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大明豪贾 > 第一百八十八章:天津三卫

第一百八十八章:天津三卫

提示:本站可能随时被屏蔽。当前新网址:m.dybzw.xyz 无法访问请发邮件到 Ltxs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正统三年十月二十八。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沿河间府东光,沧州,静海三县一路北上,刘建,韩雍一行到达顺天府外围,天津卫。

天津是一座因运河而兴起的城市。

隋时修建大运河,天津所在正是南北运河的汇之地,所谓三会海,便在于此。

唐后,天津开池煮盐,建有盐仓,辽时在武清建有榷盐院,金时在此设直沽寨管理。

元时改为海津镇,设盐运,漕运转运使管理。

而天津真正的崛起,是建文二年,朱棣由此南下靖难,后朱棣感念于此,又因迁都京师,便在此设立天津卫,后又6续筑城建立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由此设立,不仅拱卫京师,也成为南北运河商贸集散地。

如今天津不仅是南北运河的商贸基地,由卫河直通大沽也可由海路,直通长江,只是这条海路并不兴盛,大部分航运都是由大运河负责。

所以天津也成为了南北客商,客运汇集之地。

看着天津码繁忙的场景,又看了看北岸的三座以品字布局的三座天津卫城,以及南岸和西岸繁忙的商铺,街道。

刘建暗暗感叹。

虽然明庭并不重视商贸,但也没有阻止天津的商业地位啊。

作为如今大明南北的通大动脉,大运河可谓承载着如今大明南北连通的重则。

官方的漕运,民间的商贸,都会通过大运河进行沟通。

实际上大运河并非是隋朝才开始修建的,大运河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之时,吴国曾修建胥溪,邗沟,黄沟三条运河,再配合原有天然河道,湖泊,吴国可以一路北上跨过长江,直达淮水。

而这之中的邗沟,便是大运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连通长江和淮河的重要通道。

至汉顺帝时期,会稽郡太守马臻,纳山会平原三十六源之水,兴建了鉴湖,西过西小江至钱塘江边的西兴渡,沟通了钱塘江航道,向东一条过白米堰,曹娥堰后到曹娥江东经上虞,至姚江可达明州,西北则为曹娥江通杭州湾航道,另一条至白米堰往南过蒿坝,沿曹娥江可达嵊州,天台,而后来炀帝在此基础上疏浚,扩宽河道,最终成为了大运河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江南河,至此长江至钱塘江也正式贯通。

东汉末年,曹在中原和河北等地又先后开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河曲,后来曹魏建立,又6续修通汴渠,贾侯渠,讨虏渠和广槽渠等河曲,后到东晋时,桓温开凿桓公沟,在配合当时的天然河道,湖泊,由长江北上经济水黄河的河道也被开凿出来,同时由黄河经漳水,大6泽北上等河曲,运河也被修建出来,如此使得北方航运也由此而兴起,后来炀帝在此基础上修建通济渠和永济渠,至此闻名于世的大运河就此修建完毕。

不过如今刘建所见的大运河并非隋唐大运河,因为到宋时,因为北方幽云十六州丢失,故而为了防备北方强国,宋朝依托黄河和众多天然河道修建了很多防御措施,再加上黄河多次改道,于是隋唐大运河因此废弃。

至元朝建立之初,为了更好的沟通南北,元朝修建了一条由如今夺淮海的黄河,向北由大清河直海河,这便是如今的南运河,再由海河向北直达通州,这便是北运河,而这之中的界,便是天津。

“建德兄对于这天津卫颇为感兴趣啊”

站在天津码上,韩雍向刘建笑道。

“天津卫,三会之地,原本我只以为这里是军事重镇,可不想确也是繁华之地也”

刘建四下看了看,笑道。

“北岸三城,便是天津三卫,天津卫修建于永乐年间,后宣德之时又修建左卫和右卫,如此互为犄角,拱卫京师,此地向东大沽有盐场,众多商会在那里购,再经天津卖到直隶,山西以及北方蒙古原等地,南岸和西岸主要是商贾云集,很多沿大运河北上进京的商,士子,也会在天津驻足休息,就地贸易,如此使得如今的天津,繁盛一时”

韩雍笑道。

“只可惜朝廷并不重视商,不然这些商贸会更加达”

刘建叹道。

“商谋利,商受益良多,必然会有更多从事商贸,如此耕地变少,粮食减少,最终必然危机天下大事矣,故而并非朝廷不重视商业,而是为了天下苍生,社稷安定,而不得不如此矣”

韩雍长叹一声,说道。

相比于那些出生士族,豪族,士绅甚至百姓之子来说,出身富豪的韩雍,自然对商有更的认识。

相比于那些把商当贱民,贱籍,自觉高一等的士族子弟,韩雍对于商有更多的同和理解。

而且刘建虽然比这个时代更加重视商业展,但刘建也不得不承认,所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展农业已经耗费了太多的力和物力,故而很难让更多脱产去从事商业,从事商贸,甚至是工,匠,军等等脱产行业。

为了养活更多,就必须要大力展农业生产,种植出更多的粮食。

这也造成了这个时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也造成了包括军队在内,都必须以军屯的形式进行农业生产,而不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

同样也没有太多的职业商和职业工匠,毕竟这些要想脱产,就必须要更多的去养活,而没有从事农业,那粮食就会减产,最终那些职业军,职业商,职业工匠就只能饿死。

这也就是为何古代那种体制下,选择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

更别说古代的体制,皇权至上,作为皇族和统治阶级,也不可能允许有威胁自己统治的势力存在,而商一但富可敌国,富甲天下,对于皇族,皇权的威胁就会上升,自然会成为皇权和既得利益者们重点打压的对象,而这也是商没法做大做强,没法进一步展的原因。

除非如刘建和永兴商行这般,彻底跳出这套体制,另辟蹊径,否则继续刘家这样展,最终等待刘家的绝不是富可敌国,金碧辉煌,而是明庭的天子剑,而这也是一开始为何刘家上下举族都支持刘建海外展的原因所在。

与其在明庭内等死,还不如勇敢走出去,说不定还能创造一片新天地,如今南洋便是如此也。

“永熙兄所言极是,不过我觉得,无论是商,还是农,或者是匠都是社会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士农工商,国之柱石,缺一不可,只是如今农业生产底,需要大量力从事农业,产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故而支撑不了太多脱产从事商贸,所以重农抑商,其实也没什么不对,只是我看不惯的是那些个官老爷,还有那些自觉高一等的士族子弟,什么贱商,贱民,贱籍,简直岂有此理”

刘建愤愤的说道。

“此事小弟也感同身受,想我四处求学之时,也同样因此而受尽白眼,也正因如此,我才奋读书,打算未来出地,让那些都闭嘴”

韩雍也有些气愤的说道。

“等着吧,以后我必让他们付出代价”

刘建怒道。

“建德兄可别意气用事啊”

韩雍听后,吃了一惊。

这怎么感觉气氛不对啊。

“永熙兄放心,我自有分寸”

刘建笑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