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荆楚帝国 > 第九章 亩畎

第九章 亩畎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除了那艘巨大的画舫,还有诸多青翰舟以及红牼、欧拓率领的百余艘大翼小翼战舟。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与此前相比,新造的三十四艘战舟甲板边缘钉了一圈简易围栏,舟上羽旌飘飞,戈矛林立,熊荆登舫的时候,甲士们全都向他揖礼。

从寿郢淮水码出发,逆水而上不过几十里便是颖水、淮水相的河岔,船队就此转弯北上。百余艘战舟因为有舵和无舵,很明显的分成了前后两拨。有舵之舟在水面上划出一道弧线,并不减速就拐过了这道近乎九十度的弯;无舵之舟不得不减速,仅靠尾桨转向的它们如果不减速就会撞到颖水左岸。

这时候熊荆正立于画舫甲板,他身边除了太宰阳文君、上将军项燕等,还有奉魏王之命迎熊荆大梁的魏使。眼见舟师因为转弯分成前后两截,担心魏使发现的熊荆不得不走了几步,转了个位置。他是大王,他转方向,魏使只能跟着转方向,不然就是失礼。

等魏使背对着舟师,熊荆才停了下来,他笑道:“久闻魏王贤明,这次终可得见,不甚欣喜。”

“寡君亦是久慕大王。”魏使是个老臣,楚语说得很地道。“去岁大王以冲龄而大秦师,此大哉!天下莫不仰首以盼,更欲目睹楚国舟师之风采。”

对年轻君王最大的夸奖莫过于说他是大。此时的‘大’不是清朝的那种大。论语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畏圣。大等于是天子一类的物,地位在圣之前。

慈眉善目的魏使马拍得实在是到位,可惜熊荆根本不是急于要认同的小孩或者少年,虽然实际年龄很小,可他自己觉得自己好似冰与火里的小恶魔,差别只是不能酗酒玩,还有,他每年都在长高。

“魏使过誉了。秦师是上将军的功劳,也是我楚军将卒的功劳,不佞乃无为。”熊荆非常谦虚的回应,他这样的态度让阳文君和项燕都觉得惊讶。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大王真圣君也!”魏使长大了嘴,紧接着又是一个马

“不敢。”熊荆敷衍之后便不再理他,而是拿出一支陆离镜来把玩。五月之初,即便因为战争的耽误,三、四月种上的粟苗已是郁郁青青。看着看着,他忽然发现一个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为什么没垄?”他怪的问。

“龙?”左右不解其意,正与阳文君笑谈的魏使也不知所云。

“垄?”熊荆做了一个手势,他想让召见琇尹,可惜这已是在船上。“就是垄。”

“大王何意?”右史算是见多识广了,他也看不懂熊荆的手势。

“田里为什么没有像枕一样的垄?”熊荆终于想到一个合适的比喻。去年冬天行军路上虽有田野,但他无心细看,田里的粟稻多数也未收割,不像现在,禾苗虽有尺余,却没有繁茂的盖住田野。“田里有垄,禾苗长在垄上,垄下有沟才对啊。”

后世哪怕没有种过田的,也知道种地是有垄有沟的。右史明白的同时,魏使言道:“敬告大王,楚国地多,不以牛耕,而是火耕水缛,故无亩无畎。”

“无亩无畎?”农业熊荆是不太懂得,关注的也不多,除了作龙骨水车这些器具,唯一想法就是引进棉花、红薯、玉米等物。

“然也。”魏使对农业耕种似乎很了解。“高曰亩,下曰畎,亩,就是大王说的垄。耕种,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何也?上田旱,当弃亩,下田湿,当弃畎。”

“如此,一亩可收几石粟?”楚国不似三晋秦国,除了楚魏边境、鲁地,基本不用牛耕,熊荆现在就想知道牛耕后有亩有畎况下的粮食产量。

“魏国乃小亩,上田中年或有两石七斗,中田中年不过两石,下田中年不过一石半……”魏使答道。魏国的亩是百步亩;楚国是大亩,二两百四十步。换算成后世的市亩,前者等于0273市亩,后者等于0656市亩。

上田亩产有两百六十七市斤,下田就只有一百四十八市斤。和后世相比实在过于悬殊,可相比于近代也不算低。最先开发的总是最优良的耕地,近代增,一些不适宜开地的地方也开荒种地,平均亩产自然要拉下来,但与近代亩产四五百斤稻的上田相比,两百多斤的亩产是不够看到。

魏国牛耕,亩畎而种,上田不过两百六十多斤;楚国多是火耕水缛,上田能有两百斤就要大笑了,最低者亩产不过百斤。唯一的差别在于魏国不是每户都有百亩地(二十七市亩),楚国每户最少的也有两三百亩,更有山林池泽之利,捕鱼捞虾打兔子,这些小兽按例庶民可以捕杀,大兽大鼋大鳄这些则全归楚王所有,谁敢捕杀就砍谁的

“一年只一熟,为何就不能一年两熟?”熊荆下意识的问出这个问题,问完自己倒是一呆。他想起来很多东西,比如双季稻,又比如

“粟三月前后而种,九、十月而收,怎能一年两熟?”魏使道。

“谁说一定种粟?”熊荆怪的问。“种麦不行吗?”

“来?”麦与来同音,这是外来作物。“敢问大王,来也需六七月方熟?”

“冬麦呢?”熊荆除了双季稻,还想到了后世常见的禾、麦、豆,两年三熟作制。

“冬麦?确有冬麦,然则冬麦九月播种,翌年四、五月方获。”魏使不解道。“九月粟米未全熟,五月种粟又太迟,如何三熟?”

“第一年二、三月种粟,九月收获,之后立即种麦,次年四、五月获麦,收获之后不再种粟,而是种菽,菽生长期短,十月可获。这样两年可三熟。”熊荆说完又有种错觉,今为何不这样种,难道因为是今太笨?

“如此确可两年三熟,然则,”魏使仔细想想也同样在时间上两年三熟是来做得到的,他却道:“然麦饭难食,庶民不喜种麦只愿种粟。”

“麦饭难食?”熊荆不解,他吃得麦子虽然不是面,可也不难食啊。

右史连忙道:“大王有所不知,宫中麦食粒粒弃壳,民间食麦壳不尽,难食也。”

“啊!”熊荆错愕,他终于明白为何有‘不食糜’之语了。君王所处的环境和庶民截然不同,他吃的麦饭和庶民吃的麦饭根本就不是一种东西。

“原来如此。”他错愕之后随即明白自己所处的是怎样一个环境,同时明白为何两年三熟制没有出现:这还是吃粒米的时代,石质转磨极为少见。没有石磨自然就没有面,没有面,自然也就没有面条、面饼。面饼即胡饼,胡字打的东西,多是汉代通西域后穿过来的,魏晋之后,唐宋吃胡饼、吃面条才成主流。

“且收粟种麦,仅短短二旬,庶不及也。”魏使又想了想,发现收割耕种的时间实在太短。粟二月便可种,最晚到四月也还可播种,最少有两个月的播种时间,一点也不赶。若真行什么两年三熟,最多二十天的时间就要收粟种麦,农多数赶不及。

“是有些不及。”熊荆对此也不否认,现在的农除了住的差、吃的差、穿的差之外,劳作并不辛苦。特别是楚国,冬天在田里放把火,春天算好时间播个种,不锄不施肥,秋天就可以收割了。

让他们种双季稻、两年三熟?想得美。本来子舒舒服服过的,却要他们赶农忙,像后世那般累得狗一样,晚上还要加班。晚上可是庶民的造时间,够吃、够税,吃不掉的只能酿酒或者脆烂掉,即便通便利能卖钱,卖到的钱也不知道买什么。

经济制度影响观念,观念以及技术最终影响生产,宋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