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寒门状元 > 第四五一章 大婚无喜(第四更,献书友)

第四五一章 大婚无喜(第四更,献书友)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宁化县城,沈家。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沈溪中解元,老太太李氏半辈子的愿望得以实现,老怀大慰之余,心里却在发愁,因为这孙子有些超出她的掌控范围,那是幺房培养出来的,跟她这个当祖母的关系不大,她开始后悔,当初就算幺房两子要去府城,也该把孙子留在身边,就好像六郎沈元一样。

就在二月间,沈元过了县试,这是近年来沈家又一桩喜事。

这已是沈家过县试的第四,孙子辈里第三位,老太太如今走出去,没不尊敬,家里这么多读书,有举,有秀才,两个孙子一个过了县试,一个过了府试,再过几年,家里可能又要添两个秀才。

只是沈元和沈永卓的童生试之路并不像沈溪那么平坦,就算沈元十四岁过县试,到了府试这一关,他却没有半点儿把握。

“你说老幺家那个小幺子,怎就跟喝了血一样,考什么中什么,是不是再过几年,他还能考个进士回来?那以后老幺两子在外面不得意死了?我们这些还在他们面前抬得起吗?”

大房的王氏近来脾气好了许多,这是因为她相公沈明文不用再被关阁楼和小黑屋读书,就算每读书不辍,可到了晚上,两子好歹住在了一块儿。

有了男就是不一样,小子过得滋润,心也舒畅,似乎连说话都没以前刁钻刻薄了,不过一提及“幺房”、“小幺子”,她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她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自己相公考上秀才时,小幺子刚出世,怎的这才几年工夫,本该属于她丈夫的荣耀就被那小幺子抢了个一二净?

四房媳冯氏拿着簸箕,扬了两下,转过身,语气平和:“大嫂,那是你,我们可不觉得抬不起来。”

沈元过县试后,老太太终于良心发现,不再让四房留在桃花村守祖屋,让他们两子带着儿和小儿子回到城里,一家得以团聚。

至于桃花村的田土,老太太尽数放租出去,尽管土地贫瘠了点儿,其中大半是梯田,还有部分坡地,但好歹有几十亩,省着点儿吃的话,收取的租子供一大家子果腹应该没问题,但要想过好子就不行了,还是得靠三儿子、四儿子做工以及沈明钧夫寄钱回家补贴家用。

李氏是怕在幺房身上犯的错误,在四房身上又发生一遍,她可再经不起外面那些流言蜚语了。

现在外面在传,说她这个大家长太过霸道,大儿子四十出了,却被关小黑屋读书,夫妻不能团聚,一家不能共享天伦,结果家小儿子一家三搬出去,没几年小孙子就连中秀才和举

很多甚至把沈明文不能中举的责任赖在李氏的严加管束上……这也怪王氏嘴长,回娘家时把话说给父母兄弟知晓,结果王家在外一宣扬,这事便闹得满城皆知。

用老太太的话说,她刚因孙子中举而积攒出来的好名声,就差点儿败在这长舌的儿媳身上。

可就算外面的再议论李氏这种极端的教育方法,可满城上下谁不钦佩和羡慕沈家啊?

就算沈家读过书的所占比例不大,就算还有一个流落在外有家不回的二儿子,可无论谁提到沈家,嘴里都要称赞一句:

沈家满门读书

王氏听到冯氏的话,嘴里开始数落:“老四媳,你可真是要长点儿心,那老幺家把咱娘恨得那般厉害,这几年一直想分出去单过,若她儿子真中了进士当了官,容得下我们?到时候幺房分出去,于我沈家可没半点儿好处……”

冯氏呛声道:“我们自己有手有脚,能养活一家老小,何必靠别?”

王氏心里那叫一个气啊!

里二房媳钱氏就不断跟她争吵,她上面有老太太压着,就没觉得在这家里有长嫂为母的威风,本以为老四两子好说话,她肯定压得住,却没想到家四房只管过自己的子,连她这个大嫂都不给面子。

见冯氏回房去,王氏骂骂咧咧:“儿子才过县试就以为是秀才公了?哼,早晚跟他那不争气的老爹一样,出来做木匠!”

在王氏心目中,“秀才公”要比“举公”更值钱,谁叫她丈夫自来就没考上举

老四沈明新进城,的确没靠别养活。

在县城做木匠活,其实要比在乡下赚的钱多多了,至少在县城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照顾庄稼,不用走山路到周边村子和镇上招揽生意,靠着一手娴熟的技术活,碑传出去后,在家等着订单上门即可,如今沈明新在家里的柴房开辟了个地方,专门做木工活,钱自然而然便赚到手了。

虽说赚的钱不多,一个月下来怎么都得有一贯钱,沈家上下看着眼热……老太太把钱控制得严,开蒙读书的孩子以后是有奔,可那些没读书的该怎么办?

这门木匠手艺,无论如何得传下去,还要发扬光大!

于是家里便给沈明新遴选学徒,最后二房的老五沈永祺中选,这也是老太太为身后事做准备,她怕将来闹分家,老二家里没个顶梁柱不行。

要说沈溪中举对沈家影响最大的,还要数二房。

虽然老二沈明有失踪,但二房却有三个儿子,二郎沈永福直到十九岁才娶了个小门小户家的闺进门。

三郎沈永瑞今年十九岁,不过因为沈溪中举,过来说媒的多了,沈家这边开始挑,最后选了城中大户家的小闺,模样还算俊俏,最重要的是嫁妆多,李氏拍板定下来,根本就没征求钱氏母子的意见。

到了四月,沈元去府城参加府试,沈家这边开始张罗为沈永瑞迎亲。

有钱好办事,这几年有幺房在外奔波做生意赚了点儿钱,沈家家境不同以往,加上这次娶的新娘子家中富裕,两边都在张罗,婚事一切顺利,纳征之后请期,最后婚期定在了四月十六。

老三媳沈孙氏跟着老太太忙里忙外,总是装作不经意向老太太提醒:“娘,其实四郎年纪也不小了。”

四郎沈迁十七岁,照理说也该讨媳居家过子,可老太太却觉得事很棘手。

家里就这么大,娶回来的孙媳一个接着一个,可院子已经快住不下了,要扩建的话却没地基,总不能往邻居家扩吧?周围邻居家都是祖宅,就算出高价家也不会忘本掉,若是在别处购置院子,谁搬出去不搬出去都成问题,到时候家就散了,她这个大家长如何还有一家之主的威仪?

钱氏随道:“三弟妹,你就知足吧,我两个儿子也是到二十岁才娶着媳,你儿子虚岁才十八,还早着呢。没事多在屋里带带八郎,这小子这几天总是没事往外跑,小心被拐子骗去了!”

沈家上下一天到晚都很凌,尤其在不断添丁以后,如今又要娶新媳进门,这新媳还是个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进门后指不定会不会出子。

到了迎亲这天,沈家放下成见,开始张罗迎亲事宜。

沈家院子内和外面的街道,摆下了三四十张席面,请的都是亲戚和街坊邻里,不过闻讯前来蹭吃蹭喝的也有不少。

沈家等在大门,一直没等到新娘轿子过来,李氏有些着急,赶紧让沈明新前去催问,结果等到的回话让沈家一个个黑下脸来。

新娘子有意见,半道从花轿上跳下来,回家去了,这会儿正躲在闺房嚷嚷着不想成婚。

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自古以来儿出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