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六)

第三百七十三章:火炮初成(六)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顺了沈括的意,也顾全了苏颂和唐勋的面子,这是双赢的事,6承启还是很乐意做的。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沈括听了这句话,也顺驴下坡地说道:“陛下,且看这后装火炮的优势,不过是装填快而已。这三门火炮,应当是苏监正和唐侍郎竭尽全力铸出来的火炮,却仍不能解决漏气的问题。臣愚钝,窃以为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只是苏监正和唐侍郎当局者迷,尚未想到一个笨法子而已。”

唐勋和苏颂对望了两眼,并没有阻止沈括说下去。6承启曾说过,学术的问题,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要想科技进步,单靠一个的力量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就要集思广益,共同寻找办法了。

6承启示意沈括继续说下去,沈括得到了小皇帝的认同,也大胆地说道:“后装炮门这个想法,以臣愚见,是非常好的设想。只是漏气这个问题过于严重,才被两位弃之脑后罢了。要是解决了漏气的问题,岂不是又得一门犀利火炮?”

6承启来了兴致,他始终认为一门火炮,速的快慢,直接影响战场的走向。开花弹不难,6承启脑子里就有几个方案,可速的问题就不是他能解决的了,当即说道:“沈卿,继续往下说。”

沈括点了点,说道:“陛下,臣有个笨法子,也是根据苏监正和唐侍郎的思路而来的……”

见沈括像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卖唱子一样,6承启恨不得赏他一个栗,心道:“你丫的,有什么想法就说啊,这是在吊我胃么?”

好在沈括见到他脸上的不快,连忙说道:“……臣认为,如果像洪祥式步枪一样,给这门火炮配上一个子弹就好了。发炮弹之时,只需把这个子弹装炮门之中,点火既能发炮……”

沈括这番话。让在场的都听得糊里糊涂的,不知所云。沈括见他们都不理解,急得在一门后装火炮上指手划脚地说道:“陛下请看,就是把这里掏空。然后再另外造一颗子弹,里面装着黑、火药和炮弹,要发炮弹的时候,把子弹装,点火就行了……”

6承启到底是有超过他们近千年知识的。听了沈括的描述,他似乎明白了沈括的想法。这个办法似曾相识,不知道在哪里见过而已。

只是苏颂和唐勋就没有6承启这么好的理解能力,仍然是一雾水,不知沈括到底在说什么。6承启见他们两眼迷茫的模样,便知他们没有明白过来,便说道:“沈卿,你的画功如何?不如拿来笔墨纸砚,画出你的想法,这样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沈括正愁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得6承启这么一说,大喜过望,当即说道:“请陛下稍等片刻,臣这就去画出设计图。”

6承启点了点,沈括也不耽搁,径直走出了试场。沈括前脚刚离开,后脚那两个个测量程学徒便回转了。骑着马的学徒翻身下马,躬身说道:“陛下,我们粗略测出,这一炮打出了九里地。若是再加大火药的量。用更重的炮弹,应当能打出十二里地……”

6承启吃了一惊,他隐隐记得后世在虎门旅游的时候,听导游说过虎门炮台上的仿制红夷大炮。最大的程也是和这门火炮差不多,甚至还有所不如。这么说来,这门不计钱银造出来的火炮,已经拥有了一流的能。若是能配上开花弹,再提高一下速的话,那简直是战争利器啊!后世把大炮成为战争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几百门大炮一起发,几百枚炮弹同时在一个狭小的区域里面炸,哪里是活能存活下来的?6承启记得德国某个军事家的名言:“用无限的力歼灭敌的战斗力,为达此目的,惟有机动力与火力综合之冲力。”

在绝对的火力面前,任何的抵挡都显得很苍白,很无力。这无关残不残忍的问题,难道让敌冲上来把你杀死就不残忍了吗?

火药武器的出现,必定是冷兵器的退出战争帷幕。这是历史的进程,在更有效的杀利器面前,冷兵器已经跟不上流的发展了。而恰好在这个时候,大顺的冷兵器也发展到了巅峰,弓弩的程已经接近了极限。要想以兵器之利继续抗衡游牧民族的机动,唯有进一步发展。

6承启出现,也填补了原来历史进程的缺陷。由他一手主导的黑、火药武器研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要是火炮再完成的话,那么契丹,还有尚未形成的蒙古,拿什么抵挡汉

见到6承启惊讶后,若有所思的模样,苏颂和唐勋那颗被屡屡打击的心,才恢复了一点自信。

“没想到这火炮的程竟如此惊,苏卿和唐卿,你们功不可没啊!”6承启由衷地叹道,他现在也总算明白了,为何红夷大炮能在原来的历史中流行三四百年,原因就在程上!

这类型的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优点,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程;若是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度很高。

依照中国历史的特,在没有了明显敌的时候,武器什么都停止了发展进城。以至于后来虎门炮战,虎门要塞上,居然还是这种大炮。即便调到最大程,还不及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炮!6承启在重生前到虎门旅游的时候,听到这则沉重的历史,不由地义愤填膺,心中闷气难平。

可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偏向于建城防守。而这种沉重的大炮,非常符合守城的要求,受中国的青睐,以至于三百多年来除了越造越重之外,并没有什么进步可言。到了后世的清朝道光年间,英国都用上了后装线膛炮了,虎门要塞上还是这种红夷大炮,相较之下,让每个心怀祖国的中国都愤愤难平!

听得6承启的称赞,苏颂和唐勋异同声地说道:“此乃陛下远见所致,臣等并无甚么功劳,不过是把陛下的想法付诸实现罢了。”(未完待续。)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