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最爽新人生 > 490.康宁传奇

490.康宁传奇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企业无法模仿的,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更大产品系统的赋能者,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这个研战略能够充分挥康宁在材料、工艺过程及加工制造三大领域的整合优势,令其竞争对手难以比肩。

因为是立足于b2b市场所需的基础材料的突,这种研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投巨大但回报周期漫长。而且因为不是卖给终端消费者,康宁对结果没有很大的控制权。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康宁其实更像一个制药公司,必须随时愿意下一盘很大的赌局,投巨资,然后甘愿等待十几年才获得回报。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这种创新模式是无法实施的。但康宁从诞生之就善于从事这种立意长远坚韧不拔的创新。这种植于康宁的企业基因和员工的格之中,成为康宁长盛不衰的法宝。

但这种极其长远的管理理念和风格在全球企业界绝对是一个异类。这和霍廷家族多年掌控康宁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康宁在1945年上市,但绝大多数权仍为霍廷家族持有。只是2ooo年后,家族持才慢慢淡化,但霍廷家族仍对康宁有着远的影响。

康宁不但对研项目长期耐心地投资,而且极具魄力和胆识,经常前投资,在市场需求形成之前,就靠自身对行业前景的判断完成战略布局。

上世纪6o年代初,康宁启动光纤的研。1o年后,康宁在此领域获得全部12项基本专利。到了7o年代中期经济萧条,康宁不得不解雇大批员工,而且光纤市场远未形成,康宁在美国唯一的潜在用户tt预测3o年后才会有此类需求。但当时的总裁小默瑞高瞻远瞩,果断建厂。到1981年,康宁在光纤行业的布局已经完成,此时共投资过1亿美元,却无任何收。但因为前的战略布局,此后待光纤市场飞展,康宁很快就击败了众多强大的对手,从而独占鳌

在1cd显示器领域,康宁亦是如此。于上世纪8o年代初开始研,初时就创造出一种新工艺,能够形成薄、平整的玻璃界面,远优于竞争对手。到了9o年代中期,康宁预期市场需求的,率先投资1o多亿美元在亚洲设厂,又一次在市场腾飞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举击败企,成就霸业。在过15年耐心投资后,1cd业务终于在1999年为康宁带来丰厚的利润。

康宁在车用环保陶瓷材料的成功也源于这种大胆前瞻的前投资。它在上世纪7o年代初没有任何订单的况下就率先建厂。其后康宁的产品很快取得巨大成功,成为汽车行业的行业标准。康宁的这种果敢和魄力也是它持续成功的核心原因。

就是这么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家伙,如果是平时想要拿下来,那是基本上没可能的。不仅仅康宁自身不会随便接受投资,即便康宁愿意接受投资,周方远也未必买得起。

不过就在今年,互联网泡沫碎重创了光纤通信行业,让以此为主导业务的康宁亏损过55亿美元,价一度从113美元跌至1.1美元,整个公司的估值缩水严重,几乎已经到了产的边缘。而霍廷家族的财产呢,也跟着公司份一起消失,原本强大无比的康宁,在一夜之间变得奄奄一息。事实上不仅仅是康宁,o1年的互联网泡沫,让不少公司都损失惨重,因为这一次泡沫而导致产的公司也并不在少数。

如果这时候周方远想要抄底,完全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好处在于根本不会有和他抢。如今米国的各路投资者,早已经被今年的互联网泡沫给吓到了,他们撤资还来不及,又有几个有胆子这时候投资?但是说实话,这时候投资,那价格可是相当便宜了。不过周方远不准备这么做,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没钱,同时呢,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就是弄下来也没什么意义。他自己现在就再做互联网,有投资别的钱还不如把自己展壮大呢。

但康宁则不同,周方远看重的是康宁库房里的十几万配方,以及他们的研团队。如果可能的话,周方远很想将整个康宁都买下来,然后整个搬到华夏。不过他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先就是先把康宁的份买到手里,然后想办法通过内部作,将大猩猩玻璃相关的所有技术和生产工艺,打包卖给北桐玻璃厂。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