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时的户部衙门,赵俊臣的办公房间之内。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因为德庆皇帝的旨意,一位御书房的太监将陕甘与山西的旱
奏章送到了赵俊臣的手上。
在两份奏疏中间,还夹着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文祸已生”四个小字。
这是内廷向赵俊臣暗中通报消息,表示赵俊臣的计划一切顺利的意思。
扫了一眼纸条之后,赵俊臣拿起一根毛笔将纸条彻底涂黑,然后就将纸条随手丢到了一旁,完全没有任何在意的样子。
意料之中的事
,并不值得幸喜或者得意。
只是,这场文祸一旦出现,受损最大的
无疑就是太子朱和堉了。
回顾着太子朱和堉近段时间以来的表现,赵俊臣心中暗暗有些叹息:“想当初,太子他横冲直撞、四处树敌、不撞南墙不回
,
费了自己的全部优势,如今太子总算是有了进步,但也彻底的失去了所有机会,实在是可悲可叹。”
暗暗感慨了几句之后,赵俊臣的心思也就回到了朝廷公务上面,伸手翻开了陕甘与山西的旱
奏章,看到里面的内容之后,表
终于是渐渐凝重了起来。
陕甘与山西连续数年发生旱灾,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然后,赵俊臣抬
唤道:“来
。”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一位户部文案推门进
房间,向赵俊臣躬身行礼道:“大
您请吩咐。”
赵俊臣吩咐道:“将近三十年来朝廷各地的赈灾账册给我拿来,我要过目一遍。”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之后,这位户部文案不敢怠慢,连忙就去准备了。
很快,这位户部文案就拿来了厚厚一摞书册,这些书册里面详细记录了明朝近三十年以来所有灾
的赈济
况,恭敬的捧到了赵俊臣面前。
赵俊臣伸手接过账册之后,抬手一挥,户部文案就悄然离开了房间。
而赵俊臣则是
专注的翻阅账册,面露思索之色。
良久之后,赵俊臣终于翻阅完了这些账册,但面色则是愈加凝重了。
事实上,赵俊臣此时的表
,要比往常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凝重。
“果然!最近三十年以来,明朝各地发生各类天灾的频率越来越高了,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了,尤其是近几年时间,更是连绵不断……若不是明朝已经承平多年,尚有些存粮积蓄,社会秩序也还算是安定,恐怕早已经被这些连绵不断的天灾给拖垮了……但这些天灾若是不断发生,朝廷又能够坚持多长时间?……户部的存粮数量已经很危险了……”
德庆皇帝看到陕甘与山西的灾
奏疏之后,只是感叹朝廷最近几年的运气不好,许多地方都是天灾连年,但赵俊臣则是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小冰期。
在另一个历史时空之中,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小冰期的出现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大约从十五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
了一个阶段
的极寒天气,通称为“小冰期“,由于经验不足,防御措施不及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农作物减产,随后还出现饥荒、流民、农民起义等等连锁效应,最终明朝也因为这一系列的天灾
祸耗尽了所有元气、走向了终结。
而这个历史时空之中,明朝之所以能够延续到现在,除了崇祯皇帝的心机手段变得更加高明之外,也是因为原本应该出现的小冰期并没有如期而至,所以明朝的元气也没有耗损太多,依然能够坚持得住。
但看到了近年来的天灾汇总之后,赵俊臣心中不由有些警惕。
或许,小冰期只是延期了,如今更已经是渐渐
近了……甚至,小冰期已经来临了!
所以,也难怪赵俊臣的表
会变得如此凝重。如果当真是小冰期来临,那么近年来的种种灾
都只是前菜罢了,接下来明朝各地的天灾
祸还要进一步的愈演愈烈。到了那个时候,以明朝如今的状况,又能够坚持多久?
要知道,因为没有经历明末清初的种种浩劫,如今的明朝
已经
近了两亿之多,所以小冰期一旦来临的话,所面临的压力也要远远大于另一个时空的明朝。
朝廷一旦失去了赈济灾民的力量,那么必然会出现数以百万计的流民,到了那个时候,任何的动
都有可能出现!
更可笑的是,德庆皇帝这个时候竟然还想要耗费数百万两银子建造一座仿江南园林风格的大型行宫!甚至还不惜动用国库的银子!
想到这里,赵俊臣的心
不由有些忧虑。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赵俊臣固然是一个贪官权臣,也自认为是一个卑劣小
,但终究还有自己的良知底线,如今他身为朝廷的户部尚书,掌管着天下钱粮,自然有责任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于是,赵俊臣沉思良久。
最终,赵俊臣轻轻叹了一
气。
他发现自己能做的事
并不多。
首先,赵俊臣并不是农作物专家,他并不懂得小冰期应该如何预防农作物的大规模减产;其次,赵俊臣也不是历史学者,并不清楚这个时代究竟有哪些机会可以利用;最后,赵俊臣也不是一位令
信服的预言家,哪怕他向德庆皇帝与百官们预言了明朝
后的天灾频繁,也不会有任何
相信他,甚至还会因为“妖言惑众”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与此同时,赵俊臣会赚银子,但银子不能吃,因为明朝海禁的关系,也不可能大规模的购买海外粮食储存应急;赵俊臣略懂一些改革的事
,能够激发明朝的潜力,但他这样做的话必然会引起所有利益既得者的反弹,最终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赵俊臣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投
大量资源修建水渠、堤坝、水车之类的灌溉设施,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天灾带来的损失,但德庆皇帝与百官们根本不会允许赵俊臣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投
过多的银子……
所以,绝大部分有能力办到的事
,赵俊臣没条件去办,绝大部分有条件办成的事
,赵俊臣却又没能力办到!
最终,赵俊臣真正能办的事
就极少了。
“不过,许多力所能及的事
,还是要尽量做一些,许多暂时无力办成的事
,也应该早做准备……
……让我想想,这个时期,两广地区应该已经有
种植马铃薯了,这种农作物耐寒耐旱,并且产量很大,可以让朝廷进行推广……还有玉米,这种植物应该已经广泛种植了,但规模较小,也应该进一步推广……南洋那边受小冰期的影响很小,也应该尽早派
前去摸底……
……还有,我固然是不懂得耕种,但可以命
收集农书、召集经验丰富的老农,或多或少总能找到一些办法;户部与工部固然不能大规模的修建灌溉设施,但小规模的投
还是可以办到的,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对了,还有蒙古与东北,他们这两年恐怕同样是受到了天灾影响,也要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将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尽数想了一遍,赵俊臣发现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手段,并不足以改变大局。
然后,赵俊臣目光微微闪烁着,轻声自语道:“来到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年有余的时间,我就拥有了今
之权势,按理说已经算是发展速了,但如今看来,若是我真想要办一些实事,手上的权利还是太小了!不论是边防隐患,还是小冰期的出现,我都看在眼中,但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