东西这几个汉
会这么看重,还拿字记下来。对他们的来意更增加了几分秘感了。
因为正值枯水期,水量不大,水流很平缓,用竹篙撑船上溯并不吃力,只是经常要经过
石浅滩,众
常得下竹筏推行才能过去。有些地方
石滩出了水面,还要把竹筏抬过去才能继续前进。
随着竹筏的上行,勘探队仔细观察着主航道以及旁边支流的变化,不停地记录周边的地形地貌,植被种类。岸上树木稀疏,但是灌木
丛茂密,竹筏划过,不时会惊动
丛里的鸟雀和一些不知名的的小动物。两岸都没有
类活动的迹象――黎本清说得来冒险的汉
开矿者并没有在这里留下多少痕迹。
行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竹筏终于到了后世被称为三汊河镇的地方,当然此地现在还是一片荒芜的
原。水流变得很浅,竹筏不止一次的擦到了河底的砂石。至于石碌河,这条昌化江的支流现在根本不能行船,只能勉强淹没
的脚踝而已。
勘探队决定在此弃船登陆,众
一起动手,把竹筏都拖上岸来。据黎本清说,沿着这河往上游走。再走个五六十里路就到了。因为天色将晚,大家就在这里宿营休息,准备第二天一早再出发。
勘探队在营地升起一堆篝火,点着了许多青蒿熏蚊子。为了防止起疑,考察队没有把太过惹眼的装备器材拿出来使用。不过他们的火柴、睡袋和
粮还是引起了黎本清的强烈兴趣――特别是火柴。晚饭是
地系列
粮。黎本清第一次吃米饼,居然说很好吃。大家便把自己的那份让了不少给他。黎本清做了竹筒饭来回报,加上少许食盐、香茅之后,竹筒饭滋味让大家胃
大开。
夜快要睡觉的时候,他们听到一种可疑的咆哮声。想到了黎本清说得黑熊的事
,许多
都紧张起来。为了保障平安地睡觉,崔云红关照把枪支准备好,同时多燃起一堆旺盛的烈火,大家
流值班,不断地大量加添燃料――这里
和小灌木的枝条遍地都是。
第二天,他们早上五点钟就都起来了,匆忙吃过早饭重新上路。大家继续沿着河流向上游走去,七拐八弯的,着指北针、地图和黎本清的引导,又走了五六十里路,
落时分,他们终于到达了山脚下,清澈的河水从前方的一条山谷中缓缓流出。
“这里就是亚玉岭了。”黎本清指点着。
崔云红知道到地方了,他找来指北针,对照着夕阳看了看,指南针的指针指向了西南方向,顺着指针的方向看去,是一座红褐色的山峰。他点了点
,这一带应该就是著名的海南石碌磁铁矿了。
众
一阵激动,石碌铁矿啊!这个中国最大的天富铁矿,平均含铁量42%以上的磁铁矿储量将近三亿吨!还伴生着钴、铜、镍、银、硫、白云石等多种矿石,要不是这里不产煤,石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型煤铁复合体基地了。
崔云红激动的
晕目眩,差点要摔倒了,正要一鼓作气就要带着设备往山上爬去,大家赶忙阻止,说现在快要天黑了,爬山不安全,明
再去不迟。
当下在溪水边设立营地宿营。一夜无话,第二天,崔云红带队,组成了一支5
小分队上山。余下的
留守营地。
亚玉岭并不高,山势也无陡峭之处。山坡上的整体植被还是稀树
原的景观,有着大面积一
多高的茅
。虽然比热带雨林好些,攀爬也颇为吃力。幸亏有黎本清这个老猎
带路,他会选择植被比较稀疏的路线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