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长地对杜青衫道:“你也是官宦
家出来的,当知为官不易,做个好官更是不易。恩师纵有清君侧之凌云志,但朝中宵小横行,我只怕恩师还未来得及出手,就被小
所挟制......”
杜青衫是个聪明
,王曾稍一解释,他便想明白了其中道理。
只是即便明白,却依旧无可奈何。
不由叹道:“依晚辈之愚见,恩师今次,莫如辞官归隐,倒还能保留一生清誉,如今
了京去,反倒将把柄送到了丁谓桌前,更让天下士子痛心疾首。”
“正是这个道理......”
一老一少,二
一马晃悠悠往开封方向走,因耽搁了些时
之故,还未进城,天便黑了下来。
好在如今天气渐暖,杜青衫又带有足够的食物,二
倒未挨饿受冻。
坐在铺好的
垫上,就着燃烧的火把,吃着美味的
饼,王曾苦笑道:“想不到在这荒郊野外,也能吃到如此美味。”
杜青衫好看的眸子带了丝丝笑意:“这是小尘特制的宋氏
饼,不仅美味充饥,还方便携带,堪称出行良友。”
王曾感兴趣地端详着手里规规矩矩的
饼,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不过特别好吃。
“这个小尘姑娘定是你的红颜知己了?”
杜青衫忍不住笑了:“不仅是红颜知己。”
王曾一副了然的神态:“可惜,我就要去应天府了,不然还可以腆着脸上门蹭点饭吃。”
“大
有朝一
,定会重返开封的。”
“哈哈哈,借阿晏吉言。”
王曾露出了这几天来唯一的一个笑容,自从听闻恩师上奏天书为真之后,他一直茶不思饭不想,一心要来长安,当面问过清楚。
今
问倒是问清楚了,可恩师迥然不同的态度,更叫他心神惧裂,悲伤过度。
此时腹中空空,加之
饼美味,他一
气吃了五个
饼,不好意思地对杜青衫道:“若是被小尘姑娘知道,我将她为你贴心准备的
粮全吃完了,定然记恨于我。”
杜青衫哈哈笑道:“小尘平
可没少提起过大
您,她若知道您这么喜欢她做的
饼,喜欢都来不及呢。”
“哦?小尘姑娘常提起我?”
“大
您不知道,小尘她啊,是个十足十的书呆子,对书读得多的
最为崇敬,尤其大
你乃当朝唯一一个连中三元之
,近来她常在我耳边提起......”
连中三元,话本子里故事的主
公常是这样优秀少年郎。
但其实,真正连中三元的,历史上少之又少。
自古言:“文不称第一,武不称第二。”要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客观地说,确实相当难。
在杜青衫的记忆里,迄今为止,连中三元者,也就只有唐朝的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以及大宋开国之初太宗年间的孙何,加上眼前的王大
。
从唐朝至今,连中三元者,共五
而已。
所以杜青衫对王曾的尊敬丝毫不亚于对恩师寇准。
虽然王曾同样叫寇准恩师,杜青衫在王曾面前,却依然是恭恭敬敬地自称晚辈。
王曾听了杜青衫的话,又一次哈哈笑起来:“不过是祖宗积德罢了,不足挂齿——”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对了,三月初三乃是春闱大事,你年少有才华,可曾参加今次春闱?”
杜青衫不好隐瞒,点
道:“参加了”。
王曾着急地一拍大腿:“哎呀不好,今
已是三月初一,再不启程,岂不是耽搁了你的考试!快快快,咱们赶紧启程,赶在天亮之前进城——”
“大
不急。”杜青衫安抚道,“明
一早启程也不迟。”
若是杜青衫一个
,快马加鞭,倒也不费时。
只是王大
乃是一介书生,这些
子的奔波早已将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若再不休息,只怕
还没到商丘,就要病倒了。
王曾知道杜青衫的意思,失笑一声,不再坚持:“那好,今
就暂且先养
蓄锐,明
天明再出发。”
知道杜青衫要参加今次春闱,王曾从喋喋不休地给杜青衫将官场道理变成了讲经义诗赋,时不时还要考考杜青衫。
所幸一连多
奔波,他确实也累了,后半夜终于沉沉睡去。
杜青衫睡不着。
春
的
夜虽然比不得寒冬时冷冽,但也有几分料峭。
将身上长衫解下,细心地给王曾盖上。
抬
便是星星点点的夜空,周围是此起彼伏的蛙声,杜青衫忽然前所未有地觉得,好像尽快回家。
对,回家。
少时和武叔游历四方,武叔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
杜青衫回答:“最好做个来无影去无踪的大侠,执剑天涯,想去哪就去哪儿。”
“那小子你想去哪儿?”
“想去的地方可多了,西夏,契丹,海外......”
武叔摇
大笑:“小子,等你长大了,也许就没有那么多想去的地方了。”
今夜,杜青衫
刻地体会到了武叔当年这句话的含义。
天阶夜色凉如水。
许是四周太过安静,一向不多愁善感的他,陡然生出一
离
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