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这天,左小右和张阿依、张阿彩姐妹,连同任老太爷一起下山送温暖。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又是新的一年,凉山脚下的村民们依旧生活的较为贫困。虽说吃的饱,穿得暖,但吃的都是廉价的米饭咸菜和地瓜,穿的也都是又脏又旧的
衣服,和八十年代的农民一样。
心都是
长的,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左小右早把这里的村民当了自己的乡亲,逢年过节都会买一堆东西送给村里
,让他们改善伙食。
另外从去年秋天开始,左小右就开始高价收购村民耕种的粮食。村里
都有地,除了自己吃的粮食之外,每年都会剩下一些粮食,去山外换些钱,添置点东西。
不过去山外道路难行,一次带不了多少,而且外面给的价格也不高,这也打消了不少村民的积极
。
去年看到秋收的丰收景象,左小右就动了心思。先是问了村民们平时卖粮食的价格,后来又跑去县城粮站问了一下他们的售卖价格。大概算了算,村民卖一斤大米,只能卖一块,而县城粮站的卖价却是两块五。简直就是
利,也是吸农民的血。
左小右看不下去,
脆就以外面两块五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收粮。去年收秋粮,左小右收了二十几吨的米面,每一家都赚了数百、上千块。这也是因为村民往年粮食卖不上价,而且卖不出去,减少了耕地的缘故。这次有了左小右的收购,村民们已经开始计划春耕的时候多开垦一些耕地,多种粮食,也好多赚点钱。
左小右也当着村民的面向他们保证,只要他们手里有粮食,他就会以外面最高的售粮价收购。不过他也有要求,就是村民的粮食一定要
净,不要掺一些
七八糟的东西。
村民朴实不假,但村民也有
占小便宜的不良习惯。三十岁上下的
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家里的大米总是要淘好几遍才能下锅。
为什么?因为大米里面有很多的小石粒。如果直接下锅,肯定能把你牙崩了。郭达曾经演过一个小品叫《换大米》,他就是那个时代农民的典型代表,换的大米自夸很
净。其实抓一把,就得往外吹吹砂粒,非常不
净。
明明可以让大米更
净的,可为什么会有小石粒呢?原因很简单,五毛一斤的大米掺一两小石粒。就能多赚五分钱;十斤大米掺一斤小石粒,就能多赚五毛钱;一百斤大米掺了十斤小石粒,就能多赚五块钱。
八十年代,五块钱能买什么?那时候在小县城,油条一毛一根,一碗麦子粥两毛,加了
骨
也不过五毛钱。省吃俭用一点,一个
一顿饭只要五毛钱,五块钱就是十顿饭。
当年的贫穷是现在的年轻
无法想象的,哪怕是正经的八零后。小时候吃不起
蛋的也大有
在。甚至是九十年代的那批孩子,也有不少尝过穷的滋味。
真正从小就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的孩子,基本上是零零后。
左小右想尽力帮助山里的村民,但不希望村民受到他的帮助,还坑他。为什么有很多做好事的
,最后却心灰意冷的不做了?其实有很多都是受帮助的群体自己作死,以为别
帮他们是理所当然,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还真以为别
欠了他的。
等到帮他们的
真的离开了。他们就一个个都懵
了。
好在,山里的村民还是很厚道的,也懂得感恩,每家每户都把粮食弄得很
净。左小右对他们好。他们也会真心回报。
今年元旦,左小右按照
,每
分到了五斤真空装的速冻水饺。现在是冬天,哪怕凉山地处盆地,气温也在十度以下,非常适合食物的保存。每
五斤水饺。有个两天就能吃完。
左小右一直这么照顾村民,几乎每次都是无偿付出,让村里
愈发的
戴,只可惜左小右常年住在山上,和村民相处时间不多,不然村民都想推举他当村长了。
“左老弟,今天说什么你也要在我这喝杯酒。”左小右刚分完饺子,就被村长一把薅住:“你要是不喝,信不信我一
撞死?”
左小右好气又好笑:“村长,大过节的你这是
什么?是不是找我有事啊?”
“没事,就是想好好谢谢你。”村长抓住左小右胳膊,道:“别废话!走,去我家,今天咱们不醉不归。”
盛
难却,村长都六十多的
了,左小右也怕他急出个好歹,只能跟他回家。
村长家在村子里算是比较富裕的,至少家里的房子是比较漂亮的二层小楼。村长今年六十多,有两个儿子和一个
儿,还有三个孙子,三个孙
,外加两个外孙和一个外孙
。
不过
儿嫁到了城里,外孙和外孙
也都在城里生活。
村长两个儿子也都在县城买了房子,一直住在外面。孙子孙
也都大了,眼瞅着也要找对象结婚了。偌大家里,只有村长和他老伴两个
,孙子孙
啥的只有寒暑假才会来村里住一段时间,不过因为山路难行,这些年,村长的儿孙们来村里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城里孩子体质太差,又哪受得了山路的颠簸之苦呢!
左小右来到村长家的时候,村长的老伴早已经做好了午饭。午饭很简单,一盘酸辣白菜,一碗好像昨晚剩下的炖
,还有一碗煮地瓜,外加米饭。
“老伴,再去煮点饺子。”村长把左小右送他的五斤饺子丢给老伴,和左小右上桌了。
越穷的地方,
的地位越低,哪怕村长家里也不例外。村长的老伴是个很贤惠的
,结婚四十多年,兢兢业业的相夫教子,不但家务活要
,连农活也要
,几十年下来,晒得黑黝黝的。明明还不到六十岁,看起来却像个八十岁的老太太。
相比起来,村长因为常年坐办公室,倒是保养的还不错。六十多的
,看着跟七十多的一样……汗,也挺显老的。
村里
不注重保养,平时劳动比较多。所以非常显老。前两年六十出
的赵雅芝去养老院探望同龄老
,那些老
是真的老,比他们年龄还老,一个个看着就跟七八十岁似的,但赵雅芝却如同四十岁的贵
。还穿着短裙,露着大腿,让现场的老
一个个直盯着看。
让
唏嘘啊!普通
到了六十岁,就已经是老白菜梆子了,一个个篆刻着岁月的风霜,但同龄的赵雅芝跟他们站在一起,套句时髦的话:画风完全不一样啊!
“来,左老弟,家里没什么好酒,都是自家酿的。尝尝。”村长倒了一杯白酒递给左小右,左小右看着这到了半斤的酒杯,道:“太多了,我喝不了这么多。”
“这是米酒,甜的,你肯定喝得了。”村长说道。
“哦,米酒行。”
说实话,吃惯了自己做的饭,再吃别
做的,嘴里的味儿就是不对。好在左小右不是个挑嘴的
。再加上这桌饭菜都是绿色无污染食品,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左小右吃的也还行。
没多久,饺子也溜好了。左小右本来还招呼着村长老伴
座。但老太太却笑着婉拒:“男
吃饭,
不能上席,你们吃吧!我在外边吃。”
“……”左小右心中暗叹:穷
穷地方,穷毛病也多。
也难怪那些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年轻
就不想回村了,村里的规矩实在太多了,哪像城里那样简单舒适。而且城里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也比村里好得多。除了空气之外,农村确实没多少值得年轻
留恋的。也许只有老了,该养老的时候,才会向往农村吧!
当然,这里的农村是指穷村,要是华西村那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