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三百二十七章:进入梓州路

第三百二十七章:进入梓州路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话说苏轼和秦明等一,自京兆府,经凤翔府乘船直下,途经利州、州,最终乘马车到达梓州。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一路上,陵胜状,以及川地风,都尽收眼底。

苏轼乃眉州士,中状元以来,除了跨马游街之外,便没有回过家乡。这次来到梓州,已然靠近成都府。成都府路再有百多里路,便回到了眉州。过家门而不,几乎都可以说是衣锦夜行了。

秦明等皇家军校学员,见苏轼对梓州风貌都熟稔于心,还用方言和周围之谈起来,无不惊,问之,苏轼才说道:“成都府路与梓州路,文相差不远。同饮一江水,自古便是儒士辈出之地。《诗经》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其重孝悌至此也。子瞻乃成都府路眉州,自是明白此地风。”

秦明苦笑道:“苏大才子,你就饶了我们吧。我们一群大老粗,哪里听得懂这些什么经什么书!”

苏轼也有些好笑道:“你们不都是识字的吗?前朝大诗柳宗元,还写过‘乡禽何事亦来此,今我生心忆桑梓’哩!”

秦明压低了声音说道:“都是托了陛下的福,我等才算勉强学得几百个字。要是之前,那些字,它认得我,我可认不得它!”

苏轼大笑,可笑声中暗藏着悲伤。路过梓州,想起柳宗元的那首《闻黄鹂》一诗,他便想到了已然身故的生母程氏,一时间绪流露。秦明等见一路上颇多话的苏轼,进了梓州之后,便沉默寡言起来。除了例行公事的问话之外,都是闷赶路。弄得秦明他们好生不适应,还道苏轼是心不好。

,到达梓州城中之时,已然时近黄昏。一行寻了间客栈,就此落脚。其实苏轼乃是第一次办案。如何手都毫无绪。这一晚,苏轼辗转反侧之下,无奈起身,推开窗户。正想赏月之时,却不料天色暗,满天无星,更别说月亮了。

不多时,果真下起雨来。雨点敲打在瓦片上。在静谧的天地间,似乎奏出了一番独特的韵味。

看着不远处的涪江水,苏轼灵感来了,顺吟道:“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江似月水如天。”

望江如月是什么意思?正是因为苏轼此时住的房间,就此望去,涪江水如同一弯明月。最后那句,望江似月水如天,如果是按照正史上。苏轼会在此时九年后,在杭州望湖楼作下,原句应为“望湖楼下水如天”,可原句的意境却不如此时这“望江似月水如天”了。毕竟西湖只是一个没有活水的湖,而涪江却是梓州百姓的生命源泉。或许西湖的婉约,与历代文骚客的描写,使它具备了“断桥残雪”般的意境。可苏轼的文风向来大开大阖,描写西湖还不如描写这浩浩的涪江水呢!

这话音刚落,却听得门外有轻声喝道:“好诗,好诗!”

苏轼一听这声音。便知道是秦明了。他关上了窗户,才慢慢地开了房门,一看,果不其然。门外正是秦明。苏轼很是讶异:“秦大郎,怎么你还不睡?”

秦明做了个噤声的姿势,然后闪身进了苏轼的房间里面,轻轻关上房门之后,才以只有他们两听得到的声音说道:“苏大才子,我刚刚从小二那里。套来一些消息,也不知有没有用,便来和你一同参详。”

苏颂一愣,他倒是不知道,查案还能这么查,也压低了声音,说道:“请说,子瞻洗耳恭听。”

秦明笑了笑,说道:“这原本是监察司那些的套路,我不过借用罢了。刚刚我花了百文钱,便从客栈小二那里得知,前不久,在他们这里,有两个凶恶的大汉,带了四五个孩童,皆为男童,前来投宿。按理来说,若是夫妻二带着孩童出游,这又不算得什么。但带着孩童的,是两个大汉,还因为小二怠慢,而踹了他一脚。于是,小二便铭记在心。他们是驾驶马车而来,那些孩童,似乎都在沉睡一样,被两个大汉流抱客房之中。那小二记恨在心,曾偷看他们如何对待那些孩童,嘿嘿,苏大才子,你永远不会想到,心是多坏!”

苏轼听得他这么一说,忍不住吞了吞唾沫,声调都变了:“那大汉,是怎么对待这些孩童的?”

秦明恨声说道:“这两个大汉,都是会武之辈,概是怕那些孩童走脱,竟使出分筋错骨的手法,卸开了他们的膝关节!”

苏轼闻言,怒道:“竟有这等恶?”

秦明恨恨地说道:“可恨的还在后面,听小二的描述,他们把蒙汗药放在饭食之中,让这些孩童吃。这才让他们感不到疼痛,也好让他们不吵闹。那些孩童,大多数是三更才药效消退,饿极了便开始吃那些冷冰冰的饭菜,还未吃完又昏死过去……”

苏轼何尝听过这等惨无道的事,颤声说道:“那小二不报官吗?”

秦明苦笑道:“据小二所说,这梓州里,这样的案件多了去。再说了,无凭无据的,即便报官,一非亲属,二不是关切自身,官府亦是不理。要是贼闻声而遁,再回来寻仇,谁来保他平安?”

苏轼握紧了拳,良久才继续问道:“这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秦明说道:“距今已有大半年,约是年前九月之间的事。”

“那如今还有这等事发生吗?”

秦明说道:“小二说了,自打陛下亲政以来,这伙便好似销声匿迹一样。梓州先前,有不少孩童被拐,现如今,却少有发生。对了,他们销声匿迹的时,和陛下重用监察司的时几乎一致。”

苏轼苦笑道:“陛下倒是有先见之明,先创立监察司。只是这般一来,我等案的难度,就更大了。贼都隐匿了起来,莫说我等,便是监察司,也轻易探不出个所以然来……”

秦明也埋怨道:“陛下也是的,这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偏生要你来办,岂不是为难?你说对吧,苏主事?”

苏轼刚想说话,秦明却低声喝道:“噤声!”

苏轼一愣,却见秦明轻手轻脚地摸到房门边上,一手握住怀中的匕首,看模样似乎在探听着什么。(未完待续。)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