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你说的这些都是长远的打算,很有道理,只是并不一定是急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郑芝龙说,“当下,最紧急的事
还是你的考试。家里该走的门路也都走过了,童生试通过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能不能拿个案首回来,就要靠你自己了。”郑芝龙说。
这就是不是一把手的麻烦了。郑森知道,用不了几年,就会发生大的变故,功名什么的就不值钱了,相反,移民台湾、铸炮、造船这才是最为急迫的事务,而在这些事务中,移民台湾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在台湾有了足够多的移民,一些必要的事
,像铸炮和造船才好进行。然而,因为无法明言未来的历史,这些安排的优先程度就无法有效的提升,成为不了当务之急。
“唉。”郑森自己在心里叹了
气,他知道,虽然自己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在家族中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他要去给他老爹分析大明朝其实已经没有几年可蹦跶了,要赶紧为将来逐鹿天下做准备,他老爹怕是非把他当疯子了不可。
“只能尽力影响了,能做到多少算多少吧。”郑森这样想着,便回答道:“孩儿明白。”
“哈哈哈哈,儿子,你不要急,你还小着呢,这些事等你成了秀才、举
、甚至进士之后再做也来得及,啊。”郑芝龙似乎看出郑森因为自己的提议被搁置了,而有些沮丧,便这样说道。
“爹爹,孩儿明白,读书举业方是正道。只是这些年到处饥荒,流民遍野,要招揽
手去台湾相对便宜方便。若是过些年,年景好了,怕是再要招揽
手,我们就是答应给每家愿意去的
白发一
牛,也不见得有
愿意去了。”郑森立刻又想出了一个说辞,“况且,我听
说流民饥寒而死的惨状,心中也很是不忍。我听说,救
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台湾土地肥沃,种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爹爹若是能将这些几乎注定要饿死的
救到台湾,这是多大的功德!我家若是有了这样的功德,上天岂不庇佑?还怕不能泽被后
?”
果然,换了这个说法之后,效果立刻就不同了,郑芝虎首先就跳了起来:“大哥,大侄子说的有道理!这在海上谋生的,很多时候都要靠运气,靠各路佛保佑。
有善意,天必佑之。这么大的功德值得一做,比大哥你花钱修庙可强多了。”
“大哥,这买卖确实要现在做,过些年万一真的风调雨顺年成好了,再找
去台湾就真的不容易了。”郑芝豹也说道。
“阿凤。”郑芝龙想了一会儿,对郑芝凤道,“你觉得阿虎和阿豹说的怎么样?”
“大哥,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
无远虑必有近忧,事先做好打算安排总是不错的。只是不知道钱够不够花了。”既然郑芝虎和郑芝豹都表了态,郑芝凤又何苦大唱反调呢?
“哈哈哈哈……”郑芝龙突然笑了起来,“你们看,刚刚我们还在说,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一转眼,就要担心这钱就不够花了。”
“大哥说的是!”郑芝虎也笑了起来,“这倒是大侄儿有句话说得好,‘蛇有多粗,
就有多大’。钱越多,花钱的地方就越多。”
“不过花的越快,赚得也越快。”郑芝豹也
上了一句。
“阿凤,你安排
算一下,这些
七八糟的安排下去要多少钱,然后再给我看看。”郑芝龙最后这样说。
……
原本关于移民的预算什么的,郑森也想参与期间的,只是郑芝龙用“你还是安安心心的准备给你老子我考个案首回来”的理由给赶到一边去了,此后就是老老实实的一边温书,一边等着过年了。
过年也还是过去的老的一套,先是彻夜的祝福什么的,单是排场大了一些,也越发的折腾
了一些。等到除夕之后,便是各处去拜年,这时候郑森却是又一次的忙碌起来了,因为他老爹出门拜年,总是喜欢把他也带上。就连前去给巡抚沈犹龙拜年的时候,都带着他。
沈犹龙似乎很忙,虽然接见了郑芝龙,却并没有说多少话,只是礼节
的客套了一番,外加夸奖了郑森两句“可
”,在听说郑森准备应县试之后,有顺手送了郑森一套笔墨作为给郑芝龙的拜礼的回礼,便送了客。
“沈巡抚今
心
看来不错,也是因为有你在,他比较喜欢小孩子,今
才和我讲了这么半天的话。”从沈犹龙那里出来,郑芝龙却冒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好像父亲和沈巡抚也没说什么话呀。”郑森道。
“沈巡抚这
话本来就少,以往接见为父,话更少。今
能说这么多,已经是少有了。还送了你一套笔墨,这就更加难得了。不过沈巡抚这
虽然话少,
却很不错的。”郑芝龙解释道。
郑森当然知道沈犹龙为什么“
很不错”。在原本的历史上,沈犹龙是死于抗清的英雄,
品什么的自然不错,不过要论起能力来,尤其是军事方面的能力,却相当一般。他虽然当过明朝的兵部右侍郎,后来还总督过两广的军务。但对于军事几乎就是门外汉。这在他指挥松江抗清起义中的一系列低级失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沈犹龙却很懂得藏拙,对于军务、海防什么的,既然他不太懂,也就不太管,只要不出
子,就随便郑芝龙直走横行,如此一来,郑芝龙的发财大计也就不太受
扰,郑芝龙自然就觉得沈巡抚是个好
了。
很快,年就快过完了,元宵一过,郑森就又要回去备考了。就在元宵节前一天,郑彩却找到了郑森。
“阿森,大哥给了我一个差事,让我负责招募流民去台湾。元宵节一过就开始。我听说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所以想来问问你的意思。”郑彩这样对郑森说。
“彩叔,你自己有什么打算吗?”郑森反问道。
“福建这边到处都是山,
本来就少。上次饥荒的时候,大哥也已经运了一部分
到台湾去了。所以如今在福建弄
,费力气不说,怕也弄不到多少
。我听
说松江那边倒是因为中原流寇作
,跑进来了不少的流民。我觉得可以到那边去试试。”
“彩叔,你还记得上次到我们这里来讨论西学的那帮子
不?这些
都是那边的,他们在地方上也颇有影响。我家和这些
也一直都有来往,甚至好像还有不少生意上的来往,对吧?”
“阿森,你说的不错。松江那边出桑蚕和棉布,那些泰西
,
本
每年都要购进不少的丝绸,
本
每年还要购进不少棉布。另外景德镇的瓷器,一般也要沿长江运出来,也要经过松江。所以我家是和他们有不少生意上的来往。”郑彩回答说。
“彩叔,如今松江那边跑进来不少流民,当地肯定会很紧张。这么多的流民,没饭吃,很容易就会闹出事端来。彩叔你可以找到那些
,让他们帮忙出面,以雇
开荒为由,招揽流民。当地官府应该也不会多事。此外,还可以通过他们在当地施粥。彩叔,这样做固然要花费一点钱,但是彩叔你也知道,这些流民的身体怕是本来就不太好,若是直接丢到船上,漂洋过海的运到台湾,水土不服,爬死十停当中,要死个五六停都不稀。若是一条船运到台湾,只有了一半的
,反倒是越发的
费了,你说可是这个道理?”
“这话有理。”郑彩点点
道,“莫说从松江运到台湾,便是上次大哥从福建送流民
台,那些体弱的流民路上就死了不少,后来到了台湾,又发生疫病,又死了不少。”
“所以,选好了
之后,先找块地,把他们圈在里面,给他们些粥饭,些须将养一下,让他们恢复一点元气,然后再上船,这样路上也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