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寒门状元 > 第五〇七章 使节与番僧(第一更)

第五〇七章 使节与番僧(第一更)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为这些准备,到明朝中后期,甚至一些富商都可以通过捐银子的方式来得到中书舍的职位。

但内阁诰敕房的中书舍,却几乎是代代相传。

因为内阁诰敕房的中书舍,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翻译、记录国书,没金刚钻是揽不了这瓷器活的,也会有四夷馆毕业的国子监生被选派到这职位上来。

在大明朝廷,懂外夷语言文字的被称为“通事”,但就算再通外国语言,他们也仅仅是对鞑靼(蒙古)、真、回回、缅甸这些周边国家的语言有通,英国与中原王朝相隔十万八千里,此时欧洲大航海虽然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但多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奥斯曼帝国的探险者出现在东方,英国与法国的百年战争结束不久,玫瑰战争又发,如今刚太平不久,尚未展开獠牙。

故此,英语在远东便成为生僻的学问,英文自然也就无能识。

这两位中书舍,对沈溪极为佩服,别都不懂的语言,唯独沈溪懂,那沈溪就是这门语言的权威,结果二用鞑靼语问了沈溪两句,却发觉沈溪对蒙古的语言一窍不通。

谢迁没好气地道:“让你们来,是为陛下翻译番邦时节的话,沈中允对鞑靼语不甚明了,解释时一定要详尽!”

两个中书舍面面相觑,这位通“鸟语”的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修撰,居然对鞑靼语不懂,那今天让他进宫什么?

带着疑问,跟在谢迁和沈溪身后前往乾清宫,弘治皇帝将在这里接见蒙古使节。

到乾清宫外,沈溪正在看周围的檐台,就见几名粗犷的蒙古,在侍卫和小太监的引领下走了过来。

陪同之是礼部尚书徐琼,但徐琼本身也不通鞑靼语,好在这几个蒙古多少都会一点汉语,双方只是偶尔客套叙叙话,流起来不成问题。

在蒙古使节身后,跟着几名番僧,都理着与世俗格调迥然不同的平,手里拿着好似佛珠的珠串,看上去不像是西方的传教士,更像是喇嘛。

***********

ps:第一更!

凌晨三点过才睡下,早上十点天子便起**,虽感觉浑身酸痛,但想到今天还有任务,依然硬着皮码字。

大家有心的话,帮忙订阅、打赏、票和月票支持下!(未完待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